近年来,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的现象已渐成鼎沸之势,而大多数作品均无法摆脱被吐槽和诟病的宿命,其中佼佼为人称道者,继《甄嬛传》之后已然寥寥无几。于是对于电视剧《琅琊榜》 ,我也仅是抱着“聊以消遣,看看而已,不行则弃”的态度默默刷了两集。不曾想,不是那般一见钟情,却出乎意料的一集接着一集追了下来,在渐入佳境的剧情中欲罢不能。
顺手百度“琅琊榜”三个字,不出所料,好评如潮。就是这样一部以架空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却被冠上了“沉稳的正剧,飘逸的传奇”这样的溢美之词,足见其口碑之好,享誉之盛。而我却在邂逅一部好剧的欣喜之余又不胜唏嘘。精良的制作,唯美的画面,考究的服饰,精准的人设,合理的情节,这些原是艺术创作者所应坚守的本分,却在如今颜值当道,五毛特效横行,狗血剧情乱入的大势之下,反而显得着实难能可贵。
《琅琊榜》的成功之处在于,观者的观剧体验可以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而步步加深。初看《琅琊榜》 ,看的是两王相争,鹿死谁手。既有后庭之中的明争暗斗、宫闱倾轧,又有庙堂之上的风起云涌、权谋较量。二看《琅琊榜》 ,看的是人物群像,精彩纷呈。既有长苏的智计、靖王的耿直、蒙挚的忠勇、霓凰的英姿,又有帝王的腹黑、誉王的狡诈、谢侯的诡谲、夏江的狠辣。更有那些虽惊鸿一瞥却令人过目不忘的面孔,如静妃的温婉、言阙的风骨、景睿的胸怀、周老的威仪。然而再看《琅琊榜》 ,看的则是千秋大义,情深不灭。不知从何时起,不再单看女子横刀立马,决断杀伐的英姿,而是看到了这英姿背后那般无怨无悔的侠骨柔肠;也不知从何时起,不再仅看男儿搅弄风云,指点江山的意气,而是看到了这意气之下掩藏的那颗初衷不改的赤子之心。
《琅琊榜》的独到之处在于,不再纠结和拘泥于男女之间或花前月下或卿卿我我或山盟海誓的小情小爱,而是将视角投向亲情、友情、爱情乃至家国情怀。通过各色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诠释着忠诚、信义、热血以及坚定。这里有梅长苏为赤焰冤魂昭雪的执念和坚守,有靖王对故友的追念和坚信,有霓凰君主爱而不能的隐忍和情深不悔。即使是那些衬托红花的绿叶,其言语、行止、颦蹙也都表现的可圈可点,于无声处默默的汇聚成一股温暖的细流,如太奶奶对儿孙的疼爱回护,豫津对景睿的惺惺相惜,夏冬对聂锋的念念不忘,宫羽对盟主的芳心暗许。甚至是谢玉对长公主的心意,誉王妃对景桓的追随,童路对四姐的真挚,也都可感可叹却又显得弥足珍贵。
再来说说全剧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角色——靖王。纵观历史,各朝各代,鲜有帝王不耍心机,不懂制衡,不玩弄权术,不审时度势,不辣手无情。耿直倔强,坚毅忠厚如靖王,只是存在于编剧、导演以及我们每个观众心中的“理想型”。而正是这样的“理想型”,却如一道明媚的光,照亮了我们对仁义礼智公廉忠诚的全部希冀与渴望。那些心机和算计,不是不能,而是不愿;不是不懂,却是不屑。
比年少时不谙世事的懵懂单纯更为可贵的是,在历尽了机关算尽,人心叵测,世事艰险之后,依然葆有年少时澄明如水的心境,依然坚守至死不渝的初衷。纵观全剧,靖王如是,长苏如是,所有此血仍殷的男儿如是,所有赤焰军的英魂亦如是。就凭这份初衷不改的赤子之心,足以让观者为之潸然动容,足以延伸出一种擎天撼地的力量,支撑起贯穿全剧始终的宝贵精神内核。
其实归根结底,《琅琊榜》纵然是贴着阴谋与复仇的标签,到底是在讲一个澄澈温暖的故事。不是那种于朗朗晴空之中投射出的普照大地的温暖,而是那种于绝望与黑暗之中渐渐弥散,慢慢燃起并直指苍穹照彻人心的温暖。
而这份温暖,当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求,对人性本来面目的回归。
而好的故事和创作,当值得为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