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属于我们的蓝天呢
我们终将浑然一体,像水溶于水。
——柴静
打开手机百度,左上方显示着:吉安,13°,重度污染。什么时候天气预报开始附带上了空气检测了?是的,很久了。那些白茫茫的早晨已不再只是雾了,其中还有霾。我们再也不会歌颂雾如仙境一般笼罩着大地,我们都戴着口罩,越来越恐惧。
元旦那天,我和朋友早早地出门,准备去滕王阁逛逛。在等车的时候,朋友偶一抬头,看了看天空,对我说:“你们这的天空还挺蓝的。”朋友是从湖南过来的,他说他很久没看过这样的天空了。我不由地想起,中国记者柴静采访乡村孩子的一个画面。柴静问孩子看过蓝色的天空吗?孩子说没有,柴静又问那你知道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吗?孩子回答说不知道。是啊,不知道,因为在空气遭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你不仅看不到夜晚的繁星,你也看不到堪蓝的天空。
我对朋友说:“这不算什么,南昌的污染也比较严重,你有空可以去吉安看看,那里万里晴空,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水是清的。你可以看到一个未经污染纯天然的小家碧玉。”但我这次回家,发现小家碧玉的吉安也不如以前那样清澈纯净了,它也正在遭受着重度污染。
现在我在窗台上写作,太阳出来了,但天空却没有放晴,白茫茫的一片,甚至有点灰暗。
可能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对现在不构成伤害的东西都不会引起重视,因为我们都觉得这些东西现在对我不存在威胁,早晚都会过去,所以我们依然可以把雾霾当成雾,把自私当成道德,可是真的可以这样吗?雾霾可以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它对人体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如果说地震、海啸、洪涝是天灾人祸,但雾霾的形成却一定和人类息息相关,何况我始终觉得,所谓的天灾人祸并不都是一个偶然的自然现象,它始终是因为人类的长期破坏所累积而使得这场灾难发生。
主编常跟我说,现在这个社会世风日下,很多道德已经沦丧,这是一个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社会,为了金钱人们往往出卖尊严与道德、各大工业企业排出的废弃物品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我想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它是摆在书本上的文字,是一份试卷里的标准答案,可是这真的只是这样吗?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内心里的高度重视吗?并且每个人都能尽自己所能做一些最基本也是应该那样做的小事情。真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它不是摆在书本上的数据,也不是我们为了应付什么而写下的文字,它是活在我们身边的魔鬼,随时威胁着我们的安全和健康。你有没有想过,将来你的孩子看不到蓝天白云,每天出门都要来一次厚厚的武装:你有没有想过,长此以往下去,我们可能不到40岁,就一身疾病,甚至英年早逝:你有没有想过:就是因为你的一个举动,一个自私的行为,在百年以后,可能会危及到整个地球。
不可否认,钱,真的很重要,但这是要建立在一个安全、文明、道德相对完善环境里。如果你因为钱,而破坏环境,那么最后的最后,你可能连一滴干净的水都买不到:如果你因为钱而出卖道德,所有人可能会因为你的钱奉承你,但你连一颗真心都不曾拥有:如果地球不堪承受我们的肆意“虐待”而提前消亡了,我们也许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们的后代呢?他们要我我们的行为承担什么后果?我喜欢柴静的一句话:“我们终将浑然一体,像水溶于水。”苦难、行为、道德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它将成为社会的总和,我们谁也逃不掉。
也许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比如以前欧洲的一些国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但最后这个问题得以解决,你可以到外国看到最干净的天空,我们也有这个自信,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但我们是否可以从现在就引起重视?我们每个人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不随意扔垃圾,教育孩子要爱护环境,而工业上排放的废物合理处理一下,国家针对国情制定合理的政策。全民都能养成一种环保意识。
有时候,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当成自己的家呢?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家啊。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好自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行为,那么这个过程或许会更快,或者说我们的国家在将来会更好一点。到那时,我们会追寻到属于我们的那一片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