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与徐克合作的《西游伏妖篇》上映第四天了,口碑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人非常喜欢,认为这部戏延续了周星驰的风格,外加徐克的动作加持,属于难得的精品;还有一部分人为,人设看不懂,各部分故事的联系弱,单线推进,演员演技差,所以属于烂片。
出现这种结果完全可以理解,同样一部《红楼梦》,经学家、道学家、商人、文人看到的境界不尽相同。很难说哪个对,哪个错,艺术本身有无数种解读的可能,所以才有艺术的广博。但有一个问题需要做一些详细分析:
很多批评者批判的武器包括糟蹋原著、无厘头改编、毫无逻辑、看不懂等,本文就是写给这类观众的。周星驰是较难理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往往一开始受批评,慢慢才成为经典。要想理解《西游伏妖篇》中星爷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至少要理解下面几个信息。
首先是周星驰创作的是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背后有怎样的合理逻辑,以及周星驰对故事中重要角色设定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其次要理解,周星驰对《西游记》及佛学的认识。不了解这两点的人,即便是看懂了,多半属于看了个热闹。
故事的逻辑
从《大话西游》到《西游降魔篇》再到《西游伏妖篇》,周星驰的思想一以贯之但表现形式又有所不同。除了《西游降魔篇》故事线最为清晰外,另外两部故事线都比较复杂,看一遍肯定看不懂,这就是为什么当年看《大话西游》想笑,今天再看就想哭。
看《西游伏妖篇》就如一开始看《大话西游》一样,除了好笑外,很难理清楚周星驰到底要表达什么。有人认为,《伏妖》的故事线太简单,但前后又衔接不上。其实,《伏妖》的故事线并不简单,也不是只有一条线,但故事的内核一直没有改变。
这三部电影有明显的逻辑承继关系,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说,三部戏都是讲爱情的,但对爱情的理解又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大话西游》的内核是讲男女之欲,主题是爱是一种信仰,爱的最高境界不是得到而是放下。紫霞仙子对至尊宝的爱,超越了相貌、种族、财富、生死;至尊宝对紫霞的爱,超越了相守、白头、天涯此时。因为爱所以信仰,因为信仰放弃信仰。
《西游降魔篇》的内核是讲众生之爱,突出的主题是,爱是一种修行。众生皆苦,舍小爱而全大爱并非真正的大爱,小爱即大爱。传统观念认为,爱与修行是二元对立的,周星驰的创新是,将它们发展到互为彼此,有了一元融通性。玄奘深陷情爱却一直想否定,因为这与修行冲突。经历了生死、看破了众生之苦之后,玄奘在段小姐临终前发现,男女之欲并非修行的对立,而是修行本身。
《西游伏妖篇》认同爱与修行合一的前提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它的内核是讲爱的解脱,也就是白骨精临终前的那句“情关”,突出的主题是众生可渡。玄奘带着爱的执念与三个徒弟一起上路,尽管一路吃斋念佛,但他内心无法挥去对段小姐的思念。这种执念在玄奘夜里抱着孙悟空、亲他脖子部分已经展现无遗。他本身带着执念去渡众生反而使自己难以解脱。蜘蛛精他要渡,白骨精他也要渡,他坚信众生皆可得渡,结果大恶终被惩,小善才可渡。看到小善灰化的时候,唐僧突然醒悟,虽说众生皆可渡,并非众生都能渡,欲渡人先渡己。自己还在段小姐的情丝中打着千千万万个结,又如何渡小善呢?玄奘在小善即将灰化的时候,找到了自己执念的解脱,也就是爱的解脱。
那么《伏妖》究竟是如何组织故事的呢?整个故事有两条主线相互交织,第一条是唐僧与孙悟空的感情,从师徒到仇敌,从仇敌到兄弟,从兄弟到亲密战友,从战友回到师徒。第二条是唐僧与段小姐的感情,从思念到执念,从执念到妄念,从妄念到解脱。两条线相互交织,将故事推向高潮,进而结束。同时还有一条辅线和一条暗线。辅线是八戒、沙僧在团队中与唐僧、悟空关系的变化层次,暗线是九宫真人为唐僧师徒设的环环相扣的大局。
围绕这两条主线和一条辅线、一条暗线,整个故事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马戏团到灭了蜘蛛精,主要是围绕唐僧与孙悟空关系的恶化展开的。表现形式是,孙悟空不服唐僧管教,唐僧用紧箍咒对他进行侮辱性的管束,这种管束让孙悟空对唐僧起了杀心。进入蜘蛛精的地盘时,唐僧与八戒明显是情丝未断,这点让孙悟空很看不起。不过,所谓杀心仅仅停留在想法上,降服蜘蛛精的过程中,孙悟空站在唐僧这边。唐僧依然想渡蜘蛛精,结果孙悟空将其打死了。唐僧众生可渡的理念与孙悟空妖魔必死的理念产生了冲突。
第二个层次是从孙悟空要杀唐僧到唐僧下跪。孙悟空要杀唐僧,却因为一道光而误以为唐僧真的会如来神掌,所以就没有动手。随后唐僧师徒陷入了九宫真人布的局之中。九宫真人的目的是消灭取经人,摧毁取经工程。布局的特点是,离间唐僧师徒,最终各个击破。第一步是利用红孩儿激化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离间的效果很明显,唐僧与孙悟空关系急剧恶化。结果却不是九宫真人期望的——唐僧自虐反省,获得孙悟空的原谅。
第三个层次是从打败红孩儿到白骨精承认身份。九宫真人的第二步是,派红孩儿与孙悟空大战,结果红孩儿战败。于是,九宫真人放出精心培训过的白骨精,将白骨精培训成为段小姐的影子,唐僧对段小姐压抑很久的思念重新爆发出来。白骨精妖气隐藏得较好,九宫真人认为这一次将万无一失。结果,孙悟空识破了白骨精的身份,叫唐僧出去撒尿的时候,师徒暗自商量出了反间计,引诱这场反间局背后的大BOSS出现(如何商议的只是故事逻辑的推理,电影中没有演出来。)
第四个层次是从孙悟空吞下唐僧到师徒合力斗败金雕。孙悟空故意吞下唐僧,九宫真人上当,现出本相,与孙悟空斗法。唐僧与孙悟空联合斗九宫真人。一边是与九宫真人斗法,另一边是唐僧对小善的执念,也就是对段小姐的执念。九宫真人战败,化身九头金雕被如来收走,小善变成一堆白骨,在唐僧的念超度经的过程中,小善化成灰而去。
角色的流变
整部《伏妖》取自《西游记》盘丝洞、狮驼岭、比丘国的故事底子,将蜘蛛精、白骨精、红孩儿、大鹏精等角色进行了重新加工。表面看,很多角色脱离了原著,有点像恶搞,其实这些人物在原著里又有合理的存在逻辑。这些角色与《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放在《西游记》的框架中,用西游人物惯有的逻辑来分析这些角色,从这些角色倒推《伏妖》的故事逻辑,那就更清楚了。如来创立佛教的时候也是秉持众生可渡的理念,当时有很多生灵来到灵山随如来修行,其中既包括一些野心家,也包括如来的亲戚,如我们在《西游记》中看到的黄毛貂鼠精、金鼻白毛老鼠精、蝎子精、如来的娘舅大鹏雕等。老鼠精、蝎子精都属于悟性不高的修行者,都想色诱如来,以获得捷径,没有成功后,她们都盯上了金蝉子转世的唐僧的初夜元阳。
在《伏妖》中,周星驰将大鹏雕设为女性,同时把老鼠精、蝎子精的修行经历嫁接到女性大鹏雕的身上。在《西游记》中,大鹏精在如来之上,是如来的娘舅。他不堪修行之苦,下界吃了一国的人,然后建了一个妖族组成的国家。他伙同狮子精、白象精独霸一方,专门等候唐僧。他是《西游记》中唯一知道唐僧肉吃法的人,并且说出了吃唐僧肉的步骤、注意事项。
在《伏妖》中,蜘蛛精看到化斋的唐僧病怏怏的,姐妹们小声商议,决定让他养好了身体再吃。这个细节透露了她们与九宫真人(大鹏雕)的关系,她们如若不是九宫真人差遣的,就一定是从九宫真人那知道了唐僧肉的吃法。根据《西游记》中狮驼岭那几回的叙述,大鹏雕说,唐僧肉必须蒸着吃,唐僧不能受惊吓。唐僧肉蒸好后,要切成薄片,细吹细打慢着吃。
在《伏妖》中,蜘蛛精用丝线缠住唐僧,而不是照他身世给一口,足以说明,这群蜘蛛对唐僧肉的吃法是了解的,并不想伤了唐僧,破坏了他的药用价值。姚晨扮演的九宫真人实际上是大鹏雕、老鼠精、蝎子精的合体。她的目的就不是吃唐僧肉那么简单了,而是摧毁取经工程。既然如来不重视自己,那就毁了如来搞的取经工程。她打听到唐僧师徒将经过比丘国,所以设局破坏取经。
首先,搜集关于唐僧的所有情报,其中之一是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她毕竟在如来身边修行,对孙悟空、唐僧较为了解,关于段小姐的故事,她已经获得了全面情报。其次,搜寻白骨精,照着段小姐的标准进行培训。再次,安排弟子红孩儿变成比丘国国王,离间唐僧师徒,再安排白骨精小善进一步离间他们。白骨精小善与原著中的白骨精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根据《大话西游》中的白晶晶重新创作的角色。不过,这个角色也并不是随便创作的。
在解读《西游记》的圈子里,关于白骨精的身世有两种脑洞,认为她前世是有丈夫的,不然不会叫白骨夫人。沿着这个设定,解读者大致得出两种结论:第一种说白骨精是沙和尚的夫人;第二种说白骨精是唐僧的夫人。由于篇幅关系,在这里就不延伸来讲了,网上有相关的材料。周星驰在创作白骨精小善这个角色时,一方面参考了这些脑洞的解读,同时也从《大话西游》白晶晶身世中提取了有效的人物特点。
白骨精的身世非常凄惨,怨气很深,周星驰对这个角色充满了同情。除去那些脑洞之外,在《西游记》文本中,白骨精是罕见的,因为没有明确背景而惨死的妖怪之一。从能力上说,她是惨死的无背景妖怪中能力最强的。同时,她也是取经路上第一个炮灰。从她口中说出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从白骨精开始,唐僧与孙悟空反目,师徒第一次公开决裂。在《伏妖》中,白骨精同样扮演离间者的角色,不过《伏妖》的创新是,唐僧与孙悟空密谋反间成功,增加了戏剧效果。
如果从九宫真人的角度来看待这场局的话,那么可以简单归纳为:金翅大鹏雕在如来身边修行不受重视,赌气离开如来,打听到如来将重用唐三藏,并安排了取经工程后,故意来到比丘国设下了摧毁取经工程的迷局。首先是将唐僧的行程透露给蜘蛛精,让蜘蛛精打前战,九宫真人摸底;其次,放出红孩儿离间孙悟空与唐僧;再次,放出小善,进一步离间;最后,亲自出面,毁掉离间计后剩下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