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42,911贴子:74,822,115

菊花 黄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古英雄皆解诗


1楼2005-10-10 23:00回复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赏菊的好时光,东篱把酒,西窗品诗,可谓人生一大快事;无数“清流、雅客”以菊为伴,以诗言志,千古吟菊的诗词歌赋,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有的吟其色,有的赞其姿,有的歌以咏志,有的借景抒怀,美不胜收。
    万千诗词中,英雄黄巢之诗一扫文人咏菊之凄凉颓废,给了菊无限勃勃生机、傲世独立、冲天凌云之志。


    2楼2005-10-10 23:01
    回复
      2025-09-03 03:24: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西南)人,生于盐商世家,自幼读书,少年便考中秀才,及长,好骑射,豪爽结义,闻名于运河两岸,后入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临行前,亲戚、诸友相送,皆说以其之才,足可荣等三甲,但因考场腐败,屡试不第。目睹唐朝廷的腐败和黑暗,心里十分气愤。据说,就在那个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咏《不第后赋菊》的诗,用菊花作比喻,表示他推翻唐王朝的决心。诗中说: 
           “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楼2005-10-10 23:02
      回复
        自此后,不再埋头四书五经,不再醉心于科举,全力继承了父祖的盐帮事业,广交豪杰,恩泽四方,期间,写下了另一首傲世独立、志存高远的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腐朽没落的完唐王朝,遇到这样一个“大造反派”,只能自叹倒霉了。


        4楼2005-10-10 23:03
        收起回复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①。地主官僚的大小庄田遍布各地,大者有田上万顷,而大量农民却失掉土地。土地兼并是当时阶级矛盾尖锐化的基本原因。 

            赋税繁苛 唐后期,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战费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政府的财政支出日增,不断加重赋税。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定税计钱,折钱纳物;但由于铜钱的流通额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致使钱价不断上涨,物价不断下跌,即使税额不变,纳税者的实际负担也在增加。地方官更是任意增加税额。在不断提高的两税之外,政府还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收取各种杂税,如漆、竹、木、金、银、蔬菜、水果、木炭、食粮、布绢、牲畜等都要收税,几乎是无物不税。另外,还通过盐、茶、酒的专卖来榨取人民。其中对人民危害最大的是榷盐。开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开始征收盐税。当时的盐价是每斗十文。乾元元年(758年),实行榷盐政策,盐价猛增到每斗一百一十文。至德宗时(780—805年),又增到每斗三百七十文。以至民间有用数斗谷子换一升盐的情况。官盐价过高,人民或被迫淡食,或买价钱较低的私盐。政府为垄断盐利,严禁贩卖私盐,致使矛盾更加激化。 

            唐朝政府还通过“和籴”、“和市”等,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买人民的粮食、布帛,有时甚至不给钱。懿宗以后,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经常向农民预征两三年的赋税,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有些地主把他们的赋税以各种方式转嫁到农民头上,甚至兼并了农民土地,仍要农民交纳赋税。破产逃亡户的赋税也被官府强加到未逃户身上,这就使未逃户也走上破产逃亡之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统治集团腐朽贪残 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以至府库空虚,政治黑暗。官僚们贪污受贿成风,懿宗时的宰相路岩生活豪奢,擅权纳贿,仅他的亲信边咸的家产便可供两年军饷。咸通十年(869年),陕州大旱,有百姓告灾,观察使崔荛(fào饶)竟指庭院中树说:“此尚有叶,何旱之有?”①并痛打告灾者。 

            唐末,翰林学土刘允章曾向皇帝上书,指出当时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九破是终年聚兵,蛮夷炽兴,权豪奢僭,大将不朝,广造佛寺,贿赂公行,长吏残暴,赋役不等,食禄人多而输税人少;八苦是官吏苛刻,私债征夺,赋税繁多,所由乞敛,替逃入差科,冤屈不得申理,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这说明了唐朝至此时,已危机四伏,再也不能继续统治下去了。


          5楼2005-10-10 23:04
          回复
            无聊~~


            6楼2005-10-10 23:04
            回复
              无聊~~


              8楼2005-10-10 23:05
              回复
                唐朝武力镇压起义军未能凑效,便把以军事镇压为主的策略改为以招降为主。宰相王铎力主招降王仙芝,并通过他的弟弟,汝州之战中被起义军所俘虏的王镣劝降。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任监察御史,王仙芝表示接受。但王仙芝背叛农民起义军的行径遭到义军将士的抵制,黄巢愤怒地指责王仙芝说:“当初我们共同立下推翻唐朝的誓言,义军所向披靡。现在你一个人去朝廷做官,让五千多弟兄怎么办?”并在一怒之下打伤了王仙芝。王仙芝见众怒难犯,才又放弃了唐朝的封官。从此以后,王仙芝与黄巢分兵作战。王仙芝继续在湖北作战,于乾符四年(877年)二月攻克鄂州(今湖北武汉市),九月攻克随州,西迫湖北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这年冬天,王仙芝又派尚君长等赴唐廷请求封官,于中途被唐将宋威捉杀。起义军的分裂给唐军可乘之机,集中力量进攻王仙芝,王仙芝兵微将寡,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在湖北黄梅被唐军包围,王仙芝被杀,起义军受到重大挫折。 

                   湖北分兵以后,黄巢率兵进入山东,于乾符四年(877年)春攻克郓(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沂(今山东临沂市)二州,队伍壮大到数万人,起义势力扩及山东、河南。王仙芝死后,部将尚让等与黄巢会师,义军发展到10万,两支起义军共同拥戴黄巢为首领,在黄巢统一领导下,继续战斗。唐朝为尽快消灭起义军,把重兵集结在洛阳一线,江南空虚。黄巢采用避实就虚战术,暂时放弃攻取洛阳计划,向江南进军。


                9楼2005-10-10 23:06
                回复
                  2025-09-03 03:18: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乾符五年(878年)三月,起义军数十万人横渡长江,乘胜进军,连克江西虔(今江西赣州市)、吉(今江西吉安市)、饶(今江西波阳县)、信(今江西上饶县)诸州。六月,攻陷安徽歙(今安徽歙县)、池(今安徽贵池市)二州。八月,攻占浙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市)。十月,黄巢率军填山实谷,在闽浙丛山中开路进入福建,十二月攻克福州。此后转入广东,于乾符六年(879年)九月攻下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唐朝统治者无力派兵南下消灭起义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而农民起义军则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两个月后,挥师北上。开始了推翻唐王朝的北伐战争。乾符六年(879年)十一月,黄巢率军迅速逼进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义军奋勇攻城,守将李系逃走,10万守军溃散,取得了潭州首战大捷。黄巢准备由湖北进入关中,直捣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但在荆门受到唐将曹全晸和刘巨容伏击,损失惨重,只好引兵东下,于十二月再克鄂州。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在江西信州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唐将高骈主力,杀唐将张嶙,唐朝长江防线崩溃,加速了北伐攻取长安的进程。此后,起义军从信州出发,经安徽、湖北,插入河南。十一月,攻打东都洛阳,唐东都留守刘允章被迫投降。起义军由洛阳西进,兵指长安东大门潼关。唐僖宗一面调集京城禁军和关内节度使之兵拒守潼关,一面准备逃往四川,伺机再起。十二月,黄巢亲率大军攻关,鼓声震天,杀声四起,唐军闻风丧胆,唐将齐克让、张承范只身逃亡。唐僖宗仓皇逃往四川。起义军经过6年浴血奋战,终于攻克了唐朝政治军事中心长安。黄巢在长安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镇压官僚贵族,巩固政权。
                  逃到四川的唐僖宗纠集各地残余势力,筹划向起义军反扑,任命郑畋进攻起义军,一度攻入长安,但随即被大齐军打退,义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中和二年(882年),僖宗又任命王铎率军包围长安,并勾结沙陀贵族李克用,向起义军反扑。黄巢率军抵抗,但在关键时刻大齐大将朱温叛变投唐,严重削弱了义军力量。在唐军和沙陀军队联合进攻下,起义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长安,经河南进入山东。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在莱芜与唐将时溥决战,不幸壮烈牺牲,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战争结束了。


                  10楼2005-10-10 23:06
                  回复
                    唐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方针,显示了极大优越性,先由曹濮插入河南,继而攻入湖北,然后避敌主力,大踏步进入长江以南,这是唐末农民战争中独特的战略战术,是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的创举。流动作战不仅保存了实力,而且在各地人民拥护下日益壮大。黄巢起义军在大规模的运动战中,牵着唐军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使唐朝对洛阳、淮南、江南不能兼顾,为起义军进攻长安创造了条件。 

                      正是由于起义军前期战略战术运用正确,才取得了攻占长安的胜利。但是,流动作战容易产生流寇主义思想,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即使攻下长安后,仍然未能巩固。这就使唐军得以重新占领被起义军波及的地区,并逐渐收缩包围圈。黄巢攻克长安后,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策略,给了唐僖宗为首的地主阶级残余势力喘息之机,使敌人能够重新集结力量,向起义军反扑,导致了政权丧失。分裂起义军内部,是敌人进攻的另一种方式,王仙芝、朱温的投降活动,给起义事业带来了极大损失,起到了外部敌人所不能起的作用。这些血的教训,就是唐末农民战争留给后人的借鉴。


                    11楼2005-10-10 23:07
                    回复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首先,起义军规模空前,人数达到六十多万人,南征北伐,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唐军纷纷溃败,不少州县被攻破,许多官僚被惩处,使唐政府陷于土崩瓦解。唐朝腐朽统治的瓦解,为封建社会的发展减轻了阻力。 

                        其次,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各地,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使阶级关系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残存的士族集团“丧亡且尽”。腐朽的士族终于被摧毁,成为历史的陈迹。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沉重地打击地主阶级的同时,也扫荡了地主阶级的田宅、财产。所谓“广侵田宅,滥渎货财”。如在诗人韦庄的《秦妇吟》里描写了洛阳附近一个拥有良田数百亩的地主,家产一半被农民军没收,另外的一半被唐军抢掠一空,这个地主只得四处流浪。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削弱,自耕农民的增多,土地高度集中和农民大量破产逃亡的状况有了某些缓和;同时,佃客的地位亦有某些改变。这就为五代和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农民起义军在战斗过程中,也打击了残暴的藩镇势力。如在880年(广明元年),农民起义军北伐时“所在雄藩,望风瓦解”,为后来的统一减少了某些阻力。 

                        最后,在这次大起义的过程中,王仙芝、黄巢先后以“天补均平大将军”和“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的称号发布檄文,号召广大农民群众起来推翻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像这样打出“均平”的旗号,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说明农民斗争已不仅仅是反对封建暴政、徭役、赋税和人身隶属关系,而且逐渐明确了反对豪强兼并,要求平均财富的认识。这种平均思想的萌芽对宋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具有直接的影响。


                      12楼2005-10-10 23:07
                      回复
                        尾记:关于黄巢的牺牲,历史上有三种记录:一时与唐王朝军队作战时牺牲,二是战败自杀,三是把部队交与侄儿统率,自己带领身边侍卫遁入空门,其诗云《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呈现给人的是“铁衣著尽著僧衣”、“独倚栏干看落晖”的一代儒将风采,令人钦慕。


                        13楼2005-10-10 23:08
                        回复
                          • 221.232.104.*
                          五十年代的老教材,老套套,没有一句是自己的.


                          14楼2005-10-11 08:34
                          回复
                            • 219.134.232.*
                            世人皆曰黄巢滥杀,我曰世人该杀者太多
                            伤天害理者该杀
                            作奸犯科者该杀
                            逼良为娼者该杀
                            侵吞民脂者该杀
                            为富不仁者该杀
                            草菅人命者该杀
                            狷狂不羁者该杀
                            无仁义小人该杀


                            15楼2005-10-11 21:30
                            回复
                              2025-09-03 03:12: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9.134.232.*
                              远看宝塔黑糊糊
                              高头细来底下粗
                              有朝一日翻过来
                              底下细来高头


                              18楼2005-10-11 2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