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歌》写人物很有层次,塑造孟珏风姿温润如玉,但他对刘病己、大公子还有云歌流露真实情绪的时候,每每带着桀骜和讽刺,一开始就说刘弗陵冷漠难以接近,但是他说的每一句话,却给你惊人的舒服感,让你不知不觉有一种被尊重的愉悦,这就让我忍不住留心了。
虽然书中勾画他只是清淡白描,不似孟有各方面浓烈色调的言行处事。但本人也着意揣摩过人物刻画,知道这种白描笔法是多么困难的事,就像江湖中谷之华、师妃暄那一类的仙女远远比不上魔女性情“真”,陵的角色,写差一点就容易让读者感受虚伪,写直白一点就觉得落入高大全的窠臼。
陵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我看过许多评论,基本上把孟九和陵都定位成君子,但是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什么是君子?
其实你很难给君子下一个定义,就像你很难说明白什么是英雄那样。我们日常所说的君子,是高洁正直的好人。正直的人,肯定不会用贿赂讨好来达成自己的愿望,比如升职的时候不送礼不求人,高洁的人往往跟庸俗求名求利的人合不到一块去,所以屈原只能愤然投江,而对自己要求严的人,通常要求别人的眼光也高,所以康熙和苏麻喇姑谈小人和君子,曾说:小人像油那种圆滑溜须也有他的好处。总和君子在一起,会觉得很累。
从这点看,孟九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君子,君子的优点他有,君子的缺点他也有,那就是爱情上自以为是对玉儿好,一味把她推开,后来后悔了又不合时宜的要去追求,结果把两个人都带到了冰窟窿里。
但是陵,我着实不能以通常意义的君子来评价他。桐大有句话说的好:“陵精通政治的那方面,连云歌也不了解。”
你初看陵,只觉得他是个好人,对云歌好对每个人都好,没干过一件伤害人的事。哎呀真惹人怜惜。但是陵这个皇帝是干实事的,不是让读者疼惜他的。他是《云中歌》的背景天空,一切角色在他的朝代统治之下爱恨喜怒,不是宝座上的装饰品,让人欣赏光彩晶莹美丽就行了。
一味慨叹“世人独醉我独醒”的人干不成大事,只写成个高高在上的仙人儿、一身缥缈仙气做不了俗事,但是陵一直在玩实的。在月生和孟珏那样的热血少年还幻想着,杀了皇帝自己做皇帝造福天下百姓时,他已经不动声色的通过大臣们的权力之争,从而发动改革削富济贫。(关于陵的政治生涯意义,我会专门写一个帖子分析)
整本《云中歌》,陵的言语处事,是最让人舒服的。这种舒服,单是真诚还远不够,还有对人情世故的精妙掌控,任何人都不会对他产生反感,更不会抵触反驳。这种圆熟高妙的表达手腕,四十岁的人都未必能历练得出来。
要想揣摩他说话的技巧,足可以写一本书。比如他对云歌说“不要再乱凑鸳鸯,给我、也给小妹徒增困扰。”换成琼瑶,足可以吵上一章,但他一句话就轻描淡写的带过,对月生说“你没欠我什么,不用知道我的名字。”这种不以恩人自居的尊重比一口袋救命粮食更令月生不能忘怀。尤其是对孟说:“拜托你再制一些香屑,朕会亲自监督云歌使用。”这句话不着痕迹的撇清了云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自己以云歌现任男友对前恋人的交涉,表达的意思之微妙,也只有孟这个情敌明白。
这就是宝钗的八面玲珑式。帮湘云设宴回请姐妹并不希奇,但照顾到湘云的自尊心理,选了经济实惠的螃蟹宴就只有宝姐姐做得到了。不能单纯从道德角度去分析,认为陵之所以为人着想是因为他心地善良,这更是一种生活的本能。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小人不好,可是总是接受小人的“谗言”?因为小人知道你什么话愿意听,他顺着你来说话,而大多正人君子只顾着自己的道理正确,理由充分,却忽略了说话对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