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方法吧 关注:10贴子:34
  • 0回复贴,共1

对于歧义和不可知论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新研究和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歧义和不可知论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新研究和新发现
首先我想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方法论打开了一扇门,它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的哲学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哲学完蛋了。哲学家讨论的一切都是空谈,因为它本身不存在。在唯物主义方面,哲学遇到了歧义。这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举一个例子。比如一张比较矮的小桌子。路过的一些人说,这是一个桌子。还有一些路过的人说,这是一个椅子。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桌子还是一个椅子呢?很可能是这种情况,它的主人有时候会拿来做桌子,有时候会拿来做椅子。因此,这个事物它到底是桌子还是椅子,我们无法准确定义。这就是一种歧义。
在唯心主义方面我们遇到了不可知论。举一个例子,在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的今天,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感到担忧,认为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会统治人类,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还有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会帮助人类更好的管理社会,代替一些繁琐的语言工作,从而造福人类。两种人有两种的看法,三种人有三种人的看法。这就是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因此,哲学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上都遇到了难题。这个难题导致哲学的基础不存在了。基于不存在之上的理论就是空谈,是形而上学。不过,我们发现“形而上学”这个词在唯心主义中却是一个褒义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唯心主义者明白一个道理,“公道自有人心”。实际上唯心主义者已经承认了一个道理,唯心主义不具备实证主义基础,但是人们之所以相信唯心主义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因为人们有共同的感受和信念。人们都愿意信仰上帝,因为上帝讲述的都是得人心的智慧。然而,这一点在唯物主义中是吃亏的。唯物主义试图用各种实证主义的“证据”加各种逻辑运算,求得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如果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可能是很好的方法。但是在研究哲学本体论以及社会科学时就会力不从心了。因为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但是人心的变化是难以捉摸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我提出了一个范畴论的概念,这一个理论把实证主义的根据默认是不可靠的,但是我们通过对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的概括,可以达到对问题的概括相对可靠的认识。从而达到得出的结论相对可靠的作用。实际上是求助于了唯心主义用人们的共同感受和信念来完善理论根据的作用。这里要强调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范畴论得出的根据,经过演绎等手段得出的结论不应该压制人们的自由意志,因为自由意志随个人不同的感受而不断变化,它们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如果,施加了影响就会形成负循环,反而使社会倒退,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1楼2017-01-09 05: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