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吧 关注:4,371贴子:29,207
  • 6回复贴,共1

“灵劲上身天地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拳谱云:“灵劲上身天地翻”!“灵劲”即是“颤劲”,是整合好一身之筋骨,瞬间由神经反射的惊,带动全身的惊,是武学的较高层次!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首先筋骨要好,盘开全身的关节、大筋,以内脏的起落引导身体重心的快速位移,整身如弹簧一般,压之即弹。一根枯木与一棵生机黯然的树之间的区别在于,枯木踢一腿,可能会踢断,但是茂盛的树,踢它一脚,树杆带动整棵树猛烈颤动,一枝动,百枝摇!撑拔筋骨,目的就是让身体每个关节都充满弹性,达到“身如弹簧”的效果!有了这个前提,心一惊,浑身一颤,劲力遍布每一处肢节,无有不能!
视频来自:优酷


1楼2017-01-06 10:07回复
    有拳诀称“鹰捉虎扑双双起”,何谓“鹰捉”,自上撕扯而下。何谓“虎扑”,自下而上,窜身而进。两者的关系,有压必有“弹”,有退必有进,有缩必有涨。实战中,手为先锋,身为帅,欺身而进,为进攻之要义。又云“势势不离鹰捉,把把不离虎扑”,两势相互依存,贯穿整个进攻,是实战灵魂所在!练拳不可面面俱到,抓住核心,旁枝末梢为补充!
    “过步箭窜”反复盘练,看似收势,实则起势,是下一轮进攻的开始,无穷无尽!古人造拳,从实战中来,一切设计为实战服务,盘之越多,反复磨练的动作,一定有重要的地位,大家珍惜之!


    2楼2017-01-10 14:53
    回复
      2025-08-21 13:24: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身手!


      3楼2017-01-11 11:14
      回复
        功夫的爱好者们,在初学功夫之时,都习惯于用肌肉发力,而传统拳是用大筋发力,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变发力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训练模式,使大筋逐渐占主导地位,这一过程称之为“易筋”。
        当能够用大筋进行发劲了,我们就要扩大战果,主要体现在训练的数量方面,会大幅度提升,使各关节骨缝等到最大限度的拉伸,使大筋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练习者会感觉到全身骨节的“开”,身体变得柔软且有弹性,整个人如同“弹簧”一般。


        5楼2017-01-16 15:02
        回复
          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16 21:28
          回复
            “劲”与“力”从字面意义来理解,是差不多的意思,但对于练拳人来讲,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利用肌肉的松紧变化而产生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力”,用“撑筋拔骨”大筋与骨节配合作用产生的效果,我们称之为“劲”。两者之间的效果区别在于“劲”比较“力”,速度更快,穿透力较强,并且比较轻松,不会感觉到累。一个是主动用力,一个是被动用力,或者称之为“阻力”练法!肌肉力吃年轻饭,“筋骨力”随年龄增长,劲力越来越强。这些因素也使得我们要遵循用“意”不用“力”的原则,所谓“意”就是寻找阻力的途径,是产生“劲”的前提。


            19楼2017-02-04 16:54
            回复
              “撑筋拔骨”有人要问,骨头还能拔吗?拔了不就断了吗?其实,不用把骨头断开,所谓拔骨,即是将骨头与骨头的连接处,拔开一定的缝隙,利用大筋有弹性的物质,构成了一张无形的弓。拳论中提到的,“身备五张弓”,就是指两臂,两腿,加一个身弓,组成的五张弓。因为关节缝隙的拉伸,使得大筋得以撑开,产生弹劲。其中脊柱的一张弓,显得犹为重要。


              21楼2017-02-11 14: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