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说明
用冒泡排序方法对数组进行排序。
实例解析
交换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两两比较待排序记录的关键字,发现两个记录的次序相反时即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应用交换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将被排序的记录数组 R[1..n] 垂直排列,每个记录 R[i] 看做是重量为 R[i].key 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 R 。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1) 初始, R[1..n] 为无序区。
(2) 第一趟扫描,从无序区底部向上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气泡的重量,若发现轻者在下、重者在上,则交换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较 (R[n],R[n-1]) 、 (R[n-1],R[n-2]) 、 … 、 (R[2],R[1]); 对于每对气泡 (R[j+1],R[j]), 若 R[j+1].key<R[j].key, 则交换 R[j+1] 和 R[j] 的内容。
第一趟扫描完毕时,“最轻”的气泡就飘浮到该区间的顶部,即关键字最小的记录被放在最高位置 R[1] 上。
(3) 第二趟扫描,扫描 R[2..n]。扫描完毕时,“次轻”的气泡飘浮到 R[2] 的位置上 …… 最后,经过 n-1 趟扫描可得到有序区 R[1..n]。
注意:第 i 趟扫描时, R[1..i-1] 和 R[i..n] 分别为当前的有序区和无序区。扫描仍是从无序区底部向上直至该区顶部。扫描完毕时,该区中最轻气泡漂浮到顶部位置 R[i] 上,结果是 R[1..i] 变为新的有序区。
冒泡排序算法
因为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区增加了一个气泡,在经过 n-1 趟排序之后,有序区中就有 n-1 个气泡,而无序区中气泡的重量总是大于等于有序区中气泡的重量,所以整个冒泡排序过程至多需要进行 n-1 趟排序。
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发现气泡位置的交换,则说明待排序的无序区中所有气泡均满足轻者在上,重者在下的原则,因此,冒泡排序过程可在此趟排序后终止。为此,在下面给出的算法中,引入一个布尔量 exchange, 在每趟排序开始前,先将其置为 FALSE 。若排序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将其置为 TRUE 。各趟排序结束时检查 exchange, 若未曾发生过交换则终止算法,不再进行下趟排序。
具体算法如下:
void BubbleSort(SeqList R){
//R(1..n) 是待排序的文件,采用自下向上扫描,对 R 做冒泡排序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 交换标志
for(i=1;i<n;i++){ // 最多做 n-1 趟排序
exchange=FALSE; // 本趟排序开始前,交换标志应为假
for(j=n-1;j>=i;j--) // 对当前无序区 R[i..n] 自下向上扫描
if(R[j+1].key<R[j].key){ // 交换记录
R[0]=R[j+1]; //R[0] 不是哨兵,仅做暂存单元
R[j+1]=R[j];
R[j]=R[0];
exchange=TRUE; // 发生了交换,故将交换标志置为真
}
if(!exchange) // 本趟排序未发生交换,提前终止算法
return;
} //endfor( 外循环 )
}//BubbleSort
程序代码—冒泡排序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 255
int R[MAX];
void Bubble_Sort(int n){
/*R(1..n) 是待排序的文件,采用自下向上扫描,对 R 做冒泡排序 */
int i,j;
int exchange; /* 交换标志 */
for(i=1;i<n;i++){ /* 最多做 n-1 趟排序 */
exchange=0; /* 本趟排序开始前,交换标志应为假 */
for(j=n-1;j>=i;j--) /* 对当前无序区 R[i..n] 自下向上扫描 */
if(R[j+1]<R[j]){ /* 交换记录 */
R[0]=R[j+1]; /* R[0] 不是哨兵,仅做暂存单元 */
R[j+1]=R[j];
R[j]=R[0];
exchange=1; /* 发生了交换,故将交换标志置为真 */
用冒泡排序方法对数组进行排序。
实例解析
交换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两两比较待排序记录的关键字,发现两个记录的次序相反时即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应用交换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将被排序的记录数组 R[1..n] 垂直排列,每个记录 R[i] 看做是重量为 R[i].key 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 R 。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1) 初始, R[1..n] 为无序区。
(2) 第一趟扫描,从无序区底部向上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气泡的重量,若发现轻者在下、重者在上,则交换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较 (R[n],R[n-1]) 、 (R[n-1],R[n-2]) 、 … 、 (R[2],R[1]); 对于每对气泡 (R[j+1],R[j]), 若 R[j+1].key<R[j].key, 则交换 R[j+1] 和 R[j] 的内容。
第一趟扫描完毕时,“最轻”的气泡就飘浮到该区间的顶部,即关键字最小的记录被放在最高位置 R[1] 上。
(3) 第二趟扫描,扫描 R[2..n]。扫描完毕时,“次轻”的气泡飘浮到 R[2] 的位置上 …… 最后,经过 n-1 趟扫描可得到有序区 R[1..n]。
注意:第 i 趟扫描时, R[1..i-1] 和 R[i..n] 分别为当前的有序区和无序区。扫描仍是从无序区底部向上直至该区顶部。扫描完毕时,该区中最轻气泡漂浮到顶部位置 R[i] 上,结果是 R[1..i] 变为新的有序区。
冒泡排序算法
因为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区增加了一个气泡,在经过 n-1 趟排序之后,有序区中就有 n-1 个气泡,而无序区中气泡的重量总是大于等于有序区中气泡的重量,所以整个冒泡排序过程至多需要进行 n-1 趟排序。
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发现气泡位置的交换,则说明待排序的无序区中所有气泡均满足轻者在上,重者在下的原则,因此,冒泡排序过程可在此趟排序后终止。为此,在下面给出的算法中,引入一个布尔量 exchange, 在每趟排序开始前,先将其置为 FALSE 。若排序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将其置为 TRUE 。各趟排序结束时检查 exchange, 若未曾发生过交换则终止算法,不再进行下趟排序。
具体算法如下:
void BubbleSort(SeqList R){
//R(1..n) 是待排序的文件,采用自下向上扫描,对 R 做冒泡排序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 交换标志
for(i=1;i<n;i++){ // 最多做 n-1 趟排序
exchange=FALSE; // 本趟排序开始前,交换标志应为假
for(j=n-1;j>=i;j--) // 对当前无序区 R[i..n] 自下向上扫描
if(R[j+1].key<R[j].key){ // 交换记录
R[0]=R[j+1]; //R[0] 不是哨兵,仅做暂存单元
R[j+1]=R[j];
R[j]=R[0];
exchange=TRUE; // 发生了交换,故将交换标志置为真
}
if(!exchange) // 本趟排序未发生交换,提前终止算法
return;
} //endfor( 外循环 )
}//BubbleSort
程序代码—冒泡排序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 255
int R[MAX];
void Bubble_Sort(int n){
/*R(1..n) 是待排序的文件,采用自下向上扫描,对 R 做冒泡排序 */
int i,j;
int exchange; /* 交换标志 */
for(i=1;i<n;i++){ /* 最多做 n-1 趟排序 */
exchange=0; /* 本趟排序开始前,交换标志应为假 */
for(j=n-1;j>=i;j--) /* 对当前无序区 R[i..n] 自下向上扫描 */
if(R[j+1]<R[j]){ /* 交换记录 */
R[0]=R[j+1]; /* R[0] 不是哨兵,仅做暂存单元 */
R[j+1]=R[j];
R[j]=R[0];
exchange=1; /* 发生了交换,故将交换标志置为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