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就是日本跟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路线完全不同。
先是日本。
1940年人口城市化率已达37.9%,但由于受战争影响,日本城市化率一直到50年代依旧停留在38%。
1920年以前大城市仅仅吸收新增人口的三成,而此后的15年吸收七成以上,城市化率在1886—1920年的34年间从10%仅增加到18%,而1920—1938年期间从18%增加到38%,18年增加了20个百分点。到1940年,城市增加至168座,人口占总人口的37.7%,20年间增加了一倍,农村人口占62.3%。
1956—1973年是日本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55年城市人口比例升至56.1%,农业人口下降至41%,在1963—1973年的十年间,农村平均每年向农外部门提供80万个劳动力,将近60%的劳动力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工作。1960—1970年间的城市化水平以年均2.51%的速度增长,是整个国家增长速度的两倍多。到1970年,72.1%的日本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随着日本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城市人口比重2005年超过86%。
再看中国。
中国的数据有点打架,所以下面引用区间数据。
建国后由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城市化率在1980年之前常年维持在15%-20%的水平,直至改开后城市化率才开始缓慢提升,但是提升的质量和水平跟日本相比差的太远。
直至2000年城市化率水平有说只有28%,有的数据是37%。
即使2000年的数据按照37%来,才刚刚到达日本二战前的水平。
先是日本。
1940年人口城市化率已达37.9%,但由于受战争影响,日本城市化率一直到50年代依旧停留在38%。
1920年以前大城市仅仅吸收新增人口的三成,而此后的15年吸收七成以上,城市化率在1886—1920年的34年间从10%仅增加到18%,而1920—1938年期间从18%增加到38%,18年增加了20个百分点。到1940年,城市增加至168座,人口占总人口的37.7%,20年间增加了一倍,农村人口占62.3%。
1956—1973年是日本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55年城市人口比例升至56.1%,农业人口下降至41%,在1963—1973年的十年间,农村平均每年向农外部门提供80万个劳动力,将近60%的劳动力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工作。1960—1970年间的城市化水平以年均2.51%的速度增长,是整个国家增长速度的两倍多。到1970年,72.1%的日本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随着日本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城市人口比重2005年超过86%。
再看中国。
中国的数据有点打架,所以下面引用区间数据。
建国后由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城市化率在1980年之前常年维持在15%-20%的水平,直至改开后城市化率才开始缓慢提升,但是提升的质量和水平跟日本相比差的太远。
直至2000年城市化率水平有说只有28%,有的数据是37%。
即使2000年的数据按照37%来,才刚刚到达日本二战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