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吧 关注:5,623,234贴子:113,069,983

只有真正喜爱周星驰电影的人才能耐心看完整篇文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何评价周星驰的电影?
有人说俗,有人说是以俗的方式表达更深层的东西。
作为周星驰的影迷,一直想着借某他某个新作上映写一篇文章,全方位的解读周星驰电影的风格和精华,也寄寓我对周星驰电影的喜爱.因此大年初一特地去影院观看了<美人鱼>.
虽然没有让所有人满足,但美人鱼真是一部好电影.我已经很久没有在电影院如此开怀,爆笑程度让人无法直视银屏了.于是想凭着这愉悦的心情,把这篇文章给写出来.
这篇文章主要想讲一件事:人人都可能喜欢看周星驰电影,但理解周星驰电影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希望写文章帮助人更深层次的欣赏周星驰电影.
然而我写文章的能力很差,从来都跟不上思路,所以只好把想法拆成一个个问答式的小节来表达.先从美人鱼本身说起吧.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1-02 13:07回复
    自己顶一层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1-02 13:07
    回复
      2025-11-22 10:06: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主快点写——————————————
      看什么看,没见过这么萌萌哒小尾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02 13:08
      回复
        1\. 问: <美人鱼>好看吗?
        答: <美人鱼>对我而言非常好看, **令人意外** 的是喜剧元素居然特别多,包袱的设计质量很高单论喜剧部分的好看程度,我认为很自然地超过了<泰囧>,<捉妖记>等片.这是其一. 其二 , <美人鱼>的主题和故事我也特别喜欢 , 有强烈的共鸣.
        对于其他人而言 , 评价<美人鱼>是否好看 , 也看这两点是否合乎心意 . 一部分本来笑点超高 , 或不喜欢滑稽喜剧风格的朋友 , 百分之百不会喜欢<美人鱼> . 而有一部分人感觉不到或并不喜欢<美人鱼>的主题 , 评价也会普通 . 这两种情况都合情何理 , 见仁见智难道还能有错 ? 还是要看这部电影是否能让它的目标受众满意 .
        然而周星驰本人是如日中天的电影文化人 , 因此他的电影总会吸引一批彼此不适合的人来看 , 自己味如嚼蜡 , 回去了还要给个一星差评 , 再感叹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 , 这就难免尴尬了 . 我的建议是 , 不爱吃辣的人 , 没必要去硬着头皮评价湘菜川菜的味道 .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1-02 13:08
        收起回复
          2\. 问: 为何说<美人鱼>喜剧元素多反而令人意外?
          周星驰电影历来以无厘头的搞笑风格著名 , 按理说喜剧元素多应该是预期之中,甚至是主要的卖点 . 持这种观点的朋友,其实并没有搞清楚一个事 , 世上存在两种"周星驰电影".
          第一类周星驰电影,一言以蔽之:是香港各路喜剧导演王晶,李力持等等, 试图充分挖掘喜剧演员周星驰强大的"滑稽表演"能力, 拍出观众爱看的滑稽喜剧从而挣大钱 . 代表作是<赌圣> , <整蛊专家> , <行运一条龙> , <逃学威龙>等等 . 在这类电影中 , 周星驰的身份是一名优秀的滑稽演员 . 但严格来说这本来不该是"周星驰电影" . 就好比<万万没想到>不是白客电影 , 而是叫兽的电影 .
          然而这一类的电影之所以也被称作周星驰电影 , 是因为周星驰的表演太有特色 , 作为核心撑起了整个电影的风格 , 对观众而言演员的存在感远远超过了导演 , 所以群众用演员来冠名 . 达到类似高度的喜剧演员还有金凯瑞 , 憨豆等等 , 他们的锋芒太甚 , 都盖过了导演和编剧.
          第一类周星驰电影主要目的还是挣钱 , 而第二类周星驰电影立意上截然不同 . 第二类 , 是周星驰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 , 真正把电影当成表达的工具 , 通过优质喜剧故事阐述强烈的人文情怀的电影 .
          在这类电影中周星驰有时身份是演员 , 有时是导演 , 关键在于他能够自己主导电影的叙事和风格 . 我认为这类电影更适合定义周星驰电影 , 因为周星驰的才华远不止于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 , 只有拿起导筒他才能更自由地展示自己 .
          即是极优秀的演员 , 又是独有特色的导演 , 这一点上 , 华宇影坛还有一个人和周星驰一样 , 那就是姜文 . 这两人在伯仲之间 . 徐峥是后起之秀 , 比他们差距还很大 . 其他众人就不足数了.
          对于真正的周星驰电影而言 , 喜剧从来不是目的 , 只是一种调味 , 类似于湖南人喜欢吃辣 . 而口味的浓淡 , 还是要看食材 . 因此周星驰电影会因选材的需要 , 情增减喜剧元素 , 有时会特别少 , 例如<西游*降魔篇> . 回头我会着重说一说 . 下文所说的周星驰电影, 都指第二类周星驰电影 .
          <美人鱼>喜剧元素多 , 只能说明它的主题需要喜剧元素 , 这一点反而是我观影之前没有想到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1-02 13:09
          收起回复
            3\. 问: 为何说<美人鱼>的主题需要大量的喜剧元素?
            非常简单 , 因为<美人鱼> 的主题是悲剧 .
            当然有人不认为这是悲剧 , 这是有些地方没有看透 , 下文再说 , 先谈悲剧的问题.
            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悲剧的灵魂 : 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 而悲剧的目的 , 其实是通过毁灭让观众更强烈的认识到事物的美好 .
            人类这种生物 , 对习以为常的存在是不会懂得珍惜的 , 这在日常生活上是必要的本能 , 排除冗余信息聚焦于重点 . 然而关乎长远利益的选择时 , 常常因为短视犯下致命的错误 . 文艺上的毁灭对人们珍惜生命美好之处有很大的裨益 .
            悲剧一定要刻画事物的美好 . 然而在毁灭事物之前 , 要把美好表达出来却并不简单 . 因为人们同时对越接近的事物越熟悉 , 越遥远的事物越漠不关心 . 所以为了用事物的美好触及人的心灵 , 悲剧慢慢分裂出了两种路径 . 一种是去刻画人们熟悉的美好事物 , 例如爱情亲情 . 另一种则是通过叙事手法给观众送去愉悦 , 或者制造强烈的意外感 , 让人强烈地关注一个陌生事物 , 也因而建立起事物的美好体验 .
            周星驰有两个最擅长的文艺形式 , 一个是喜剧 , 一个是幻想 , 所以他要讲述悲剧主题时 , 总是用自己擅长的两种方式来塑造美好 . <美人鱼>有特别多的喜剧元素 , 也就说明它比以往的电影更悲伤 .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1-02 13:10
            收起回复
              4\. 为何说<美人鱼>是悲剧主题?
              如果以为<美人鱼>的主体是美人鱼 , 其实就错了 . 美人鱼的故事主体是自然生态 , 尤其是海豚 . 显然周星驰创作它 , 是受到了<海豚湾>的冲击影响 , 剧中多次播放了那段大屠杀视频 .
              故事发生地从现实角度看 , 其实正是海豚聚集区 . 然而我们在电影里只看到了因为声呐驱逐而遍体鳞伤的美人鱼 , 我们看到了海豚吗 ? 我们看不到 , 因为美人鱼就是海豚的映射 .
              美人鱼只是这部幻想电影中 , 对自然生态的隐喻 . 真正受伤害的是所有的鱼类和海豚 , 并非子虚乌有的美人鱼 . 然而人类这个种群愚昧自私 , 历来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缺乏同情心 . 美人鱼因为有人类本身的情感和智慧 , 又远离人类文明聚居于海洋之中 , 所以特别适合作为隐喻 , 用来映射人类本该对自然生物付出的将心比心.
              <美人鱼>背后的悲剧世界观--人类为了一己私利对自然生态的残酷破坏 , 对野生生物穷凶极恶的伤害--才是周星驰创作这部电影的主题 . 当然有些人以为搞一个环保主题是迎合"崇高选材" , 其实不然 . 人类毕竟不是都残忍的 . 一部分人的感受能力更强 , 他们对其它生物都能感同身受 . 而大多数普通人 , 只会对与自己生活高度接近的人类 -- 相似阶级地位的 , 相似文化的 , 相似信仰的 , 甚至小到一个家庭 -- 才有丰富的同情感受.
              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残酷暴行 , 让同情心较强的人来看 , 只会感到无比可耻 , 又为暴行的受害者感到撕心裂肺的痛苦 . 描述这种情感有个很好的词 -- "佛性" . 因为佛祖就是一位为众生的不平等而陷入极度痛苦的伟人 , 他创建的哲学专门讨论众生皆苦 , 终身平等的问题.
              能否让冷漠的人类 , 能将心比心地体会与自己不同的人类或生物呢 ? 这往往是优秀的文艺作品追求的目标 .
              这类题材的电影很多 . 举一些优秀的例子 : <与狼共舞> , <阿凡达> , <第九区> . 不过这几部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种族压迫问题 . 与<美人鱼>有些类似的是<寄生兽> , 又比如富坚义博的<猎人*蚂蚁篇> .
              这些作品共同点反思人类对异己施加的暴行 , 不过有的选择抗争 , 有的加以控诉 , 有的抒发悲伤 , 有的唤起良知 ; 至于美人鱼这类作品 , 选择的是传达一种换位思考 , 寻求和解 . 邓超因为良心发现 , 终结了填海工程 , 捐出全部财产搞环保 , 与美人鱼双宿双栖 , 这是人鱼通过爱情而走向和解的童话 . 立意自然要低一些 .
              之所以说美人鱼的主题是悲剧 , 因为"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 . 人类为私利对野生生物的残酷伤害 , 并不会因为一部童话电影而改变 . 屠杀鲸鱼 , 海豹 , 海豚的悲剧在现实中是更惨烈地存在的 . 真正善良的人不会因为电影的童话解决而宽慰 , 而是看到了自己本不熟悉的残酷现实 , 而陷入深深的悲伤 .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1-02 13:11
              回复
                5\. 为何说<美人鱼>是悲剧 , 它却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在我说明原因之前 , 估计大部分观众并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 , 周星驰电影历来喜欢搞个突兀的结局 .
                举几个例子 : <大话西游> 结尾 , 孙悟空帮一对长得像至尊宝和紫霞的小情人相好 , 然后像狗一样的离开 ; <喜剧之王> 结尾, 突然杜鹃儿陪尹天仇演话剧 , 获得巨大成功 ; <功夫>结尾主角突然变成了两个孩子 , 而之前故事里的各种角色都在过着日常生活 . <长江七号>的结尾 , 七仔带着无数伙伴回归了 . <西游*降魔篇>里 , 孙悟空皈依佛祖 , 接下来就陪文章去取经了.
                如果这个现象只有一次两次 , 可以认为是导演功力偏差 , 不能流畅地从高潮过度到结尾 , 草草收场 . 然而出现太多次 , 反而应该明白突兀背后别有用意 , 这种做法是必要的 .
                因为周星驰本质是一个 "怀着赤子之心" , 或者说 "童心" 的人 . 所有周星驰电影都在反复咀嚼着周星驰童年时代的真诚和想象力 . 周星驰因为某些原因 , (后文会说)特别喜欢讲让人心中难受的故事 , 但他又不忍心把这种残酷坚持到底 , 而是决定给人带来希望 .
                这个希望通常是对"美好"的凭吊 , 但相对于残酷的真相而言又特别不真实 . 正因为皆大欢喜的结局是不真实的 , 所以偏要用亦幻亦真的手法来表达 , 所以周星驰的电影往往有一个突兀的童话般的结尾 . 这个叫做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 我在欣赏姜文电影的文章中提过 , 姜文写悲剧时也特别喜欢插入魔幻现实主义的收尾来隔离残酷感 . 例如<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的死去 .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手法.
                再讲一个例子 , 大家就能彻底明白这种手法了 . 在电影<致命魔术>中 , 反复出现了一个变鸟的魔术 , 魔术师展示一只笼中鸟 , 用黑布遮住笼子 , 然后啪的一巴掌拍平 . 当众人惊恐万状时 , 魔术师再伸手变出那只小鸟 , 任它飞走 , 博得大家的喝彩 . 这时有一个小男孩大声哭了起来 , "他把小鸟打死了" . 当魔术师把活着的小鸟给小男孩看时 , 小男孩哭着说着 "这是另一只" .
                这就是魔术 . 对真正的笼中鸟而言 , 它的结局就是被拍得粉身碎骨的刹那 . 而对观众而言 , 心满意足的却是最后小鸟安然无恙的幻觉 .
                所以大家要明白 , 按照故事逻辑的走向 , <美人鱼>真实的逻辑就是在一大串逗比剧情之后 , 美人鱼居然被残忍的人类毫不留强地屠杀了 , 鲜血染红了废船里的乐园 . 这是美人鱼隐喻的对象 , 海豚鲸鱼和海豹在显示世界的真实遭遇 . 大海仍然被污染 , 海豚和鲸鱼仍鲜血淋漓地堆砌在岸边 , 被人类剥皮拆骨.
                周星驰是一个特别喜欢描写"失去"的导演 . 他的故事若没有童话式的结局 , 都会特别残忍 . <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永远逝去找不回来 , <喜剧之王>里尹天仇注定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时候 , <功夫>里许多的好人都已经被害了 , <长江七号>的徐娇一辈子都等不到挚友七仔回来 , <西游*降魔篇>里只争朝夕也只是文章悔恨的话语 .
                所以徐克才会说 , 周星驰的电影太悲伤 .
                然而周星驰是一个善良的人 . 他虽然总是描写逝去和得不到的伤感 , 但不愿观众也沉浸在悲伤中 , 而是要给人以希望 . 所以周星驰的电影 , 一定要有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突兀结局 .
                这种手法之所以必要 , 是因为悲剧如果结局太悲惨 , 就会让观众陷入无穷的绝望之中 , 而无法把"美好" 变成一种建设性的动力 , 无法激发人去珍惜 .
                其它的悲剧作品也会有类似的做法 , 只是各导演的选择各不一样 . 姜文为了掩埋悲剧 , 使用的是极其明艳的审美 . 例如鬼子来了结尾的彩色 , 不惜通篇都用黑白 ; 又比如<太阳照常升起>结尾万花丛中捧出的孩子 . 姜文留下的不是"希望" , 而是"甘心" , 是一种接受 .
                不过有的悲剧 , 用什么童话也无法抚平对人造成的精神创伤 . 比如<潘神的迷宫> , 看完给我以精神暴击 , 好久都无法从抑郁中恢复 . 相比之下 , 周星驰还是一个很善良的导演.
                问题在于 , 我们观众愿意做睿智的观众吗 ? 你更喜欢<美人鱼>那个长相厮守的结局 , 把它当成一个童话爱情故事 , 还是像<致命魔术>里的小男孩那样看穿真相 , 为惨死的海豚而流泪呢 ?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1-02 13:13
                回复
                  2025-11-22 10:00: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6\. 周星驰为何选择 <美人鱼> 悲剧主题?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悲剧主题 , 也很希望自己有能力阐述这类主题 . 比如外星人把人类作为食物 , 类似奶牛场和养鸡场的饲养方式;同时又把一部分人做宠物 , 各种乱伦育种 , 外星穿着打扮 , 令人痛苦的爱抚等等... 但没有能力表达.
                  周星驰之所以选择了<美人鱼> , 我觉得很简单 , 因为这是他想表达的一个主题 , 他有强烈的感受 , 又有能力和才华把这个故事讲好 , 剩下的只是花时间打磨出成品而已 .
                  因此<美人鱼>是一部裹着魔幻外衣 , 用童话喜剧的糖衣包裹苦药 , 真诚的环保故事 .
                  可能从过去的电影到<美人鱼> , 我们看不出周星驰电影选题的内在逻辑 . 不像姜文野心勃勃地要搞个民国三部曲啥的 . 我认为对周星驰而言并没有一定的选题 , 他才华横溢 , 而现在导演功力和创作欲望又达到了一个新峰值 . 在这样的状态下 , 估计周星驰是不乐意郁于一两个商业价值高的旧题材 , 从而浪费自己的创作生命的 .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1-02 13:15
                  回复
                    7\. 为何说<美人鱼>的表演风格是童话喜剧 ?
                    最广为流传的美人鱼传说 , 除了恐怖故事之外就是童话 , 大家应该会赞同这一层的童话色彩 . 但更多的人会疑惑 , 故事的主要角色都是成年人啊 , 还有大量的色情元素 , 为何能说是童话呢 ?
                    首先 , 童话本身不是小孩的故事 , 而是符合儿童的思维和节奏的故事 . 电影开头 , 邓超徐克张雨绮等一干富豪炫富 , 就是那么的不符合成年人的逻辑 . 拍卖会上乱举奇怪数字的号牌 , 说话走路都夸张地张狂 , 奉承人起来一脸贱相 , 潮弄人时口沫横飞 , 花起钱来动辄数百万数百亿 . 这一段表现得如此浮夸 , 必定有一部分高冷的观众感到这种搞笑表演太弱智 , 硬邦邦地咯吱人 .
                    这么想就错了 . 这种表演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塑造笑果 , 而是为了塑造童话的超现实感 , 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塑造超现实感 . 小孩摸不清大人世界的规则 , 过家家时的表演就是特别夸张的 . 记不记得自己小学跟朋友吹牛长大要挣个几百亿 ? 就是那种感觉 .
                    所以整部电影的荒诞性都建筑在故意的童话风格之上 . 王大锤去看的那个假博物馆 , 有没有很搞笑 ? 用壁虎干做霸王龙 , 咸鱼加芭比娃娃做美人鱼 , 涂金毛的旺财做老虎 , 有一句话是不是呼之欲出 ---- 哄小孩呢 !? 对的 , 就是哄小孩 , 一切笑果都是用儿童元素拼接的 , 刻意要唤醒观众心中只有儿童一面才能领悟的笑点 .
                    再想想吧 , 人鱼族用可爱的海胆杀人 , 武器是鱼骨头和狼牙棒 , 解毒居然用白酒就行 , 回家踩滑板 , 出门用大弹弓 , 喜欢吃烧鸡 , 坐海盗船 .... 哪一样不是儿童元素 ? 你们可曾想到罗志祥还真像墨鱼会吐人一脸墨水然后飞走 ? 就是反复播放射雕英雄传里华山论剑的音乐 , 难道不是八零后共有的儿时记忆 ? 难道我们小时候没有一个人高唱电视剧主题歌 , 另一个人和声伴奏 , 都掐着嗓子装大人的经历 ?
                    说到这里 , 应该要问了 , 说美人鱼是童话风格 , 但有那么多色情元素和后面的血腥画面 , 小孩子适合看吗 ?
                    小孩子不适合看 , 而且<美人鱼>也不是给小孩看的 . 它的童话风格 , 是给我们成年人心中的童心看的呀 ! 或者换句话说 , 正是为了唤起我们成年观众未泯的童心 , 才刻意塑造了这么多儿童智取的元素 .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1-02 13:15
                    回复
                      周猩猩拉的屎在猩猩粉眼里都是香的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7-01-02 13:16
                      回复
                        8\. 周星驰为何用童话风格来承托 <美人鱼> 的悲剧主题?
                        童话风格不是<美人鱼>的特色 , 而是所有典型周星驰电影的特色 . 周星驰是一位极罕见的 , 幻想能力特别强又不忘童心 , 还功成名就的大导演 .
                        我们知道周星驰是童年怀着电影梦时 , 就拖着梁朝伟和如花拍电影 . 他在当时就积累了太多的创作欲望 . 自从周星驰掌握了他电影的话语权后 , 就把幻想做为了电影的核心主题之一 , 而不像其它导演执着于搞笑来讨好观众 . 之所以周星驰电影能够激起一部分的共鸣 , 因为他的幻想主题与大部分活泼好动的男孩童年幻想是如此的一致 : 武侠 , 神怪 , 外星人 , 有思想和性格的玩具.....
                        幻想在周星驰电影的地位有多高呢 ? 它常常不再是手段 , 而就是目的本身 . 比如<少林足球>和<功夫>中的功夫情结 , <长江七号>中的外星人情结 , <西游*降魔篇>中的仙怪情结 .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 在乎山水之间也 . 这些情结类似于蒸汽朋克的乐趣在于工业革命 , 高达的乐趣在于机器人 , 哈利波特的乐趣在于魔法. 不像 <仙剑奇侠传> 其实是爱情故事.
                        所以看<功夫> , <长江七号> , <西游*降魔篇> , 许多观众都觉得没以前好笑了 . 他们对搞笑的关注反而遮蔽了双眼 ----
                        难道没有看到<功夫>吗 ? 难道没有看到<长江七号>吗 ? 难道没有注意到<西游*降魔篇>里的妖怪和法术吗 ?
                        <美人鱼>用童话喜剧的风格 , 首先是因为周星驰擅长此道 . 然而不像前三作 , <美人鱼>的童话风格并非核心主题 . 它起到了另外两个关键的作用 :
                        第一 , 塑造美好 . 美人鱼传说本来是海员的恐怖故事 , 但通过童话的广为传播 , 让许多人自孩提起就对她们建立了美好的想象 . 流行文化特别适合做隐喻的对象 , 而美人鱼童话 , 在这部电影里就担当了映射海豚等真实海洋生物的责任 .
                        电影反复渲染童话元素 , 就是为了用较短的时间成本和较简单的戏剧冲突 , 在观众心中创作出一干蠢得可亲 , 二得可爱的人物 . 接下来 , 再毁掉他们
                        第二 , 反衬残酷 . 从美学角度看 , 残酷是需要对立面来承托的 . 而人类最为纯洁的童真也常常用来反衬人类最邪恶的一面 . 例如越南战争中奔跑中的裸体孩子照片 , 例如恐怖片里诡异的洋娃娃和人偶 , 例如<只有我不在的街道>中单衣倒在雪地里遍体鳞伤的女孩尸体...
                        <美人鱼>反衬的邪恶很明白 , 但并非是作为对象的儿童形象的悲惨遭遇 . 他是用毁灭观众心中被唤起的童真 , 来突出人类自身的残酷丑恶 . 这才是周星驰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 .
                        在<美人鱼>中 , 代入去看的高智商成年观众久违的童心被唤醒 , 看到张雨绮带着全副武装的特种部队去剿灭人鱼时 , 总会自然而然地期待鱼人奋起反抗打败人类 , 或是主角及时赶到英雄救美 , 或是入侵者良心发现 , 最差也是人类武力捕获了所有人鱼 , 押送研究所 .
                        大家没有料到 , 片中的人类居然直接*开*枪*了* , 毫不顾忌打伤人鱼带来的损失 . 而人鱼几乎毫无有效的反抗手段(法力无边的老婆婆居然一直不出场) , 被各种屠杀 , 鲜血和残肢飞溅 . 这时我在电影院里清楚听到别的观众"啊"地大叫了起来 , 吃惊不小 .
                        美好的鱼人自然是被屠戮了 , 更重要的是观众笑翻全场后的愉悦和童心 , 也被残酷地屠戮了 . 甚至有些不合理性 . 鱼人为何没想办法反抗呢 ? 有法术的婆婆为什么不早出手呢 ? 研究机构为何要像对待牲畜一般对待珍贵的研究样本呢 ?
                        答案是 , 美人鱼映射的是海豚啊 , 现实中的海豚 , 就是被一部分人类如此蛮不讲理地屠杀啊 , 不讲道理也无法交涉 , 连威胁都没有就开动屠刀了 . 而高智商的海豚对工业化的人类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
                        周星驰拍<美人鱼>为的就是这一幕 , 他才不在乎铺设细致的逻辑和故事设定呢 , 关键就是让人们惊愕地看到屠杀 , 看到鲜血从人鱼身体里流出来 , 看到女主角被钉上鱼钩 , 在海里拖行 . 演到这一幕 , 电影已经完成了工作 , 后面邓超姗姗来迟 , 只是为了给部分焦虑难受的观众一个自我救赎的管道罢了 .
                        我个人非常认同<美人鱼>的这一主题 , 因此从剧情的反转中产生的认同感还超过了前面精致的童话喜剧 .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1-02 13:17
                        回复
                          9\. 如何看待观众对<美人鱼>众口难调?
                          看完美人鱼后 , 有些人感觉失望 , 觉得没有周星驰本人出演搞笑 ; 没有<西游*降魔篇>特效那么赞 , 还退步了 ; 硬插入了一个环保的情怀 , 感觉别扭 .
                          其实周星驰电影任何时候都充满三个要素 : 喜剧 , 情怀 , 幻想 , 但三者不可能并重 . 这使得评析周星驰电影时 , 需要注意他真正偏重的是哪个主题?
                          大部分观众并不会刻意做这些分析 , 因此他们预计周星驰的新作是要延续他上一部作品的风格 , 又或者应该是观众本人熟悉的那部分作品的风格.
                          所以对以幻想为主题的<功夫>和<西游*降魔> , 许多人认为周星驰退步了 , 搞笑水平不行了 . 他们因为"搞笑"的预判 , 完全忽视了这两部电影在幻想的表现手法上多么精雕细琢 , 别开生面 有多高的创新成就 . 这时的周星驰 , 其实应该和徐克来作比较 , 而不是观众心中的那个喜剧演员.
                          <美人鱼>是一个很好的幻想题材 , 喜剧也很到位 , 但显然它的核心是对自然生态的人文关怀 . 爱情故事也仅仅是线索 , 关键在于让观众为海豚和更多的海洋生物换位思考 . 塑造美好的喜剧部分和鲜血淋漓的悲剧部分才是电影的关键 . 许多人却又评价<美人鱼>的特效退步了 .
                          所以许多人臧否周星驰电影 , 其实根本没有跟得上周星驰的创作转向 , 连审美的角度都没找对 . 周星驰才华横溢 , 完全没有被过往的成就束缚住 . 当周星驰在挑战一个又一个新主题 , 尽情地发挥才华做他想做的事 , 痛感时间不足的时候 , 许多观众还裹在怀旧的包袱中 , 想重温儿时看到的滑稽表演 , 借周星驰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 . 这种不合拍的结果自然是买椟还珠 .
                          不过这种误解仍然是出自对周星驰电影的喜爱 , 但另外几类人的误会就不那么合适了 .
                          有一类笑点特别高的观众 , 总是怀着证明周星驰电影不好笑的目的去影院 . 那一个男生去妇产科也生不出孩子 , 总不能怪医生水平差吧 ?
                          有一类心智特别成熟的观众 , 总是拿着长者的睿智去批判周星驰电影的不合常理 . 电影里的桥段越纯真 , 他们就越感到弱智 . 然而老人家嫌吵闹 , 为啥要钻儿童乐园呢 ? 去老人院下棋也行啊 .
                          有一类审美特别低级的观众 , 别人嫌周星驰低俗桥段还太多 , 他们却说还不够低俗 , 从良了就别再找我 . 善意推断 , 这些人恐怕是拿着隔壁王晶的电影票走错了场 .
                          一部电影出来肯定是众口难调的 . 作为周星驰的影迷 , 我还是喜欢分享到大家建设性的评论 . 比如邓超他们的演技问题 , 笑点的节奏把握 , 视觉特效的瑕疵等等 .
                          至于那些看周星驰电影只为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人 , 真想让他们知道 , 需要玩命哭喊自己与众不同的人 , 这一点已经足够与众不同了 .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7-01-02 13:17
                          收起回复
                            10\. 如何评价林允的表演
                            林允本人的演技可以说合格 , 基本完成了她的任务 , 细的部分就不说了 .
                            真正让我惊讶的是这个角色的设计 , 有两点:
                            第一,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周星驰导演的电影以女性为主角(徐娇是小孩,没有精神上的性别特征) . 对的 , 邓超戏份虽然多 , 但他不是真主角 . 周星驰电影真正的主角是观众亲身代入的那个人 , 类似于相声中的捧哏 .
                            在<美人鱼>中 , 观众对主线剧情和主线角色的价值判断 , 都是通过林允的视角 . 包括对人鱼恨人类的狂热感到不适 , 对人类的残忍触目惊心 , 对邓超后来的转变加以期待 , 都是以林允的角度来看待 . 这种角色通常是周星驰自己出演 , 过去只有<还魂夜> 和 <国产凌凌漆>是女性视角 , 但两个女性都是观众用来看周星驰角色的工具 , 并没有独立的价值判断 .
                            第二, 这个角色不是周星驰的分身! 周星驰过去的电影里 , 主角要么他自己扮演 , 要么一定是周的分身 . 即便是最不周风格的长江七号中 , 外星狗和徐娇也是周星驰童年心境的替身 . 然而林允的角色完全没有这些特点 , 她一点都不聪明 , 而且不够自恋 , 没啥想象力 , 更没有举世皆疯我独醒要陪疯子强颜欢笑的荒诞感 . 这是一个"单纯的女生" , 却成了观众的代言人 , 真是周星驰电影的第一次 .
                            周星驰开始把自己的角色(邓超扮演的富人)解构成对象了 , 而且期待他浪子回头 , 有着浓浓的自省意味.
                            最后说一句 , 白百合出演这个角色肯定比林允表现好.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7-01-02 1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