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08,045贴子:26,937,413

【军事】 170102原创连载《国共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冰与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西1楼2017-01-02 11:41回复
    一楼祭逝去的先烈。


    IP属地:广西2楼2017-01-02 11:43
    收起回复
      2025-11-06 21:58: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四五年抗战胜利之后,满目苍夷的中国,迎来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这时候的中国,总的说,有两股决定走向的力量(有敏感词不能发,我只能一段段的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IP属地:广西3楼2017-01-02 11:44
      收起回复
        一股是在重庆的国民党,一股是在延安的TG。
        此时,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倾向于和平。文人骚客,渴望能放下一张书桌,将军战士,渴望解甲归田
        不过条件是很难谈妥的,特别是对于军权。


        IP属地:广西4楼2017-01-02 11:44
        收起回复
          这是长期连载的原创帖子,我自己从开学的时候,写到现在,基本上写出一个大概了。
          所以,基本上会持续更新。
          但是不是定时,因为我这边还在整理。
          这是一个很长的帖子,从1945山海关战役开始,到辽沈战役结束,应该有将近20万字吧。
          所以,我希望,贴吧不要删除我的帖子。
          写的很辛苦、很真诚。


          IP属地:广西7楼2017-01-02 11:49
          收起回复
            插一下行么 不行就删掉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1-02 12:15
            收起回复

              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一章:那一片黑土地
              在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区的战事。算是三年解放战争最重要的一环之一。在共和国建国之后,一系列的运动,也和四野林彪对毛泽东的支持分不开。
              这个帖子,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争取最大程度的如实描写那场战争。
              如果非要搞得邪乎点,或者说潮流的话,本文也可以叫甚么“解放战争东北战区秘史”、“你不知道的东北往事”等等吸人眼球的标题。
              总而言之,本文就是说人话、写人事、不造谣、不抹黑。


              IP属地:广西9楼2017-01-02 12:43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12楼2017-01-02 12:45
                收起回复
                  2025-11-06 21:52: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此外东北还有占全国三分之一的木材资源,约为30多亿立方米(1943年统计)。以及铁路14000公路,占全国二分之一(1943年统计)。
                  无论是最基本和简单的木材、还是较为先进的发电、水泥、钢等物资,东北的拥有量都是十分丰富的。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东北经过张大帅及其鬼子的建设后,可以用一句通俗话来形容,那就是肥的流油!以至于老大哥苏联入东北后都能红了眼,玩命的把资源往国内搬。
                  在这这里真的不得不说老毛子不仗义,初期的时候共军差不多只穿条裤衩到东北,以为能满大街的捡洋落。可是当时毛子就是不给,不仅不给,还大量的往国内运!
                  到这里可能不少人疑惑,苏联不是中国的老大哥么?怎么那么不关照自己的小弟?因为这时候大毛子是斯大林,斯大林冷酷无情,以利益为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肯定不会因为你是他小弟就多照顾你,相反,他是在想应该怎么吃掉你!
                  而后来的赫鲁晓夫就好的多,虽然给套上个苏修的帽子,但是赫鲁晓夫比较有人情味,那时候才是中苏的蜜月期。
                  时间来到1945年4月23日的延安,这时的延安正在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最后的结论报告的时候,毛泽东就已经指出东北的重要性,原文:
                  如果东北能在我们的领导之下,那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我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础,也就是说确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就有灭亡的 危险,所以我们要争取城市,要争那么整块的地方。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有了坚固的基础。
                  不得不说毛泽东的眼光很毒辣的,对于局势的把握,也是很准确的,这里他主要指出了现在根据地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根据地分散,容易被各个击破。
                  二是根据地没有大城市,也就是没有工业。
                  第二点是及其重要的,因为到后期的大兵团作战中,没有工业做支撑是打不下去的。特别是一些攻坚战,弹药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没有工业的支撑,是很难放开手脚打的。
                  而毛泽东的对头,蒋介石,自然也是看到了东北的重要性。五大主力中,直接抽调了两个主力开往东北战场。
                  但值得一提的是吗,蒋介石对于东北的态度,是没有毛泽东的坚定的。


                  IP属地:广西13楼2017-01-02 12:46
                  收起回复
                    支持一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1-02 15:28
                    收起回复
                      ddd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1-02 18:49
                      回复
                        咋不打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1-02 18:49
                        收起回复
                          第二章三个黑人
                          这时候我们先按下中国这块地方不表,先随着我把目光盯到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市。
                          雅尔塔市风景秀丽,气候温润,开始的时候是沙皇们就在这里建造行宫,以供他们吃喝玩乐。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雅尔塔市还不够享誉世界。雅尔塔的声名大噪源自1945年世界三个最黑的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在这里举行雅尔塔会议。
                          对于这三个人,熟知的人自然熟知,不熟知的人,要简介的话,也很难几句话说的明白。简而言之,这三个人分别是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及苏联领导人。
                          透过时间、及透过行宫上的玻璃,以及玻璃下萦绕的烟雾,我们可以看到斯大林这厮自信的叼着雪茄,正在同坐在椅子上的土已经埋到脑门的罗斯福商议着什么。
                          仔细聆听,我们可以听到原来斯大林原来是想租借大连和旅顺作为苏联的货物集散地。
                          这......
                          这只能用血统来解释了,虽然沙皇俄国经过革命后变成了红色苏联,但是对于出海口的热衷程度,依旧没有办点减弱。目光总是东看看,西看看,看那个港口冬季是不冰冻的。
                          在清朝的时候,外东北占了那么多土地都还不够,连库页岛都占了,居然还打着辽东半岛的主意。
                          果然,够黑!
                          面对斯大林这样的要求,罗斯福表示同意。
                          虽然这位总统是近代对中国较好的外国人之一,但迫于本国的压力,还是选择牺牲了中国的利益。
                          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次长柏得森、马歇尔都主张不能让苏联隔岸观火,必须把毛子拉下水才是上策!
                          马歇尔也告诉他美国军队伤亡已经超过90万,而如果要攻占日本本土,那么则需要付出约180万的伤亡!180万的伤亡是美国不能承受的。
                          这就使得虽然麦克阿瑟表示反对,但是仍然没能扭转罗斯福拉苏联下水的决定。麦克阿瑟是太平洋战区的司令官,他认为日军已经由强转弱,美军攻下日本本土和东北,伤亡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大。
                          而中国的蒋介石,对于苏联的出兵,也是反对的。可惜,蒋介石的分量,还是轻了。加上豫桂湘的失败,更让美国的盟友对这位国民党的领导人没有信心。
                          同时,罗斯福心里也清楚,关东军经营东北多年,只把东北当老家建设。在防备上可谓是碉楼林立,地堡遍布。这样的地方让毛子去打,肯定能复制苏军攻进柏林的故事!最好也死他娘的伤他三四十万!
                          果然,够黑!
                          而这时候的丘吉尔则望着窗外一言不发,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这时候并不是在想着他的大作。而是在远东问题上,他选择回避。因为这时候的英国正在占领着香港呢,根据《大西洋宪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航海自由的原则英国是不能占领中国的!
                          但是如果苏联也在中国租借大连和旅顺了呢?那英国就有理由不放弃香港了。
                          这家伙,也够黑!
                          最后的结果,对于国民党而言,无异于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雅尔塔协议》中,为换取苏联参战,中国可以说牺牲太多。或者说,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蒋介石了。
                          这此份协议中,对于中国而言主要的结果如下:
                          一:维持外蒙古现状。
                          二:被日本侵占的清朝旧土库页岛等地,交还给苏联。
                          三:大连港国际化,且苏联在这个港口有优惠权益。
                          四:恢复旅顺为苏联的海军基地。
                          五:对于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由国民党和苏联共管。
                          可以说,苏联真的是完完整整一丝不缺的继承和发扬了沙俄的贪婪,我记得在高中时代,在分析俄罗斯对于领土为何这么强烈的拥有占有的欲望的时候,书本上给的解释是当时世界各国在经济上都超过俄国。俄国的去封建化不完整,他对外的需求,不单单是资金,也有强烈的领土需求。
                          这个解释,现在我整理的话,可以理解为当时世界各国政府中的各阶层力量占比,其他大国的商人阶级比较注重资金的利益,具体的体现就是要求开放海口以及降低关税。而俄国,去封建化不完全,政府中的地主阶级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不同,他较为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土地。所以俄国也比较喜欢在协议中侵占别国的领土,以扩大地主的土地。
                          而对这一事件的评价,美国作家约翰逊 托兰在《日本帝国的衰亡中》说的非常之精准:“俄国人受贿赂去做了一件他们本来就非常想做的事。”


                          IP属地:广西18楼2017-01-02 19: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