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三个黑人
这时候我们先按下中国这块地方不表,先随着我把目光盯到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市。
雅尔塔市风景秀丽,气候温润,开始的时候是沙皇们就在这里建造行宫,以供他们吃喝玩乐。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雅尔塔市还不够享誉世界。雅尔塔的声名大噪源自1945年世界三个最黑的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在这里举行雅尔塔会议。
对于这三个人,熟知的人自然熟知,不熟知的人,要简介的话,也很难几句话说的明白。简而言之,这三个人分别是英国首相、美国总统及苏联领导人。
透过时间、及透过行宫上的玻璃,以及玻璃下萦绕的烟雾,我们可以看到斯大林这厮自信的叼着雪茄,正在同坐在椅子上的土已经埋到脑门的罗斯福商议着什么。
仔细聆听,我们可以听到原来斯大林原来是想租借大连和旅顺作为苏联的货物集散地。
这......
这只能用血统来解释了,虽然沙皇俄国经过革命后变成了红色苏联,但是对于出海口的热衷程度,依旧没有办点减弱。目光总是东看看,西看看,看那个港口冬季是不冰冻的。
在清朝的时候,外东北占了那么多土地都还不够,连库页岛都占了,居然还打着辽东半岛的主意。
果然,够黑!
面对斯大林这样的要求,罗斯福表示同意。
虽然这位总统是近代对中国较好的外国人之一,但迫于本国的压力,还是选择牺牲了中国的利益。
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次长柏得森、马歇尔都主张不能让苏联隔岸观火,必须把毛子拉下水才是上策!
马歇尔也告诉他美国军队伤亡已经超过90万,而如果要攻占日本本土,那么则需要付出约180万的伤亡!180万的伤亡是美国不能承受的。
这就使得虽然麦克阿瑟表示反对,但是仍然没能扭转罗斯福拉苏联下水的决定。麦克阿瑟是太平洋战区的司令官,他认为日军已经由强转弱,美军攻下日本本土和东北,伤亡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大。
而中国的蒋介石,对于苏联的出兵,也是反对的。可惜,蒋介石的分量,还是轻了。加上豫桂湘的失败,更让美国的盟友对这位国民党的领导人没有信心。
同时,罗斯福心里也清楚,关东军经营东北多年,只把东北当老家建设。在防备上可谓是碉楼林立,地堡遍布。这样的地方让毛子去打,肯定能复制苏军攻进柏林的故事!最好也死他娘的伤他三四十万!
果然,够黑!
而这时候的丘吉尔则望着窗外一言不发,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这时候并不是在想着他的大作。而是在远东问题上,他选择回避。因为这时候的英国正在占领着香港呢,根据《大西洋宪章》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航海自由的原则英国是不能占领中国的!
但是如果苏联也在中国租借大连和旅顺了呢?那英国就有理由不放弃香港了。
这家伙,也够黑!
最后的结果,对于国民党而言,无异于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雅尔塔协议》中,为换取苏联参战,中国可以说牺牲太多。或者说,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蒋介石了。
这此份协议中,对于中国而言主要的结果如下:
一:维持外蒙古现状。
二:被日本侵占的清朝旧土库页岛等地,交还给苏联。
三:大连港国际化,且苏联在这个港口有优惠权益。
四:恢复旅顺为苏联的海军基地。
五:对于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由国民党和苏联共管。
可以说,苏联真的是完完整整一丝不缺的继承和发扬了沙俄的贪婪,我记得在高中时代,在分析俄罗斯对于领土为何这么强烈的拥有占有的欲望的时候,书本上给的解释是当时世界各国在经济上都超过俄国。俄国的去封建化不完整,他对外的需求,不单单是资金,也有强烈的领土需求。
这个解释,现在我整理的话,可以理解为当时世界各国政府中的各阶层力量占比,其他大国的商人阶级比较注重资金的利益,具体的体现就是要求开放海口以及降低关税。而俄国,去封建化不完全,政府中的地主阶级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不同,他较为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土地。所以俄国也比较喜欢在协议中侵占别国的领土,以扩大地主的土地。
而对这一事件的评价,美国作家约翰逊 托兰在《日本帝国的衰亡中》说的非常之精准:“俄国人受贿赂去做了一件他们本来就非常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