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芒草吧 关注:1贴子:181
  • 3回复贴,共1

爱在左,同情在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1楼2008-10-20 12:39回复
    同情是人类爱的具体显现,也是互助原则的具体行为。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人在遭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显得格外的孤立无援,这时候接受亲朋好友的同情是绝对需要的。古代人没有什么防止灾难的能力,在巨大的灾难与痛苦面前,只能产生畏惧与绝望。同情正是在帮助别人渡过难关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人类的一种美德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里专门论述了同情。他把同情定义为:“一种由于落到了不应当遭此不测的人的身上的毁灭性的、令人痛苦的显著灾祸而引起的痛苦情感”,“同情者会想像这种灾祸也可能落到自己或自己某位亲朋好友的头上,而且似乎近在眼前。非常清楚,产生同情的人必定是这样一种人。”这种对同情的定义未免狭隘了一些,但说明在西方古代哲学家的思考里,就已经有了“同情”的位置。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早就关注了“同情”的心理表现,并且对它作了比较宽泛的解释。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孩子掉入井里了,必定会有人去救他,因为同情(恻隐)心是一种普遍的人性特征。到了近代的西方,随着人道主义观念的逐渐普及,关于同情的解释就更多了。英国哲学家休谟在《道德原则探求》中充满诗意地说:“在我们的心中,与狼和毒蛇的因素一起,还有一些善良——虽然微小——的天性,如一点点与人友善的鸽子的品质。”在这里,同情已经被作为人类的天性而显现了。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他编写的著名儿童读物《美德书》里,第一单元就讲同情,他关于同情的解释是:“如果说,勇气是当别人面对困难时与他站在一起,那么,同情就是当别人感到悲痛时与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种认真对待别人的现实——不仅是他的生活境况,还有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感情——的美德。它是一种与处于困境或不幸中的人结成伙伴,支持他,为他分忧的积极态度。”


    2楼2008-10-20 12:40
    回复
      2025-11-10 13:38: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同情是一种美德,但它只是由爱与互助的本能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感情,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可以超越特定的时空和特定的对象普遍适用的。当我们的同情心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切切记住要注意两点忠告,也算是对同情的限制


      4楼2008-10-20 12:41
      回复
        愿每一个人都有真正的同情之爱,也愿这种同情之爱有理性的光辉照耀,富有真正的人间情味


        5楼2008-10-20 1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