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吧 关注:104,220贴子:864,066
  • 9回复贴,共1

医生与癌魔抗争的生命感悟【 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日,“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保罗·卡拉尼什作品《当呼吸化为空气》一书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岁就患上肺癌,保罗·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是其中之一。当你读到这本书时,他已经不在人世。本书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与癌症抗争的生命感悟。


IP属地:美国1楼2016-12-27 16:56回复
    有的新闻标题是: 斯坦福天才医生36岁患肺癌,遗作反思美国医疗


    IP属地:美国2楼2016-12-27 16:58
    收起回复
      2025-08-10 10:12: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作为西医最发达的美国,面对常见的肺癌,虽然患者年纪较清,但情况并不理想。


      IP属地:美国3楼2016-12-27 17:02
      回复
        美国医生和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跟国内对比,值得大家思考。


        IP属地:美国5楼2016-12-27 17:05
        收起回复
          其中有这么一段:
          对于重大疾病,尤其是绝症,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电视剧中,无论是出于家属的要求,还是医生本身的诉求,很多时候,对于病人本人,在充分告知信息这一点上,中国的医生似乎都做得不太到位。比如,医生和家属“同谋”欺骗病人,担心病人得知真相受不了,或者能骗一天是一天等等,从而搞得病人盲目乐观,稀里糊涂辞世,遗嘱未写,后事也未交待,临终之前的生命质量也大打折扣。


          IP属地:美国6楼2016-12-28 10:19
          回复
            还有一段:
            还有一点,就是面对死亡之时,对“过度治疗”的反思。在中国,即使已经绝无治疗的希望,很多临终的病人还是被插管,进入ICU重症病房。尤其是对于父母,子女唯恐被人指责“不孝”,不顾及老人最后的需求,一味地抢救,痛苦不堪。而且,中国人是不接受“安乐死”的,对“生”的盲目追寻和执念,以及对“死”的绝望与恐惧,都是导致这一点的根源。保罗在生命的尽头接受的是“缓和医疗”,与家人在温暖愉悦的氛围中走向生命的尽头。生命的尽头不是痛苦和死亡,而是欢快和温暖的记忆。


            IP属地:美国7楼2016-12-28 1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