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东山拨点显军威
2007-11-26 13:06
当年在老山前线,每期轮战部队都会根据当时的战场态势,对当面之敌的一些重点阵地,或者是一些对我防御有极大害处的敌之阵地,进行阵前攻势作战行动,故简称“拨点战斗”。 拨点战斗,就是在敌众多阵地中,选择那些攻防战术要点,或者是对我军防守有极害处之地。采取周密的作战部署,适时的发起小规模的攻击作战行动,尽可能以较小的作战代价,一举抢占其要点,以利于我军当面防御态势的进一步巩固的作战行动。
拨点作战,一般来说作战规模不算太大,但为了保证其顺利的进行之。通常情况下,各级部队作战人员,都要经过周密的计划、部署和准备。并且也进行一定程度的战前训练之。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战场环境是热带丛林地区,山高坡陡(易守难攻),视界极为不好……更为主要的是,在热带丛林地区作战,当时的越军埋设了大量的地雷,而且雷区也不固定(暗雷较多)……等等,这都给我军攻击分队的战友们增添了较多的实际困难,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我们更应该清楚:作战地区内,通常石灰岩溶洞较多,便于屯兵和存放各种作战物资;植被为灌木丛林和茅草(草高1。5米以上),路少沟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该地区温差变化大,上午多为浓雾笼罩,视度较差。这给作战双方既带来了有利的因素,也给攻击方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因素。
虽然是这样,但在我军强大的攻击下,特别是在战友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连续攻击下,最后终于攻克越军据守多时的前沿重要阵地,为我军进一步地巩固防御态势,奠定了一定的自然基础和阵前防御的有利条件。
通常情况下,拨点作战时敌我双方争夺的比较激烈,各自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因为,这既是打的物质保障,也打的是双方军队人员的士气,更是显示敌我双方军队的军威。
总之,每次拨点作战之时,全线人员都能一致行动,积极配合拨点分队的一线攻击。战胜一切险阻,克服一切自然困难,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作战,直至将其敌阵地攻占为止。充分地显示了我军将士的英勇作战精神,打出了军威、国威。
为此,今天转载一篇这样的文章,目的是弘扬当年的那种老山精神,铭记勇士们的英雄壮举。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们吧,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不畏艰难的老山精神吧。因为,它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营养,值得我们吸取,以滋润我们的心灵和净化我们的灵魂……同时,也向原作者致敬之!
最后,在此向这些英雄们致敬!烈士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即:
86年老山战区61师182团“10.19”战斗
(作者不详)
战前准备
1986年,东山。
55号阵地位于八里河东山正面约2公里,是由×高地延伸下来的一条山腿,它直接受×号阵地瞰制,并可得到395、831、汉阳、小青山等阵地的兵力、火力的有力支援。距我前沿41号阵地仅1000米,与之隔沟对峙,防守55号越军为314师818团8营5连1排,加强重机枪2挺,构有明暗火力点12个,屯兵洞4个,坑道1条,基本形成以坑道为骨干与堑壕、交通壕相连接,明暗火力点相结合的环形防御阵地。前沿设有大量的防步兵雷场、竹签、铁丝网等障碍物,加之该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是越军防御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点之一,可谓易守难攻。55号阵地上的越军依托这些有利条件,不断对我军防线进行袭扰,由于该阵地几经前期轮战部队的打击,驻守其上的越军警惕性很高,所以若夺取55号阵地,有如老虎嘴里割舌头,难度极大,但如不清除这个威胁,对我防线的威胁实在太大。
1986年7月2日,61师182团正式被受命对55号高地进行出击拔点作战,拔点作战任务由3营9连完成,同时为9连加强师防化喷火1个班,防化侦察兵1个组,师、团工兵各1个班,营炮兵连12班,任务代号:34-1工程计划。
接受任务后,182团立即对55号阵地及周边高地的地形地貌、兵力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在1986年7月14日、19日、8月8日、19日、21日、9月3日、7日、10月2日、15日分别组织侦察分队在200~80米距离上对其进行了9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实地侦察,准确、详细地摸清了越军的情况。
2007-11-26 13:06
当年在老山前线,每期轮战部队都会根据当时的战场态势,对当面之敌的一些重点阵地,或者是一些对我防御有极大害处的敌之阵地,进行阵前攻势作战行动,故简称“拨点战斗”。 拨点战斗,就是在敌众多阵地中,选择那些攻防战术要点,或者是对我军防守有极害处之地。采取周密的作战部署,适时的发起小规模的攻击作战行动,尽可能以较小的作战代价,一举抢占其要点,以利于我军当面防御态势的进一步巩固的作战行动。
拨点作战,一般来说作战规模不算太大,但为了保证其顺利的进行之。通常情况下,各级部队作战人员,都要经过周密的计划、部署和准备。并且也进行一定程度的战前训练之。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战场环境是热带丛林地区,山高坡陡(易守难攻),视界极为不好……更为主要的是,在热带丛林地区作战,当时的越军埋设了大量的地雷,而且雷区也不固定(暗雷较多)……等等,这都给我军攻击分队的战友们增添了较多的实际困难,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我们更应该清楚:作战地区内,通常石灰岩溶洞较多,便于屯兵和存放各种作战物资;植被为灌木丛林和茅草(草高1。5米以上),路少沟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该地区温差变化大,上午多为浓雾笼罩,视度较差。这给作战双方既带来了有利的因素,也给攻击方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因素。
虽然是这样,但在我军强大的攻击下,特别是在战友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连续攻击下,最后终于攻克越军据守多时的前沿重要阵地,为我军进一步地巩固防御态势,奠定了一定的自然基础和阵前防御的有利条件。
通常情况下,拨点作战时敌我双方争夺的比较激烈,各自所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因为,这既是打的物质保障,也打的是双方军队人员的士气,更是显示敌我双方军队的军威。
总之,每次拨点作战之时,全线人员都能一致行动,积极配合拨点分队的一线攻击。战胜一切险阻,克服一切自然困难,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作战,直至将其敌阵地攻占为止。充分地显示了我军将士的英勇作战精神,打出了军威、国威。
为此,今天转载一篇这样的文章,目的是弘扬当年的那种老山精神,铭记勇士们的英雄壮举。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们吧,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不畏艰难的老山精神吧。因为,它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营养,值得我们吸取,以滋润我们的心灵和净化我们的灵魂……同时,也向原作者致敬之!
最后,在此向这些英雄们致敬!烈士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即:
86年老山战区61师182团“10.19”战斗
(作者不详)
战前准备
1986年,东山。
55号阵地位于八里河东山正面约2公里,是由×高地延伸下来的一条山腿,它直接受×号阵地瞰制,并可得到395、831、汉阳、小青山等阵地的兵力、火力的有力支援。距我前沿41号阵地仅1000米,与之隔沟对峙,防守55号越军为314师818团8营5连1排,加强重机枪2挺,构有明暗火力点12个,屯兵洞4个,坑道1条,基本形成以坑道为骨干与堑壕、交通壕相连接,明暗火力点相结合的环形防御阵地。前沿设有大量的防步兵雷场、竹签、铁丝网等障碍物,加之该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是越军防御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点之一,可谓易守难攻。55号阵地上的越军依托这些有利条件,不断对我军防线进行袭扰,由于该阵地几经前期轮战部队的打击,驻守其上的越军警惕性很高,所以若夺取55号阵地,有如老虎嘴里割舌头,难度极大,但如不清除这个威胁,对我防线的威胁实在太大。
1986年7月2日,61师182团正式被受命对55号高地进行出击拔点作战,拔点作战任务由3营9连完成,同时为9连加强师防化喷火1个班,防化侦察兵1个组,师、团工兵各1个班,营炮兵连12班,任务代号:34-1工程计划。
接受任务后,182团立即对55号阵地及周边高地的地形地貌、兵力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在1986年7月14日、19日、8月8日、19日、21日、9月3日、7日、10月2日、15日分别组织侦察分队在200~80米距离上对其进行了9次规模大小不等的实地侦察,准确、详细地摸清了越军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