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哲学也能谈哲学,只不过要表达起来有些困难。表达困难的这部分人,说的最多的是生活中的所思所感,被认为是普通人的生活哲学,简称民哲。
而那些看过哲学书的,因为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了,就会被前人的那些高论所折服,就会沉迷在书里的高论里难以自拔。因为书读得多,书里的美好与现实存在极大差异,甚至是想反的,所以他们谈起哲学来虽然很有一套,但却对普通人没有多大的教育意义,这样他们就会被普罗大众所疏远,就被人们称为学院派。
如果追根溯源,历史上的哲学家们,他们创立哲学的目的,正是为了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方向,正是为了个人的幸福生活着想的。而他们的哲学理论也不是凭空产生,却正是他们广泛的向普罗大众不耻下问的结果。但是后来人学习哲学,却把它变质为追名逐利的工具,变质为意气之争的借口,不能为大众带来实际的生活指导,那哲学就会被人们拒之门外,再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哲学从来不只是有理论,而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如此,哲学才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