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谜吧吧 关注:1,701贴子:703,718
  • 3回复贴,共1

踏雪无痕逸灵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连亚云
踏雪无痕逸灵气
2016-12-10 17:45:4045连亚云谜文
踏雪无痕逸灵气
连亚云
“东坡击水,少游妙对(称谓)婆婆/西施的大姐”
我很欣赏这道谜作,如果让我加以点评,或可归纳为上述七字,其理由倒也简单:
首先,巧运熟典接地气。
题面八字,朴实无华,简约地勾勒出苏小妹三难新郎这一故事的核心情节。通俗易懂的文字。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加上平易近人的谜目、谜底,十分接地气。
运典入谜,素为谜人所推崇,也深为大众钟爱,它原是灯谜中最具人气、最有号召力又最亮丽的景观。只是这些年来,冷典迭出、僻典走红,成为圈内竞相追逐的时尚,仿佛非如此不足以高大上似的。我不否认,这种“深挖坑”催生了许多上佳谜作,既拓宽了谜路、缜密了扣合,也丰富了谜技;但我总觉得它同时也在“高筑墙”,在灯谜和大众之间添堵。如果灯谜的高大上要以牺牲大众的喜闻乐见为代价,未免得不偿失了。
第二,踏雪无痕见功力
离合谜别解在面的特性决定其谜面文字既要独立成文,又要承载离合功能,能否使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最能考量谜人的文字功底和谜力修为。而运典离合谜对于面文的要求,则又高出了一大截,因为它还必须准确地表述其所借用的典故。所以,运典离合素来被认为是高端的离合技法,诚如杨耀学先生的精辟论断:“当增损离合法能在面上托出个情节生动的故事时,这道佳谜就成为此道高手展示绝技的舞台,谜的魅力也就光彩照人。”
回头再看此谜,叙事画龙点睛,不枝不蔓;离合工稳精准,不牵强局促。借船下海而踏雪无痕,几近于化境。不要说这是碰巧,天下哪有那么多的巧等着你去碰?即便是碰巧,也是对你长期积淀的回报。
第三,最值得嘉许的,乃是活用“指令”出新意。
这里所说的“指令”,即离合指示词。
此谜在活用离合指示词上颇见胆识和灵性,主要看点有二:一是对离合指示词的开发,将“击”字作为拼合词使用;二是多指令的组合运作,以复制词“对”字统领全局,将其势力范围从通常的“少游妙”扩展到连同“东坡击水”一网打尽,把取位、拼合、删减三个离合单元悉数收编,统筹运作。两大亮点,灵光四射,与2015年金虎奖十佳新谜中胡永久先生的“西湖如西子,一扮秀三分(电影《红高粱》歌词句)好酒好酒好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反复品味此二谜精妙之处,不料竟冒出“创新驱动,拉动内需”八个字。离合谜的本质乃是字形笔画的重组,这种重组的基础则是析出构底字素的离合技法以及其它辅助谜法。离合谜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如果说提音、提义以及叫进叫出等技法的引进是离合谜的“招商引资”,那么,在析出构底字素的方式方法上求新求变,则是离合谜的“拉动内需”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胡永久先生和西施的大姐在多指令组合运作以及离合指示词开发上的成功实践,给予人们一个方向性的启示:拉动内需——致力于析出构底字素技法上的求新求变,也许将为离合谜的创新驱动,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2016 年 12 月 1 日于厦门


IP属地:贵州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12-14 15: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