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何一个青春男女,到达关键年龄都有对性的关注和探索心理,但由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多倾向于采取封闭政策,所以较少接受正面的指导和启发,因此少男少女有关性的知识和认识,往往是靠其个人的小环境有意无意地捕捉、吸收以及学习、观察得到的。当然不可能很全面很系统很透彻,大多是片面且难以甚解的,所以就免不了困惑。有些人随年龄增长和见识的累积,这种困惑会自然得到解除,也有些人得不到解除而把早年的困惑长久地保持下来,以致成年之后,在性心理和性行为方面受其干扰,结果形成性心理症
从心理医学的角度上看,无论是恐女、恐男还是见人就怕,均属于恐怖症的范围。这种对人恐怖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社会性的交往障碍,与人相处相聚时有一种尴尬心理作怪,如果某个表情被人耻笑,于是就越发地显出不自然,甚至引起对方莫名其妙的反应来。这种患者大都属于内向型性格,从小缺乏群体生活锻炼。当然也有相当部分患者是缘于早年父母管教过严,或在经历中有过人前失态的情况,受到惊吓,心里刻下印痕之故。另一种是缘于性心理的交往障碍,尤其是与性别有关的恐男、恐女症以及恐婚、恐洞房、恐性交等。这些患者大多从青春期有性意识和性冲动时开始患有此症。我们知道,在青春期之初,男女对异性均有既吸引又排斥的矛盾心理。此时,教育得当,一般都可以安然度过,进入该吸引就吸引,该排斥便排斥的社会化状态。假如有的人性心理发展较慢,或者是在发展中受到强大的阻力,形成性压抑(通常这种压抑都是内在的),并难以适应时,就可形成恐惧异性的行为。其实这种恐惧表现越严重就越说明其冲动力强。冲动在压抑下形成一种反作用力,则只有以“怕”来寻求平衡了———因为怕女性我才不接近她们;反之,其心理背景却是非常想接近她们。
对恐女症的矫正,主要是加强认知和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