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的儿子叫昭明,文献又有昭明居砥石的说法。砥石的所在,古无成说,盖亦在契所居之蕃附近。契与昭明的时期,商应当是作为夏的属国,亦即北方诸侯出现的。契的孙子相土之时,商族的势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诗·商颂·长发》歌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是说他向东进行征伐,直抵达"海外"。所谓"海外",盖泛指今山东滨海一带。文献记载他把商人的居邑迁徙到"商丘",地亦在漳水之南。《左传》定公四年记周王室对鲁国分封的命辞中,又有命鲁公"取于相土之东都"句,所谓"东都"当相对其所居商丘而言,盖相土在征伐的过程中,曾在泰山附近建有自己的"东都"。商族之所以能在此时取得发展,大概与夏后太康失国,因而失去对诸侯的控制有关。文献还记载"相土作乘马",s即发明了使用马车"引重致远"的技术,这项技术固然对商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亦同时对相土的对外征伐提供了方便,因为"乘马"既可用作一般的运输工具,也可用作兵车。
相土之后,商族又经历了昌若及曹圉(一作粮圉)两世。大约到曹圉时期,随着夏后少康的复国,商人又重新恢复了对夏王朝的臣属关系。《国语·鲁语上》记"冥勤其官而水死",便是说曹圉之子冥在任为夏的治水官吏的时候,勤于职守而被洪水淹死。这时的商人,仍明显是与夏人"错处于河济之间"的。看来那一带仍不时发生着洪水灾害,冥勤其官,自亦同时为了本族的生命财产着想。商族后人把他同契、汤二位祖先相提并论,对他施以隆重的郊祭,匠是对他"以死勤事"的业绩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