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论吧 关注:60,965贴子:3,067,139
  • 13回复贴,共1

西方哲学史-----罗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有空的话,此书值得一


1楼2008-10-08 13:42回复
    卷三 第一篇 第六章 科学的兴盛

    近代世界与先前各世纪的区别,几乎每一点都能归源于科学,科学在十七世纪收到
    了极奇伟壮丽的成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虽然不是中古光景,可是也没有近代气象;
    倒比较类似希腊的全盛年代。十六世纪耽溺在神学里面,中古风比马基雅弗利的世界还
    重。按思想见解讲,近代从十七世纪开始。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没一个会让柏拉
    图或亚里士多德感觉不可解;路德会吓坏托马斯·阿奎那,但是阿奎那要理解路德总不
    是难事。论十七世纪,那就不同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和奥卡姆,对牛顿会
    根本摸不着头脑。
     科学带来的新概念对近代哲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笛卡尔在某个意义上可说是近代
    哲学的始祖,他本人就是十七世纪科学的一个创造者。为了能够理解近代哲学发源时期
    的精神气氛,必须先就天文学和物理学的方法与成果谈一谈。


    2楼2008-10-08 13:43
    回复
      2025-08-19 08:52: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哥白尼的著作的气氛并不是近代气氛,也许倒不如说它是一种毕达哥拉斯哲学的气
      氛。一切天体运动必是等速圆周运动,这在他认为是公理;而且他也像希腊人一样,听
      任自己为审美上的动机所左右。在他的体系中仍旧有“周转圆”,只不过其中心是太阳,
      或说得确切一点,邻近太阳。太阳不恰在中央,这件事破坏了他的学说的单纯性。哥白
      尼虽然对毕达哥拉斯的理论有耳闻,他似乎并不知道亚里士达克的太阳中心说,但是他
      的理论当中没有丝毫东西是希腊的天文学家所不可能想到的。他的成就的重要处在于将
      地球撵下了几何学位置独尊的宝座。从长远说,这一来基督教神学中赋予人类在宇宙间
      的重要地位便难以归到人身上了。但是他的学说所产生的这种后果,哥白尼是不会承认
      的;他的正统信仰很真诚,他反对认为他的学说与圣经抵触的看法。
       哥白尼理论中有一些真正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见不到恒星视差。假定位于轨道上
      任意一点的地球,和半年后的地球所在点距离一亿八千六百万英里,这应当使恒星的外
      观位置产生变动,正比如海面上的船只,从海岸某一点看来在正北的,从另一点看必不
      会在正北。当时未观测到视差现象,哥白尼下了一个正确推断:恒星一定比太阳遥远得
      多。直到十九世纪,测量技术才精密到能够观测恒星视差,而且那时候也只有少数最近
      的星可以观测。
       关于落体,又生出另一个困难。假若地球自西往东转动不停,从高处掉落下来的物
      体不应当落在起始点的正下方一点,而该落在稍偏西一点才对,因为在下落时间内,地
      球要转过一段距离。这个问题由伽利略的惯性定律找到解答,但是在哥白尼的时代,任
      何答案还拿不出来。


      4楼2008-10-08 13:44
      回复
        有一本E.A.柏特(Burtt)写的饶有趣味的书,叫《近代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TheMetaphysicalEoundations oeMod-ernPhysicalScience)(1925),这本书
        论述了创立近代科学的那些人所作的许多难保证的假定,讲得非常有力量。
         他指出一点十分正确,就是在哥白尼时代,并没有既知的事实足以令人非采纳他的
        体系不可,倒有若干个对此不利的事实。“当代的经验主义者假使生在十六世纪,会头
        一个嘲笑这新宇宙哲学不值一谈。”这书总的目的是在表示:近代科学里的发现都是从
        一些和中世纪的迷信同样无稽的迷信中偶然产生的幸运事件,借此贬低近代科学的声价。
        我以为这表明对科学态度有误解。显出科学家本色的,并不在他所信的事,而在乎他抱
        什么态度信它、为什么理由信它。科学家的信念不是武断信念,是尝试性的信念;它不
        依据权威、不依据直观,而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哥白尼把自己的理论叫作假说是对的;
        他的敌派认为新的假说要不得,这是一个错误。
         创立近代科学的那些人有两种不一定并存的长处:作观察时万分耐心,设假说时有
        大无畏精神。其中第二种长处最早期的希腊哲学家先前曾有过,第一种长处在古代晚期
        的天文家身上也有相当程度的表现。但是在古代人中间,也许除亚里士达克外,没有人
        同时具备这两种长处,而中世纪的时候,更无人具备任何一种。哥白尼像他的一些伟大
        的后继者,两种兼有。关于各天体在天球上的外观运动,用当时已有的仪器所能知道的
        一切他全部知道;他并且认识到,地球每日自转一周这种讲法和所有天体旋转这讲法比
        起来,是个较简便的假说。现代观点把一切运动看成是相对的,按这观点来讲,他的假
        说产生的唯一好处就是单纯;但这不是哥白尼的看法,也不是他的同时代人的看法。关
        于地球每年一度的公转,这里也有一种单纯化,不过不像自转的单纯化那么显著。
         哥白尼仍旧需要周转圆,无非比托勒密体系所需要的少些罢了。新理论要等到开普
        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以后,才获得充分的单纯性。
        .....


        5楼2008-10-08 13:45
        回复
          上面ZT的哥白尼,下面关于培根与归纳法:

          。。。。

          弗兰西斯·培根(ErancisBacon,1561—1626)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
          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所以尽管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他仍旧占
          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
           他是国玺大臣尼可拉斯·培根爵士的儿子,他的姨母就是威廉·西塞尔爵士(SirW
          illiamCecil)(即后来的柏立勋爵)的夫人;因而他是在国事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培根
          二十三岁作了下院议员,并且当上艾塞克斯(Essex)的顾问。然而等到艾塞克斯一失宠,
          他就帮助对艾塞克斯进行起诉。为这件事他一向受人严厉非难。例如,里顿·斯揣奇
          (Lytton Strachey)在他写的《伊丽莎白与艾塞克斯》(Elizabethand Essex)里,把
          培根描绘成一个忘恩背义的大恶怪。这十分不公正。他在艾塞克斯忠君期间与他共事,
          但是在继续对他忠诚就会构成叛逆的时候抛弃了他;在这点上,并没有丝毫甚至让当时
          最严峻的道德家可以指责的地方。
           尽管他背弃了艾塞克斯,当伊丽莎白女王在世期间他总没有得到十分宠信。不过詹
          姆士一即位,他的前程便开展了。


          6楼2008-10-08 13:47
          回复
            历来有多少哲学家强调演绎的相反一面即归纳的重要性,在这类禀有科学气质的哲
            学家漫长的世系中,培根是第一人。培根也如同大多数的后继者,力图找出优于所谓
            “单纯枚举归纳”的某种归纳。单纯枚举归纳可以借一个寓言作实例来说明。昔日有一
            位户籍官须记录下威尔士某个村庄里全体户主的姓名。他询问的第一个户主叫威廉·威
            廉斯;第二个户主、第三个、第四个……也叫这名字;最后他自己说:
             “这可腻了!他们显然都叫威廉·威廉斯。我来把他们照这登上,休个假。”可是
            他错了;单单有一位名字叫约翰·琼斯的。
             这表示假如过于无条件地信赖单纯枚举归纳,可能走上岔路。
             培根相信他有方法,能够把归纳作成一种比这要高明的东西。例如,他希图发现热
            的本质,据他设想(这想法正确)热是由物体的各个微小部分的快速不规则运动构成的。
            他的方法是作出各种热物体的一览表、各种冷物体的表、以及热度不定的物体的表。他
            希望这些表会显示出某种特性,在热物体总有,在冷物体总无,而在热度不定的物体有
            不定程度的出现。凭这方法,他指望得到初步先具有最低级普遍性的一般法则。由许多
            这种法则,他希望求出有二级普遍性的法则,等等依此类推。如此提出的法则必须用到
            新情况下加以检验;假如在新情况下也管用,在这个范围内便得到证实。
             某些事例让我们能够判定按以前的观察来讲均可能对的两个理论,所以特别有价值,
            这种事例称作“特权”事例。
             培根不仅瞧不起演绎推理,也轻视数学,大概以为数学的实验性差。他对亚里士多
            德怀着恶毒的敌意,但是给德满克里特非常高的评价。他虽然不否认自然万物的历程显
            示出神的意旨,却反对在实地研究各种现象当中掺杂丝毫目的论解释。他主张一切事情
            都必须解释成由致效因必然产生的结果。
             培根对自己的方法的评价是,它告诉我们如何整理科学必须依据的观察资料。他说,
            我们既不应该像蜘蛛,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单只采集,而必须像蜜蜂
            一样,又采集又整理。这话对蚂蚁未免欠公平,但是也足以说明培根的意思。


            8楼2008-10-08 13:51
            回复
              培根哲学中一个最出名的部分就是他列举出他所谓的“幻象”。他用“幻象”来指
              让人陷于谬误的种种坏心理习惯。
               他举出四种幻象。“种族幻象”是人性当中固有的幻象;他特别提到指望自然现象
              中有超乎实际可寻的秩序这种习惯。“洞窟幻象”是个别研究者所特有的私人成见。
              “市场幻象”是关乎语言虐制人心、心意难摆除话语影响的幻象。“剧场幻象”是与公
              认的思想体系有关系的幻象;在这些思想体系当中,不待说亚里士多德和经院哲学家的
              思想体系就成了他的最值得注意的实例。这些都是学者们的错误:就是以为某个现成死
              套(例如三段论法)在研究当中能代替判断。
               尽管培根感兴趣的正是科学,尽管他的一般见解也是科学的,他却忽略了当时科学
              中大部分正进行的事情。他否定哥白尼学说;只就哥白尼本人讲,这还情有可原,因为
              哥白尼并没提出多么牢靠的议论。但是开普勒的《新天文学》(New Astronomy)发表在
              1609年,开普勒总该让培根信服才对。吉尔伯特对磁性的研究是归纳法的光辉范例,培
              根对他倒赞赏;
               然而他似乎根本不知道近代解剖学的先驱维萨留斯(VesalA ius)的成绩。出人意
              料的是,哈维是他的私人医生,而他对哈维的工作好像也茫然不知。固然哈维在培根死
              后才公布他的血液循环发现,但是人们总以为培根会知道他的研究活动的。哈维不很高
              看培根,说“他像个大法官似的写哲学”。假使培根原来对功名利禄不那么关切,他当
              然会写得好一些。


              9楼2008-10-08 13:53
              回复
                培根的归纳法由于对假说不够重视,以致带有缺点。培根希望仅只把观察资料加以
                系统整理,正确假说就会显明毕露,但事实很难如此。一般讲,设假说是科学工作中最
                难的部分,也正是少不得大本领的部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出方法,能够按定规创造
                假说。通常,有某种的假说是收集事实的必要先决条件,因为在对事实的选择上,要求
                有某种方法确定事实是否与题有关。离了这种东西,单只一大堆事实就让人束手无策。
                 演绎在科学中起的作用,比培根想的要大。当一个假说必须验证时,从这假说到某
                个能由观察来验证的结论,往往有一段漫长的演绎程序。这种演绎通常是数理推演,所
                以在这点上培根低估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单纯枚举归纳问题到今天依旧是悬案。涉及科学研究的细节,培根排斥单纯枚举归
                纳,这完全正确。因为在处理细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假定一般法则,只要认为这种法则
                妥善,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多少还比较有力的方法。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设
                出归纳法四条规范,只要假定因果律成立,四条规范都能用来有效。但是穆勒也得承认,
                因果律本身又完全在单纯枚举归纳的基础上才信得过。科学的理论组织化所做到的事情
                就是把一切下级的归纳归拢成少数很概括的归纳——也许只有一个。这样的概括的归纳
                因为被许多的事例所证实,便认为就它们来讲,合当承认单纯枚举归纳。这种事态真不
                如意到极点,但是无论培根或他的任何后继者,都没从这局面中找到一条出路。


                10楼2008-10-08 13:53
                回复
                  2025-08-19 08:46: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下面ZT斯宾诺莎和他影响了爱因斯坦的“神”学


                  11楼2008-10-08 14:00
                  回复
                    斯宾诺莎(Spinoza,1632—77)是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
                    按才智讲,有些人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他在生前和死
                    后一个世纪以内,被看成是坏得可怕的人,这是当然的后果。他生来是个犹太人,但是
                    犹太人把他驱逐出教。基督教徒对他同样恨之入骨;尽管他的全部哲学贯彻着“神”这
                    个观念,正统信徒仍旧斥责他讲无神论。莱布尼兹受到他很多益处,却对这一点讳莫如
                    深,小心避免说一句称颂斯宾诺莎的话;关于他跟这位异端犹太人私交的深浅,他甚而
                    竟至于扯谎。


                    12楼2008-10-08 14:02
                    回复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讨论三个不同主题。它先从形而上学讲起,再转论各种炽情
                      和意志的心理学,最后阐述一种以前面的形而上学和心理学作基础的伦理观。形而上学
                      是笛卡尔哲学的变体,心理学也带霍布士遗风,但是伦理观独创一格,是书中最有价值
                      的地方。斯宾诺莎对笛卡尔的关系,和普罗提诺对柏拉图的关系在某些点上颇相似。笛
                      卡尔是一个多方面的人,满怀求知的好奇心,但是没有很大的道德热忱。
                       他虽然创造了一些企图支持正统信仰的“证明”,但是正好像卡尔内亚德利用柏拉
                      图,他也未尝不可被怀疑论者利用。斯宾诺莎固然不乏对科学的兴趣,甚至还写过一个
                      关于虹的论著,但是他主要关心宗教和道德问题。他从笛卡尔及其同时代一些人接受了
                      一套唯物主义的和决定论的物理学,在这个框架以内,努力给虔诚心念和献身于“善”
                      的生活找一席之地。这真是件宏伟的壮举,甚至在认为它没有成功的人们中间也引起钦
                      佩。
                       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体系是巴门尼德所创始的那样类型的体系。实体只有一个,就
                      是“神即自然”;任何有限事物不独立自存。笛卡尔承认有神、精神、和物质三个实体;
                      固然,甚至依他讲,神在某个意义上也比精神和物质更称得起实体;


                      13楼2008-10-08 14:05
                      回复
                        因为神是创造精神和物质的,要想毁灭它们就能把它们毁灭。
                         但是除开对神的全能的关系之外,精神和物质是两个独立实体,分别由思维和广延
                        性这两种属性限定。斯宾诺莎绝不同意这种看法。在他看来,思维和广延性全是神的属
                        性。神还具有无限个其它属性,因为神必定处处都是无限的;然而这些旁的属性我们不
                        明了。个别灵魂和单块物质在斯宾诺莎看来是形容词性的东西;这些并非·实·在,不
                        过是“神在”的一些相。基督教徒信仰的那种个人永生决无其事,只能够有越来越与神
                        合一这种意义的非个人永生。有限事物由其物理上、或逻辑上的境界限定,换句话说,
                        由它·非某某东西限定:“一切确定皆否定。”完全肯定性的“存在者”(神)只能有
                        一个,它必定绝对无限。于是斯宾诺莎便进入了十足不冲淡的泛神论。
                         按斯宾诺莎的意见,一切事物都受着一种绝对的逻辑必然性支配。在精神领域中既
                        没有所谓自由意志,在物质界也没有什么偶然。凡发生的事俱是神的不可思议的本性的
                        显现,所以各种事件照逻辑讲就不可能异于现实状况。这说法在罪恶问题上惹起一些困
                        难,让批评者们毫不迟疑地指点出来。有一位批评者说,按照斯宾诺莎讲,万事皆由神
                        定,因而全是善的,那么,他愤愤地问,尼罗竟然杀死母亲,这难道也善吗?莫非说亚
                        当吃了苹果也叫善?斯宾诺莎回答,这两件行为里肯定性的地方是善的,只有否定性的
                        地方恶;可是只有从有限创造物的眼光来看,才存在所谓否定。唯独神完全实在,在神
                        讲,没有否定;因此我们觉得是罪的事,当作整体的部分去看它,其中的恶并不存在。
                        这个学说固然大多数神秘论者曾经以各种不同形式主张过,很明显和正统教义的罪业降
                        罚说无法取得调和。它和斯宾诺莎完全否认自由意志有密切关联。斯宾诺莎尽管丝毫不
                        爱争论,但是他秉性诚实,自己的意见无论当时代的人觉得多么荒谬骇人,他也不隐讳,
                        所以他的学说受人憎恨原是不足怪的。


                        14楼2008-10-08 14:06
                        回复
                          快乐本身是善的,但是希望和恐惧是恶的,谦卑和懊悔也是恶的:“凡追悔某个行
                          为者,双重地悲惨或软弱。”斯宾诺莎把时间看成非实在的东西,所以他认为与已成过
                          去或尚未到来的事件有着本质关联的一切情感都违反理性。“只要精神在理性的指示下
                          理解事物无论那观念是现在事物、过去事物、或未来事物的观念,精神有同等感动。”
                           这是一句严酷的话,却正是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本质所在,宜暂且细讲一讲。按照
                          一般人的意见,“结局好的全叫好”;宇宙假如渐渐转佳,我们认为强似逐步恶化,即
                          便这两种情况中的善恶总和相等。我们对现时的灾祸比对成吉斯汗时代的灾祸更加关心。
                          依斯宾诺莎说这不合理。凡发生的事情任何一件,正如同神所看到的,是永恒的超时间
                          世界的一部分;对神来讲,年月日期毫无关系。贤达者在人类的有限性容许的限度以内,
                          努力照神的看法,SubspecieBternitatis (在永恒的相下)看世界。你也许要反驳说,
                          我们对未来的不幸比对过去的灾祸多关心,这样做肯定是不错的,因为未来的不幸或许
                          还有可能避免,而过去的灾祸,我们已无能为力。
                           对这套道理,斯宾诺莎的决定论给出回答。我们皆因无知,才以为我们能够改变未
                          来;要发生的事总要发生,未来像过去一样定不可移。“希望”和“恐惧”所以受谴责,
                          正为这个理由:二者都依靠把未来看得不确实,所以都是因为缺乏智慧而产生的。
                           我们如果尽个人的能力所及,得到与神的世界象类似的世界象,这时我们便把一切
                          事物当成整体的部分、当成对整体的善来讲不可缺少,这样来看。所以说“关于恶的知
                          识是不适当的知识。”神没有关于恶的知识,原因是无恶可知;只由于把宇宙各部分看
                          得好像真独立自存,结果才生出恶的假象。


                          15楼2008-10-08 14:08
                          回复
                            斯宾诺莎的世界观意在把人从恐惧的压制下解放出来。
                             “自由人最少想到死;所以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关于生的沉思。”斯宾
                            诺莎的为人极彻底实践这句箴言。他在生活的最末一天,完全保持镇静,不像《斐多篇》
                            里写的苏格拉底那样情绪激亢,却如同在任何旁的日子,照常叙谈他的对谈者感兴趣的
                            问题。斯宾诺莎和其他一些哲学家不同,他不仅相信自己的学说,也实践他的学说;我
                            没听说他有哪一次,尽管遇上非常惹人生气的事,曾陷入自己的伦理观所谴责的那种激
                            愤和恼怒里。在与人争论当中,他谦和明理,决不进行非难,但是竭尽全力来说服对方。
                             我们所遭遇的事只要是由我们自身产生的,就是善的;只有从外界来的事,对我们
                            讲才恶。“因为一切事情凡其致效因是人的,必然是善的,所以除非通过外界原因,否
                            则恶不能降临于人。”所以很明显,宇宙整体遭不到任何恶事,因为它不受外界原因的
                            作用。“我们是万有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遵从自然的理法。如果我们对这点有清晰、
                            判然的理解,我们的本性中由理智限定的那一部分,换句话说即我们自身当中较良好的
                            部分,必定会默受临头的事,并且努力坚守此种默受。”人只要不由本愿地是大整体的
                            一部分,就受着奴役;
                             但是只要人借理解力把握了整体的唯一实在,人即自由。《伦理学》的最末一卷发
                            挥这个学说的种种内在含义。
                            。。。。


                            16楼2008-10-08 14: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