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位于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片欢腾。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刚刚发布公告,批复了公司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准上市的喜讯,让“博云新材”的缔造者、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激动不已:“这是中南大学继山河智能之后,又一家登上资本市场舞台的学科性公司。当初顶着压力推出的‘两个70%’激励政策,已经显现效应。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自2000年至今,中南大学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吸引近10亿元的社会资金、资产投入,孵化了60多家高成长性的学科性公司,将一大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全国瞩目的高校成果产业化的“中南模式”。
2000年3月9日,学校颁发了《关于落实国家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政策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科技人员办企业,其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价入股,作价入股总额的70%给予技术持有者;横向科研课题的结余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有入股金额的70%。
这个不足1000字的"办法",在全校、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甚至两年后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还有人质疑,说国家没有规定说可得70%。对此,中南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邱冠周回答说,"国家规定不低于20%,但并没有规定上限。高校拥有的最大资源就是人才和技术,'两个70%'就是为了最充分地盘活资源,造福社会。"
虽然有人反对,有人观望,但"两个70%"的政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却不言而喻:只要找到合作伙伴一起创业,以前皓首穷经的学者,转眼就可以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两个70%"解放了科技人员的手脚,一批院士、教授率先行动。何继善院士以他的"DP-1型管涌渗漏探测仪",与投资伙伴成立了"湖南继善物理探测高科技有限公司",何院士与同事等占其中17.5%的股份。黄伯云院士也带领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创立了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还有山河智能、瑞翔新材、业翔科技、中工新材料等等。不到一年时间,学校的专家教授甚至还有学生,就提出了1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注册了27家高科技公司。几年来,学校先后创立了百余家学科性公司。经过市场洗礼,目前存活下来的60多家公司,有6家产值过亿元,有规模以上企业14家,完成了400余个新产品的市场化,2007年销售总额超过了30亿元。
自2000年至今,中南大学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吸引近10亿元的社会资金、资产投入,孵化了60多家高成长性的学科性公司,将一大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全国瞩目的高校成果产业化的“中南模式”。
2000年3月9日,学校颁发了《关于落实国家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政策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科技人员办企业,其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价入股,作价入股总额的70%给予技术持有者;横向科研课题的结余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有入股金额的70%。
这个不足1000字的"办法",在全校、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甚至两年后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还有人质疑,说国家没有规定说可得70%。对此,中南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邱冠周回答说,"国家规定不低于20%,但并没有规定上限。高校拥有的最大资源就是人才和技术,'两个70%'就是为了最充分地盘活资源,造福社会。"
虽然有人反对,有人观望,但"两个70%"的政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却不言而喻:只要找到合作伙伴一起创业,以前皓首穷经的学者,转眼就可以成为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两个70%"解放了科技人员的手脚,一批院士、教授率先行动。何继善院士以他的"DP-1型管涌渗漏探测仪",与投资伙伴成立了"湖南继善物理探测高科技有限公司",何院士与同事等占其中17.5%的股份。黄伯云院士也带领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创立了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还有山河智能、瑞翔新材、业翔科技、中工新材料等等。不到一年时间,学校的专家教授甚至还有学生,就提出了1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注册了27家高科技公司。几年来,学校先后创立了百余家学科性公司。经过市场洗礼,目前存活下来的60多家公司,有6家产值过亿元,有规模以上企业14家,完成了400余个新产品的市场化,2007年销售总额超过了3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