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林吧 关注:850贴子:29,942

回复 :★☆★ 【【魂梦与君同诗文汇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物系列·亲情篇之一 
 ---- 熟悉的事,难忘的人。 
 小学老师就让我们写过这个题目。 
 如今,我又提起笔来,欲写最熟悉、最难忘的人和事,只是想告诉自己:生活中虽多苦楚、多无奈,却一直让我感动。 
 我欲用我清贫的语言诉说着对人世间的眷恋。因为眷恋,所以我必须好好活着。 
 
 《舅妈》 
 

 故乡已踏在脚下,心情有些激动。冬日里,寒风阵阵,忍不住有些颤抖,也许是我的心在颤抖吧。 

 又看到那幢房舍,我开始激动起来,脑海里闪过无数剪辑片断。 
 “咚,咚,咚” 
 “谁呀?” 
 “舅妈,是我。”我幸福的答道。 
 门开了,一个矮小身材,白发稀疏,面容慈祥的老人迎了出来。那就是我的舅妈,难忘的亲人啊! 
 看了看四周,还是那么熟悉。这是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地方。这里有我感动忘言的亲人;这里记载着我生活中精彩的点滴;这里是我的避风港。 
 我爱着这里。 
 在舅妈的热情招呼中,我回忆着在这里发生的一幕幕。。。。。。 
 小时候,总盼着放假。放假了,可以赶上梨子或花生成熟的季节。然后去舅母家,等待梨子或花生熟了,可以一饱口福。 
 记不得哪个寒假,还小吧。在舅母家里等呀等呀,梨子还是很青嫩,不能吃的。可我已等不及了,快要回家了。心里甭提多着急啊,苍天有眼,总算给我想出了个办法来。 
 天黑了下来,我爬上那株最小的梨树,摘下一个个又小又嫩的梨子,偷偷回到卧室。被褥里、枕头下、衣兜里都塞满了梨子。捂着它们入睡,梦里都在盼着它们快快长大。 
 知道第二天,舅妈清理房间时发现了。舅妈柔声告诉我:“儿啊,梨子要在树上才会长大,你摘了下来,就不能吃了。”我恍然大悟,“哦”的应了声,不停的点着头。 
 晚饭后,天黑了。大家围坐火炉旁,说着闲话。我又想起以前的场景来。 
 也是在这间屋里,也实在火炉旁,舅妈说着谜语,让我们猜。这是想起,心间洋溢着幸福。有些谜语我还深深记着呢。 
 
  “四姐妹,同床睡,各穿衣,共盖被。 
 ----核桃” 
 “一个大树高又高,上面挂着千把刀。 
 ----皂夹树” 
 “一个树儿矮又矮,上面全是鬼崽崽。 
 ----辣椒树” 
 “青口袋,红口袋,有人怕,有人爱。 
                      --辣椒” 
   。。。。。。 
  舅妈提示我们,就在院子里有的。猜不出时,经舅妈说出,大家才连声说是。 
  除了这些,舅妈还爱给我说故事。我深刻记着。舅妈无疑是伟大的,用她最古老的方式,极深地教育了我,长久地打动着我。 
  有天,雷鸣阵阵。舅妈收拾好家什,便坐了下来,给我说有关雷公的故事。 
   
  一家三母女。两个女儿和一个老母。老母上了年纪,不能动了,成为了儿女们的负担。大女儿心底好,但家里穷。老母在大女儿家呆得久了,不忍心看着她辛苦操劳,却坐着吃她的。便想去二女儿家看看。就这样摸爬到二女儿家。二女儿家稍稍宽裕。但二女儿心抠,吝啬。天天让老母喝粥喝白开水。老母支撑不住了,终于病倒了。二女儿舍不得花钱抓药,整天抱怨着老母是个累赘。雷公看不过去了。就一天,下起很大很大的雨,打起雷来。这间房屋被雷击了,二女儿被雷公惩罚死了,老母却安然无事。 

  那时听了,吓得往舅妈怀里钻,声音发抖,“好恐怖哦。”舅妈安抚道:“不用怕的,雷公不轻易惩罚人的。雷公把人打死了,是因为他很坏很坏。还会在他背上印着他生前的种种罪状的。平时不要起恶心,做坏事,要孝敬父母,雷公就不会惩罚他了。” 
 舅妈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教育。让我多年后想起还是那么感动,那么刻骨铭心。 
 
 另一个关于雷公的故事。舅妈说是她亲眼看到的。就发生在村子里。那家人,父亲早早过世了,只剩下俩母子。可是儿子不听话,天天在外面惹事生非,让母亲伤透了心。回到家,又对母亲呼来呼去的,他母亲不顺他心的,他破口大骂。真是个忤逆儿子啊。不巧,就有一天,他到园子里去,是个阴天,突然打了个雷,他就跪在地上昏迷不醒,怎么拉他也拉不起来。他母亲着急了,赶紧找来香烛纸钱,烧拜雷公,求雷公放过她儿子啊。她说:“雷公老爷,放过我儿啊,他不孝由他去吧。我就只有这么点亲骨肉了。雷公老爷,可怜可怜我吧。”他母亲不停的作揖拜地,感动了雷公。过一阵子,她儿子好转过来。以后也不见乱骂他妈妈了。 
 
 
  
  作者: 魂梦与君同 2006-1-17 15:35


18楼2006-01-19 13:26
回复
    谢谢竹林和琴已殇把这些丑文收集起来。

    《舅妈》那篇还有一小段


    IP属地:湖北20楼2006-01-19 14:28
    回复
      2025-08-31 17:57: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写的真是不错 
      欣赏中 
      借走了一篇《等待》
      嘿嘿


      22楼2006-02-09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