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梦客吧 关注:1贴子:24
  • 0回复贴,共1

一个午后的思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活着”,也几乎所有不同派别的哲学家都相继意识到,人获得超脱、幸福、快乐、成功的真谛都在于人的自我心境修炼和升华。不管是唯心还是唯物,他们都强调灵魂的高度和信仰。

 或者说:
 人类过程就是发现自我和超越自我?
 成长的无非是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
 终极意义上,人即是一个不断肯定自己又否定自己的循环向上的过程?
事实上,人一旦开始探讨人生这个话题即会变得极度的愚蠢和荒谬。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二:
 “倘若
 我爱你,必然无我
 我爱你们,必然无我们”
 与诸多人探讨过此话。他们大都陷入一个表层的理解状态,即以为爱即自私。这与真正的“爱”是有本质区别的。
 阿玛斯在他的钻石途径《解脱之道》谈到“爱”时说:
 “每一个人都在误用它,所以我几乎是完全不采用它,或者我用它的时候通常都他特定的意义,这个字就是‘爱’”。
 这让我想起我的某位中学老师在很多年前的一次作文课上对我们说:“世界上最好的情书是全篇都找不到一个‘爱’字”。我想我的这位老师就凭这点就可以跟阿玛斯做个知音了。
 传统观念认为,爱是有特定对象的,比如你爱你的孩子,你的家人,但你不可能去爱上路上遇见的每个陌生人,而且爱也是有条件的,是独特的,只能给特定的人,在你的心目中,只有你所爱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别人都不无足轻重。我们通常都有以上的想法。这种想法显示:我们“爱”的对象很有限---只有少数的人。
 可是事实上,我们一旦如此理解,这意味着我们感受到爱的时间很少。只有当你跟某些特定的人相处或者想到他们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爱。
 这就是所谓的“爱”的可怜。
 阿玛斯认为,当前我们的观念走入一个可怕的死角是:我们关心的是如何得到爱而不是如何去爱!”
 爱作为一种情感,我们不但关心自己是否爱对方,同时也关心对方是否爱我们,我们一直担心爱是否能够得到回报,或者回报的够不够。这种逻辑思维把爱当成传球,我把球抛给你,你也要把球抛给我。把爱当成是一个互相交换的东西。
 以上所述说明我们并不太懂什么是爱。
 “倘若,我爱你,必然无我;我爱你们,必然无我们”这话的真实意思是“爱”一旦建立是没有“我”的,因为爱一个人,就意味着你放弃你我他的界定区别,即“无我”状态,你爱他,你就是他的一部份,或者说是他就是你的一部分,真爱让无数个个体变一个东西。那就是“我”。
 从另一面说,爱最重要的原则是爱是一种能力。人们在很多时候都只是把爱当成一种权利。没错,每个人都有爱一个人的权利,但这并不表示每个人都具备爱的能力。通俗的比喻是:你有当总统的被选举权利并不代表你有当总统的能力。在这点上,人们常常走入误区。总愤怒的抱怨着“我这样爱他,他居然这样待我!”造成这样抱怨的情况往往是缺乏爱的能力造成。
 那么,爱的能力又包含哪些?我想这个能力可分为动态的和静态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也可分为肉体的与灵魂的。(此概念暂不展开)
 古人云“宏音稀声,大象无形,真水无香”。不知可否论为爱也。






IP属地:浙江1楼2008-10-03 23: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