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半天主食的问题,强调了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量,许多减肥的童鞋一定很不理解——既然在减肥过程中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为何《指南》还要求碳水化合物在摄入总能量的比例中占到50%~65%呢?先别跟我急,我们这就详细说说这事儿。
目前的人类的膳食结构大约可分为3种类型:
1、动物性食物为主型:此型见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膳食组成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年人均消耗畜肉类多达100kg,奶类100~150g,此外,还消费大量的家禽、蛋等,而谷类消费仅为50~70kg。其膳食营养组成特点为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长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优点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丰富,最大的缺陷是容易诱肥胖症、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

2、植物性食物为主型:此型见于亚洲、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
膳食组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年人均消耗粮食多达140~200kg,而肉、蛋、奶及鱼虾共计年人均消费仅为20~30kg。此型膳食模式虽然没有欧美发达国家“三高一低”膳食的缺陷,但膳食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均较低,蛋白质来源以植物为主,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易患营养缺乏病。

3、动植物平衡型:其膳食构成是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构成适宜,植物性食物占较大比重,动物性食品仍有适当数量,膳食提供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质约占50%以上。
这种膳食模式既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又可以预防慢性病,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结构趋于此型膳食模式。其中,“地中海膳食模式”就是很好的代表。

减肥的饮食关键,在于“管住嘴”——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记住,是总能量。只要总能量不超标,吃进去的食物可以很快得到消耗,人是不会发胖的。这就是为啥“在万恶的旧社会”,劳苦大众虽然一年也难得吃上几次肉,连新鲜的水果、蔬菜都是奢侈品的情况下,人们依然是面黄肌肉的模样,极少有胖人。

许多人拿米国人的“盘子”理论来跟Susan理论,为啥别人的“盘子”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甚至可以低至20%,而我们的《指南》居然强调我们达到50%~65%?首先,我们的《指南》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身体特征,甚至基因特征所指定的膳食指南。老外的“盘子”碳水化合物含量之所以低,是因为他们的传统膳食结构中,肉类的比例远远高于碳水化合物。

这是长久以来,西方以游牧生活为主,而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长久形成的生活习惯,不仅深入到“灵魂”里,更是深入到“基因”里。我们的身体条件,在摄入同等量奶制品、肉类时,比白种人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而同样,中国人摄入相对白种人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时,糖尿病的发病率却不比白种人更高。
所有的膳食结构也好、减肥也好,根本目的在于身体健康、少生病。因此,我们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体质情况,在总能量控制好的情况下,不会引起肥胖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那么,谷物为主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为何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发胖,我们的《指南》还要建议其比例占总摄入能量的50%~65%呢?全谷物食品对健康有何好处呢?
首先,谷类食物时人体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其次,全谷物、薯类、杂豆的血糖生成指数远低于精制米面;
第三,全谷物可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第四,增加薯类的摄入可以改善便秘。

所以,不必过分纠结碳水化合物的构成比,控制总量,适当调整三大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减肥一定可以成功!fighting!

更多减肥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减约说(jianyueshuo)
文/减约营养专家兰粟善,图/减约,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减约。
目前的人类的膳食结构大约可分为3种类型:
1、动物性食物为主型:此型见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膳食组成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年人均消耗畜肉类多达100kg,奶类100~150g,此外,还消费大量的家禽、蛋等,而谷类消费仅为50~70kg。其膳食营养组成特点为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长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优点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丰富,最大的缺陷是容易诱肥胖症、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

2、植物性食物为主型:此型见于亚洲、非洲部分国家和地区。
膳食组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年人均消耗粮食多达140~200kg,而肉、蛋、奶及鱼虾共计年人均消费仅为20~30kg。此型膳食模式虽然没有欧美发达国家“三高一低”膳食的缺陷,但膳食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均较低,蛋白质来源以植物为主,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易患营养缺乏病。

3、动植物平衡型:其膳食构成是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构成适宜,植物性食物占较大比重,动物性食品仍有适当数量,膳食提供的蛋白质中动物蛋白质约占50%以上。
这种膳食模式既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又可以预防慢性病,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结构趋于此型膳食模式。其中,“地中海膳食模式”就是很好的代表。

减肥的饮食关键,在于“管住嘴”——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记住,是总能量。只要总能量不超标,吃进去的食物可以很快得到消耗,人是不会发胖的。这就是为啥“在万恶的旧社会”,劳苦大众虽然一年也难得吃上几次肉,连新鲜的水果、蔬菜都是奢侈品的情况下,人们依然是面黄肌肉的模样,极少有胖人。

许多人拿米国人的“盘子”理论来跟Susan理论,为啥别人的“盘子”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甚至可以低至20%,而我们的《指南》居然强调我们达到50%~65%?首先,我们的《指南》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身体特征,甚至基因特征所指定的膳食指南。老外的“盘子”碳水化合物含量之所以低,是因为他们的传统膳食结构中,肉类的比例远远高于碳水化合物。

这是长久以来,西方以游牧生活为主,而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长久形成的生活习惯,不仅深入到“灵魂”里,更是深入到“基因”里。我们的身体条件,在摄入同等量奶制品、肉类时,比白种人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而同样,中国人摄入相对白种人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时,糖尿病的发病率却不比白种人更高。
所有的膳食结构也好、减肥也好,根本目的在于身体健康、少生病。因此,我们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体质情况,在总能量控制好的情况下,不会引起肥胖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那么,谷物为主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为何碳水化合物容易引起发胖,我们的《指南》还要建议其比例占总摄入能量的50%~65%呢?全谷物食品对健康有何好处呢?
首先,谷类食物时人体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其次,全谷物、薯类、杂豆的血糖生成指数远低于精制米面;
第三,全谷物可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第四,增加薯类的摄入可以改善便秘。

所以,不必过分纠结碳水化合物的构成比,控制总量,适当调整三大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减肥一定可以成功!fighting!

更多减肥知识,请关注公众号:减约说(jianyueshuo)
文/减约营养专家兰粟善,图/减约,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