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的记忆,可以一直追溯到很多年以前。那些堆叠在杂物间里的旧书,被阳光淡淡地照耀,在灰尘飞舞的轨迹中散发出古朴的味道。那是时间的墓,叙述着过往的繁华,重复着尘世的沧桑。
我拥有的第一本书,大概是类似于《三字经》的东西,有着崭新的封面,拿在手里隐隐透着墨香。那时还没到上学的年龄,书上的字十有八九是不认识的,即使念得出来,也不明白上面讲的是什么。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本书其实还不该是我的,只因姐姐们都得了,我看着眼馋,母亲便花了一些钱买下本一模一样的给我,算是满足了四岁的孩子小小的愿望。因此,即使之后的岁月里得到了再多比这本《三字经》好的书籍,这本承载着少时的我对书的莫名渴望的《三字经》依然显得弥足珍贵。
只是后来,这本《三字经》却不知被遗落在了家中的哪一处。我寻了很久,挂念了很久,它也终究没有出现,便也渐渐淡忘在了脑后。直到很久以后,在书上读到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名叫《阿长与〈山海经〉》,才懂得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里都有这么一本特别的书,先生的是《山海经》,而我的则是《三字经》。
我拥有的第二本书,并不算实际意义上的书籍。确切来说,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那时还没到上学的年龄,经常会跟母亲一起午睡。有一回因为实在睡不着,母亲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的名字叫做《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后来的几回,又接连听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跟《丑小鸭》等许多个世界闻名的童话故事,对于这个童话世界的想象渐渐在脑海里叠加在一起,被装订成一本厚厚的画册。
后来想起时,才发现原来连母亲给自己讲故事的方式都是那么诗意——午后幽香浮动房间里,开着一盏橙色的床头灯,像《一千零一夜》里的公主那样为我描绘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这秋日里悠长的记忆,也便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童话,成为那个纯真年代里对书最美好的纪念。
我拥有的第三本书,想来应该就是那套《变形金刚》的画册,一套四本,我研究了半天都没从里面研究出一个所以然来。那时大概是日本动漫在中国内地开始活跃的时候,即使时隔多年也仍然可以清楚地记得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必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圣斗士星矢》的开始。等到看完之后,又心满意足地归去。那时候,家里的电视只有一架,饶是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的我,也只能在那不到半个钟头的时间里满足一下想看电视的愿望。当时中国的广告业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插播的广告也少得多,孩子们便可以顺顺当当地把一集动画片从头到尾看下去。
到珠江频道开始放《变形金刚》的那一季,商场里的画册也上架了,我不记得我是怎么跟妈妈要求的,反正最后那套画册到底是收藏在了我的一堆宝贝里。虽然是粗糙的制作,杂乱的颜色,却也让人感到高兴。这可以算得上是我人生里很重要的一个时期,我想,任何一个有过这样的童年,这样的画册的人,都不能对动漫忘情。
到后来上学的时候,我便开始有了大堆的教科书。但是,我从来喜欢看的都不是属于我那个年纪的教科书,因为妈妈是语文老师,所以我经常可以在家中的书堆里翻出初中以及高中的语文书,然后看里面收录的名家作品,作者们写得酣畅淋漓,我则看得欲罢不能。
我有着许多书,也实在想象不出离了它们,自己会变成什么模样。我有过人的记忆力,只要是从我手里经过的书,我都不会忘记它们的脸。如果是特别喜爱的文字,甚至可以过目成诵。而从很久以前开始,母亲就可以为了给我买书花掉大量的钱,从不心疼。我想,要是离了母亲,我也不会是今天的我。
我也仍然保持着喜欢在杂物间里翻找的习惯,那些灰尘堆积的书籍,每一本都是一个奇迹。我曾在里面看到过《复活》的影子,看到过《红与黑》的脸,看到过《边城》的清丽,也看到《高老头》的辛辣。这些灰扑扑的记忆,来自于我的父母,每次我翻开它们的时候都会想到,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正在和当年的父母重叠在一起。
我拥有的第一本书,大概是类似于《三字经》的东西,有着崭新的封面,拿在手里隐隐透着墨香。那时还没到上学的年龄,书上的字十有八九是不认识的,即使念得出来,也不明白上面讲的是什么。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本书其实还不该是我的,只因姐姐们都得了,我看着眼馋,母亲便花了一些钱买下本一模一样的给我,算是满足了四岁的孩子小小的愿望。因此,即使之后的岁月里得到了再多比这本《三字经》好的书籍,这本承载着少时的我对书的莫名渴望的《三字经》依然显得弥足珍贵。
只是后来,这本《三字经》却不知被遗落在了家中的哪一处。我寻了很久,挂念了很久,它也终究没有出现,便也渐渐淡忘在了脑后。直到很久以后,在书上读到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名叫《阿长与〈山海经〉》,才懂得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里都有这么一本特别的书,先生的是《山海经》,而我的则是《三字经》。
我拥有的第二本书,并不算实际意义上的书籍。确切来说,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那时还没到上学的年龄,经常会跟母亲一起午睡。有一回因为实在睡不着,母亲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童话,故事的名字叫做《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后来的几回,又接连听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跟《丑小鸭》等许多个世界闻名的童话故事,对于这个童话世界的想象渐渐在脑海里叠加在一起,被装订成一本厚厚的画册。
后来想起时,才发现原来连母亲给自己讲故事的方式都是那么诗意——午后幽香浮动房间里,开着一盏橙色的床头灯,像《一千零一夜》里的公主那样为我描绘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这秋日里悠长的记忆,也便成了一部名副其实的童话,成为那个纯真年代里对书最美好的纪念。
我拥有的第三本书,想来应该就是那套《变形金刚》的画册,一套四本,我研究了半天都没从里面研究出一个所以然来。那时大概是日本动漫在中国内地开始活跃的时候,即使时隔多年也仍然可以清楚地记得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必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圣斗士星矢》的开始。等到看完之后,又心满意足地归去。那时候,家里的电视只有一架,饶是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的我,也只能在那不到半个钟头的时间里满足一下想看电视的愿望。当时中国的广告业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插播的广告也少得多,孩子们便可以顺顺当当地把一集动画片从头到尾看下去。
到珠江频道开始放《变形金刚》的那一季,商场里的画册也上架了,我不记得我是怎么跟妈妈要求的,反正最后那套画册到底是收藏在了我的一堆宝贝里。虽然是粗糙的制作,杂乱的颜色,却也让人感到高兴。这可以算得上是我人生里很重要的一个时期,我想,任何一个有过这样的童年,这样的画册的人,都不能对动漫忘情。
到后来上学的时候,我便开始有了大堆的教科书。但是,我从来喜欢看的都不是属于我那个年纪的教科书,因为妈妈是语文老师,所以我经常可以在家中的书堆里翻出初中以及高中的语文书,然后看里面收录的名家作品,作者们写得酣畅淋漓,我则看得欲罢不能。
我有着许多书,也实在想象不出离了它们,自己会变成什么模样。我有过人的记忆力,只要是从我手里经过的书,我都不会忘记它们的脸。如果是特别喜爱的文字,甚至可以过目成诵。而从很久以前开始,母亲就可以为了给我买书花掉大量的钱,从不心疼。我想,要是离了母亲,我也不会是今天的我。
我也仍然保持着喜欢在杂物间里翻找的习惯,那些灰尘堆积的书籍,每一本都是一个奇迹。我曾在里面看到过《复活》的影子,看到过《红与黑》的脸,看到过《边城》的清丽,也看到《高老头》的辛辣。这些灰扑扑的记忆,来自于我的父母,每次我翻开它们的时候都会想到,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正在和当年的父母重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