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吧 关注:168,991贴子:7,524,069
  • 0回复贴,共1
恋爱大数据——八成大学生都是单身狗
2016-10-29 20:32:26
说没有挂过科的大学生活不是大学,相信很多人会不同意,因为大学本就是学习“大人之学”的地方;但是说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活不是大学,相信没人会反对。因为大学不仅是学术的殿堂,知识的圣地,也是孕育爱情的伊甸园。人们提起“校园爱情”,总是将其和“美好”、“纯真”等词汇结合在一起。
近日,一则叫作《2016中国大学生恋爱白皮书》的数据发布,文章中通过在3559万在校大学生中,按照地区、学校、年级、性别等维度,抽取36741名大学生进行系统调研,最终整理归纳出一些关于大学生的恋爱观、恋爱现状等等一些有趣的数据:
一、因为“无聊”,所以“恋爱”
数据中心显示,40%的大学生谈恋爱是因为生活无聊。告别了紧张的高中时期,来到学习、生活、情感都非常开放自由的大学,许多学生感到无可适 从。没有了课业的压力和升学的困扰,宅宿舍、玩游戏、看动漫、追小说成了大学生的普遍生活方式。为了摆脱无聊的生活状态,许多学生将希望寄托于谈恋爱,希望能够有一个人陪伴自己,共同度过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二、谈恋爱,更看重“人品”与“性格”
60%的大学生恋爱更加注重对方的“人品”和“性格”。几年前,众多媒体给90后贴上了“张扬”、“开放”、“脑残”的标签,以“女大学生”为主角的负面新闻业屡见不鲜。但是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待情感问题相当理性。在对异性的要求方面,“品行”占比33%,位居第一,“性格”占比27%,位居第二,“外貌”占比16%,位居第三。大学生谈恋爱,更加希望能够找到人品端正和能给自己带来正能量的另一半。
三、经济越发达,恋爱比例越高
北京、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大学生恋爱比例最高。经济发达地区,学生观念普遍较为开放,对恋爱的包容度也会更高。并且“财力”的宽裕,更可以为爱情增加一些必要的“调味剂”。在抽样调查中,北京高校学生恋爱比例高达20%,居第一;南京高校学生恋爱比例为19%,居第二;广州高校学生恋爱比例为16%,居第三。经济的发达程度与当地高校学生恋爱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四、“身高”和“体重”,直接影响恋爱次数
“身高”和“体重”与大学期间的恋爱次数有密切的关系。身高在170CM-180CM的男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5.8次;身高在160CM- 170CM的女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4.3次。体重为60KG-70KG的男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5.2次;体重为40KG-50KG的女生,恋爱次数最多,平均为3.6次。
五、恋爱消费,流行AA制
大学生恋爱消费,日趋流行AA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日趋增高。同时,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化及女性经济的独立,在恋爱消费中AA制逐渐流 行。在抽样调查中,41%的恋爱消费由双方随机买单,32%的恋爱消费双方AA制,而完全由男生买单的比例仅为18%。如果你的观念还是大男子主义的“全部我来买单”或是“因为你是男朋友,所以每次你都得买单”,那你就out了。
六、校园恋爱,过半情侣发生性关系
大学生情侣发生性关系的比例达57%。由于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双方感情升华到一定程度,发生性关系被认为是正常事情。并且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情侣发生婚前性行为也逐步为社会所接受。在发生性关系时,65%的情侣会采用避孕措施。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于性抱着包容的心态,但另一方面,有35%的情侣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也说明大学生十分严肃认真地对待性行为这个问题。
七、毕业不分手,异地绿成狗
61%的情侣毕业后选择分手。毕业之后,面临着工作地点不一致、前途规划的不契合,情侣双方普遍会将分手作为解决办法。但依旧有39%的情侣,在毕业后依旧坚持忠贞的爱情。
八、毕业生普遍支持在校生谈恋爱
83%的毕业生对在校生的恋爱表示支持。从学校走向社会,恋爱时会考虑许多现实因素,交往异性的范围会随之缩减,恋爱的成功率极低。故大多数的毕业生支持在校生谈恋爱,并支持校园情侣能够坚持走下去。“在美丽的校园,谈一场青春的恋爱,无关物质,无论家庭,只享受两个人的美好时光”是大多数毕业生对在校生情侣的美好祝愿。
九、“四难”困扰大学生恋爱
91%的大学生恋爱受“四难”困扰。“相遇难”,33%的大学生受限于自己狭小的社交圈子,难以遇见合适的另一半;“脱单难”,28%的大 学生难以有机会在心仪的对象面前表露心声;“恋爱难”,19%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升级自己的恋爱关系;“维持难”,9%的大学生不懂得处理双方的关系,而导致双方矛盾激化或分手。
总之,恋爱作为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还是需要好好上,可不能挂科啊!
小调查:你觉得异性什么特质最能吸引你?或者说恋爱中你最看重对方的哪一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31 17: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