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吧 关注:139,639贴子:194,022
  • 3回复贴,共1

求助分析孩子心理 以及引导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孩子两岁半各方面发展很好很敏感 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磨着奶奶给买冰棍 回家吃的美滋滋的 回家之后心血来潮的比划着给奶奶吃(他是认为奶奶不会吃的)然后奶奶咬了一口冰棍 孩子就大发雷霆差点哭晕在冰棍前 一边哭嘴里一边嚷嚷着说 你吃冰棍了 真的好生气的样子 平时和爸爸也会吃他的东西 他只会表现不满不会这么激烈 姥姥姥爷也是从卫生的角度考虑从不吃孩子的东西 摸不清孩子为什么发这么大脾气 求懂幼儿心理的大神帮忙 想知道孩子是什么心理 应该怎样引导孩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30 23:21回复
    对于“4+2+1”家庭模式来说,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孩子一个人的,习惯于独享,似乎不需要和任何人分享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没有分享的意识,也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生成的,长辈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怎样做。如:饭后吃水果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水果分发给大人,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而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你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习了礼貌待人。
    当然,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当孩子愿意跟我们分享时我们不要轻易的拒绝,欣然接受并且表示感谢,让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如果他愿意把好东西跟爷爷奶奶分享,但爷爷奶奶并没有真的接受他的分享,有可能传递给他一个错误的信号:爷爷奶奶不会真的要我的东西,它最终都是属于自己的。但是当有一天他分享时别人却接受了那么他就会接受不了。分享应该是双方的互动过程,一方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另一方愿意接受分享的东西。
    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觉得与人分享就意味着失去。对此,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分享并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获得。如果你不愿意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和忧愁就会有人与你一起分享、分担,自然就会赢得分多人的欢迎和喜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1-02 14:55
    回复
      2025-11-10 03:04: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于“4+2+1”家庭模式来说,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孩子一个人的,习惯于独享,似乎不需要和任何人分享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没有分享的意识,也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生成的,长辈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怎样做。如:饭后吃水果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水果分发给大人,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而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你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习了礼貌待人。
      当然,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当孩子愿意跟我们分享时我们不要轻易的拒绝,欣然接受并且表示感谢,让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如果他愿意把好东西跟爷爷奶奶分享,但爷爷奶奶并没有真的接受他的分享,有可能传递给他一个错误的信号:爷爷奶奶不会真的要我的东西,它最终都是属于自己的。但是当有一天他分享时别人却接受了那么他就会接受不了。分享应该是双方的互动过程,一方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另一方愿意接受分享的东西。
      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觉得与人分享就意味着失去。对此,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分享并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获得。如果你不愿意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和忧愁就会有人与你一起分享、分担,自然就会赢得分多人的欢迎和喜爱。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1-09 1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