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1日漏签0天
中华好诗词吧 关注:44,817贴子:1,038,22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26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华好诗词吧
>0< 加载中...

【人物故事】解缙妙对,你知道多少?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草原奔腾飞马
  •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明朝的解缙少年时就才思敏捷,善于吟诗作对,被称为“神童”,留下了诸多妙对及故事。
一、少年洗澡,应景对妙联
9岁时随父亲在江边洗澡,父亲将衣服挂在树上,触景生情,不由脱口吟出一句:“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敏捷应对:“万里长江作浴盆”
二、少年时妙对斗富翁
解缙幼年家境贫寒,一年除夕,解缙想写一副对联庆贺新年,忽见对门富翁家的宅院旁有一丛青翠葱茏的竹子,便写下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富翁见了,心生嫉妒,命家人将竹子拦腰砍断。解缙在上下联的末尾各添一字,改为“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翁不甘心,命家人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又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翁黔驴计穷。


  • 草原奔腾飞马
  •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妙联斗尚书
有位尚书想试试他的本领,邀他来府上相见,却故意不开正门。解缙非要看门人开正门,否则不进门。尚书出来了,说道:“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应声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见解缙身着绿衣,便说:“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尚书身穿红袍,立即反唇相讥:“落汤螃蟹着红袍”。尚书这才让看门的开正门把他迎入府内。接着尚书又抬头望天说:“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解缙则低头指地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尚书见解缙满腹才学,名不虚传,就把爱女许配给他。


2025-05-11 05:18:54
广告
  • 草原奔腾飞马
  •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四、针锋相对斗权臣
有一次,某权臣出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解缙针锋相对:“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 菁古斋主人
  • 榜眼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内容单薄了点 可以把其他趣对的故事搭进来的


  • 草原奔腾飞马
  •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推敲由来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原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 草原奔腾飞马
  •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著名诗人宋之问曾经官至考工员外郎,但因事屡次贬官。后在贬谪途中经过江南,到著名的灵隐寺游览。一天夜里,皓月当空,他在长廊上漫步吟诗,冥思苦索地想出了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反复吟诵,又总觉得不满意,没法写下去。寺里有个老和尚,点着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道:“年轻人夜深了还不睡觉,有什么事啊?”宋之问回答道:“我刚才想对此寺题诗一首,却思路不顺,出不了佳句。”老僧要宋之问把他的诗诵一遍,听完后他自己又反复吟诵了几遍,最后说道:“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宋之问一听大为震惊,对这两句诗的遒劲和壮丽感到十分惊讶。那老僧又接下去把诗一直续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 草原奔腾飞马
  •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时,就再也找不到了。寺中有知道底细的僧人说:“这位老僧就是骆宾王。”在宋之问的追问下,他回答说:“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逃走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担心漏掉了大头目,不知道会有多大的罪责,就在当时战死的几万人中,找了两个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报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有死,也不敢再抓捕来送给朝廷了。”因此,徐敬业后来得以在衡山落发为僧,直到九十多岁才死。骆宾王当时也落发为僧,并遍游各处名山,后来到了灵隐寺。据称他到灵隐寺一年后便去世了。但宋之问贬谪途中游灵隐寺,应当是公元705年以后的事,那时骆宾王已经至少是八十岁的人了。


  • 草原奔腾飞马
  •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当年他们虽然兵败,但因为当初起兵是为了复兴唐朝,所以后来有时抓到了他们,也都设法为之开脱,把他们放了。只是当时罪名很大,骆宾王的诗文大都散失了。后来唐中宗即位,下诏书搜求骆宾王的诗文,只收集到了几百篇,仅仅是其全部诗文的一小部份,经过整理后以《骆宾王文集》之名而传世,后来清代又稍有增补,重刻为《骆丞集》。那首骆宾王帮宋之问所作的《灵隐寺》诗,因为只有两句(或四句)是宋之问所作,所以也收在《骆丞集》中。但有些不相信骆宾王身世的人宁愿认为那是宋之问的诗,把它归入宋的诗集中。


2025-05-11 05:12:54
广告
  • 草原奔腾飞马
  •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灵隐寺》一诗传出后,曾经引起一时的轰动,特别是其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两句,对仗工整、景色壮观,读之令人心胸开展、豪情满怀,因此人们争相传抄。但与此二句相似的句子,我们还能从骆宾王其它诗中找到,比如《叙寄员半千》:“薄宦三河道,自负十余年……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长揖谢时事,独往访林泉……”其中“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与“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极其相似,其思维和描述方法上的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首诗中也反映了骆宾王曾经有过归隐求道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还偶尔地反映到他的其它一些诗中,但当时骆宾王毕竟太执著于世间时局的转变,未能走入道中,只有到了兵败后无路可走时,才终于走上了自己早就应该走的入道之路。


  • 该来的会来
  • 状元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留名,专业顶帖。


  • 丽泽周群品
  • 进士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解缙还有一个“我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跃入水晶宫,”


  • 草原奔腾飞马
  • 探花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相传,永乐皇帝有一天突然对解缙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事吗?你就此吟首诗吧!”
  解缙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后生产,便吟:
  君王昨夜降金龙,
  把皇子喻为“金龙”,本是吉语。岂料永乐皇帝却说:“生的是个女孩。”
  解缙眼珠一转,马上续道:
  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过一个“化”字,将生男改为生女,可谓巧妙自然,天衣无缝。
  永乐皇帝本是借此题为难解缙,于是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便告夭折。”
  解缙早有准备,脱口应道:
  料是人间留不住,
  永乐皇帝又说:“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
  解缙转口又吟:
  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 一剑东来
  • 贡士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明朝三大才子,其实更喜欢徐渭,其他两个为才气所累 ,哎!


  • 山青花欲燃
  • 状元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也滥竽充数讲一个。
解缙有一次出游,在一农户家休息。解缙是大才子,不免言谈中露出对农人的轻视。正好老农院子里晒稻子,一只鸡啄食,老农的幼子拿竹筒去撵鸡。老农对解缙说“我有一副上联向解学士请教”,说完指着院子里的情景吟出上联:
“饥鸡盗稻童筒打”
这是个叠音联,且说明眼前的事情,属于即景叙事,下联必须符合这个要求。解缙苦思幂想也没有对出下联,晚上便留宿在老农家里。
由于天气炎热,加之又在想对联,所以解缙迟迟不能入睡。房梁的一只老鼠吱吱乱叫,解缙咳嗽了一声,老鼠受到惊吓跑掉了。解缙见此情景,恍然大悟叫道“对联有了”,他急不可待的叫醒已经熟睡的老农,说出了下联:
“暑鼠凉梁客咳惊”


2025-05-11 05:06:54
广告
  • 山青花欲燃
  • 状元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太监妙对
乾隆皇帝下江南,走到南通,想到北京附近有个通州,就即兴出了一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让众人对。众大臣思索多时,无人能对。其中一个跟随的小太监自幼家境贫寒,常为生计奔波,跟父母去当铺。他灵机一动说“我试着对一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这个联也有说是纪昀对的,但我宁愿相信是小太监所对,因为一切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切实的感受是很难写出好作品的。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6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华好诗词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