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回归本心之际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主要有一切现成的现量境,无住生心的直觉境,涵容互摄的圆融境,随缘任运的日用境,这与大乘经典也息息相通。1.一切现成的现量境。现量境是原真的、即时呈显的、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形成文字者是比量,现量不可言说,属于比量的文字,在表征禅悟体验时必然破绽百出。不可用比量来推知揣度,是现量境的根本特点。禅宗“鼻直眼横”、“春来草自青”等现量境,即是渊源于《楞严经》、《法华经》、《涅盘经》等大乘经典。2.无住生心的直觉境。禅宗提倡“水月相忘”的直觉观照,在直觉观照中,能观与所观的界限全然泯除,观照的双方互为主体,这来源于《楞严经》能所俱泯、《金刚经》无住生心、《维摩经》火中莲花、《圆觉经》回入尘劳、《涅盘经》中道佛性等思想。3.涵容互摄的圆融境。圆融是禅的至境,禅宗“万年一念,一念万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感悟,渊源于大乘佛教经典。《华严经》、华严宗思想的根本特征是圆融,华严宗特别强调圆融思想,并集中体现于“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禅悟思维中。《圆觉经》也说:“平等本际,圆满十方。”圆觉妙心使得事事交相涉入,诸法相互遍满。《涅盘经》以“须弥纳于葶苈”、“世界入一毛孔”、“世界置于微尘”等,表征了小大一如的禅定直观体验。禅宗《信心铭》、《永嘉集》、《楞伽师资记》、《宝镜三昧》、《参同契》等表现的理事无碍之旨,以及曹洞宗正偏回互、君臣五位等禅法体系,沩仰宗“理事不二”禅学思想,也来源于华严哲学。4.随缘任运的日用境。禅宗“饥来吃饭困来眠”,“不风流处也风流”,使奇特还原于平常,至味回归于淡泊,将悟境化作开单展钵、拈匙把箸的日用,继承了《法华经》“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思想,以及《华严经》、《圆觉经》、《维摩经》等大乘经典倡导的世法出世法圆融,圣境凡境不二,事事交参无碍思想【参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结语》,412~4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