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儿吧 关注:50,315贴子:816,379
  • 11回复贴,共1

【原创】从《召对录》入手,看清万历皇帝的成长脉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有一个毛病,每次看完一些史料后总是会遗忘,带来了不少麻烦与困扰,所以本人想了一个办法, 就是每次看完一篇文言文章后,即将其通篇翻译一遍,再加上注释见解,这样可以加深记忆,正是因此,所以才有了这篇帖子的出现。
明神宗,即万历皇帝,在任期间三十余年不上朝,故而内阁首辅的责任就显得更加突兀起来,而万历皇帝一生的所有辅臣中,有两个尤其出名,首先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家张居正,而张居正死后,令人能稍微瞩目的,似乎就是申时行了。
申时行本人,是一个官僚,而不是改革家,他与张居正不同,他没有张居正大刀阔斧搞改革的雄心壮志,一生都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和谐”。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故而他本人被称为‘太平宰相’。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死,张四维出任内阁首辅,次年,张四维父亲去世,他本人丁忧去职,而吕调阳已辞官回家,马自强也病死了,结果,原本还是在内阁中还属于小鲜肉的申时行,突然之间就成了一把手。
申时行一生令人瞩目的事,即是将万历时代从前十年的革故鼎新中拉了出来,走上了和谐的承平之路,申时行本人是温和的,他一直在皇帝与大臣们之间游走、和稀泥。
而张居正到申时行之间从政风格的改变,实际上也是万历皇帝本人内心经历的一个翻版,在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虽然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清算,但他本人却继承了张居正的意志,他本人依然有着变革的闯劲儿,然而,当他发现自己皇帝这个职位,不过是制度的摆设品之后,便开始心灰意冷,国家再次陷入申时行式的温性案牍主义。
故而,申时行本人所编篡的《召对录》,详细记载了万历十三年——万历十八年,这五年大大小小的一些细节政事,虽然只有短短五年,却是万历前十年的改革风到万历中后期温和风的一次重要过渡,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万历皇帝本人的心态变化,以及帝国深层转变的具体脉络。
本人这是第一次通篇翻译一篇古文专著,以往看文言均为不求甚解,仓促就读,如今蓦然要严谨一些,反而有些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是期间有翻译错漏以及意见不同的地方,希望给予斧正,谢。


IP属地:陕西1楼2016-10-06 21:50回复
    支持


    IP属地:四川8楼2016-10-08 20:41
    回复
      其实对于顾宪成那类人来说 把他贬出朝廷 他就算一生终结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6-10-15 15:0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16-10-22 09:35
        回复
          感觉历史?还不如小说看得有趣啊,皇帝有脑子却事事干不了……申时行,跟个太监似得。都比不上【十月围城】里吴孟达演的区巡抚…皇帝当的憋屈无能……


          来自手机贴吧90楼2016-10-29 19:09
          回复
            先顶再看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38楼2016-12-07 00:25
            回复
              楼主分析的不错!我对于这些也很感兴趣,文言文翻译功底也还凑活,但是年龄自身阅历不够,所以有些地方很难理解到!请多多指教!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16-12-17 19:35
              回复
                已收藏!但是收藏的太多了看的时候还要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16-12-17 19:37
                回复
                  不错


                  158楼2020-03-08 2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