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修习禅定,首先是要入静。佛典上面也告诉了我们,修得禅定之前有九个静心的层次,即:九住心。所以,首先学习和练习的其实是,静心入静的功夫。
打坐静心入静的一个大功夫:端身
平稳舒适的坐着不动,身姿稳定舒适,是一种很强的入静方法。
但要注意,如果姿势不正确,姿势没有练好,则效果就比较差。必须是要练成脊直肩张,平稳盘坐的姿势。做到了脊直肩张,平稳盘坐才能够到达南传佛教大师所说的,脊背好像是一串竖直的凭借重力自然叠成的铜钱串。脊背正直,胸廓完全打开,肩张,头颈也正直,这样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就好像是只凭借重力叠好的一串竖直的铜钱串。这样就具有十分良好的入静静心的效果。南怀瑾大师也强调过,要打通气脉入静,则非用这个姿势不可,注意呀,大师说非用这个姿势,就要晓得姿势对于入静的重要性了。
打坐静心入静的又一大功夫:观心烦恼放下贪执(此乃入静真正的根本方法)
光是依靠正直稳定的坐姿,当然有很强的入静的作用力,且入静非用这个姿势不可!但是,如果不注意观心放下,则也不能静心。这就好像说,你一直都在不断地生起烦恼,那么永远也静不下来。只有将内心当中的贪执放下了,才不会一直生起烦恼,那么当端身稳定坐着后,就能像南传大师说的那样,像一杯静置的泥水,慢慢澄清。
观心放下的方法,就是内心的思想活动。
比如说,我一直觉得某某情况很纠心,但是我突然某一天意识到自己这样想是一种烦恼,我就千万百计地把这种情况理解成不纠心的道理,或者我放下自己心里的贪执,于是我不再有这个烦恼了。就是这样一种心里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需要忏悔反省自心的那些贪执,同时也可以对事物现象作出合理的不会让人产生纠结的理解。
我们无论是在打坐,还是在吃饭,走路,都可以随时注意这样调节自己的内心。因为啊,这个心情是有持续性的,比如说,某天,我遇到一件伤心事过后,我可能接下来的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持续这种悲伤的心情而不能自拔,在这段时间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效果,都是悲伤的,都是心不静的。所以说,打坐要想静心,那么注意平时每天24小时当中的心理情况,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所以,要求要每天都要持守戒律,为的就是静心,为的就是防止犯戒过后,很长时间都会处于内心不清净的心理,打坐也就不能静心。
所以说啊,每天24小时,都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想法,注意观照自己内心有什么纠结的,有什么烦心的,然后想办法,调整自己的想法,要么是放下自己内心的贪执,把这事情放下,这份贪着放下,同时也可以对这事情做出让自己不再烦恼的理解。
成不了百万富翁,或者成为百万富翁很困难纠结,那我就从内心放下这个一直以来想成为百万富翁的想法贪执。
追求不到那个美女,或者觉得追求美女很纠结,那我就从内心放下这个一直以来想追到美女的想法贪执。
一天到晚都觉得口淡,嘴巴想吃好吃的东西,不然难受,那我就从内心放下这个一直以来馋嘴的想法和贪执。
因为一直追名逐利,所以患得患失,算尽心机,费尽心力。我觉得太心烦憔悴了,那我就从内心放下这个一直以来追求名,贪求金钱利益得失的贪执。
还有很多内心对各种不同的事情,事物产生的贪和嗔,我们都要善于观照到,只要我们能观照到它们,能认识到这些内心的想法是一种烦恼,我们就主动地放下它们。这就是入静真正的根本方法。
比如说,可能某些人是天人转世,或者修行提高了境界,所以总是看这个人也不顺眼,那个人也心烦,这个人长得歪瓜裂枣的,那个人说话听着难听,这个人做事方法不合理,那个人做事违背正义,总是烦恼说为什么这个社会有这么多骗子坏人啊,等等等等,看什么人都心烦,都产生嗔,这种心理,要注意观照到,同时要注意消除,要放下这个烦恼。要对那些人和事做出不让自己烦恼的理解。或放下对于环境的苛求。否则,你永远每天24小时都处在这种心情当中,打坐当然不能入静,而且你自己还意识不到。这就是我上面说到的心情持续效应。你如果遇到某件对你打击很大的事,或者你时常下意识地处在嗔怒贪执等心理当中,那么你可能每天24小时都处在这种心不清净的状态当中,而你自己还无法察觉。当然,即使端身打坐也就不会有效果了,哪怕真的做到了脊直肩张的姿势,可能也不会入静。因为你其实一直想着这个问题的。你一直处在这种心情当中。
当然,如果修行提高了境界,确实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你能感应到别人心中的烦恼,你也会跟着起烦恼。所以那些修行高的,就选择了遁世,尽量少入世俗,否则很难往更高的境界修行,或难以保持。你要想啊,你修为高了,自然就脱俗了,入了禅定就离欲界了,是吧。
又比如说,一些修行者突然跑到陌生的寺院修行,人生地不熟,清规戒律吃素,或者自己跑到某山林隐居,条件艰苦,那么你肯定是不习惯的,于是很长时间都适应不了的话,那么你一直都是处于一种嗔的心理状态的。都会觉得好像打坐很艰苦,很难,处于这种难受的心理。其实不是打坐难,是你突然过上条件艰苦的生活,一直不适应,所以一直心情不好。那么就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内心想法。要么就要果断地放下对于以往安逸的城市生活的向往,心安理得地快速适应现在这种条件的生活,而不再生起任何一点的不适应心理。要么还是离开。你要知道啊,你不适应现在生活,其实就是心里面一直还惦记着城市里面安逸的生活的。
还有对打坐也可能产生贪嗔的妄想。
比如憧憬着打坐要产生快感啦,认为打坐很难啊,认为打坐很神圣啊(认为神圣这种心理里面就有贪和嗔,好好想想,是不是,贪某种东西,你才觉得某种东西神圣,你认为它神圣,你就产生了嗔念),贪图快速进步啦,自负啦,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内心的烦恼。贪,嗔啊,佛典上说是根本烦恼啊。
总之,善于观照察觉到内心的贪嗔烦恼杂念,而放下内心的贪执,善思维做出不再贪执和烦恼的理解,是静心入静的根本方法,每天24小时都通用的,这样你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情。再配合上打坐时候脊直肩张,平稳而坐,稳定的坐姿,一定会取得良好的静心效果的。不信试试。
打坐静心入静的一个大功夫:端身
平稳舒适的坐着不动,身姿稳定舒适,是一种很强的入静方法。
但要注意,如果姿势不正确,姿势没有练好,则效果就比较差。必须是要练成脊直肩张,平稳盘坐的姿势。做到了脊直肩张,平稳盘坐才能够到达南传佛教大师所说的,脊背好像是一串竖直的凭借重力自然叠成的铜钱串。脊背正直,胸廓完全打开,肩张,头颈也正直,这样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就好像是只凭借重力叠好的一串竖直的铜钱串。这样就具有十分良好的入静静心的效果。南怀瑾大师也强调过,要打通气脉入静,则非用这个姿势不可,注意呀,大师说非用这个姿势,就要晓得姿势对于入静的重要性了。
打坐静心入静的又一大功夫:观心烦恼放下贪执(此乃入静真正的根本方法)
光是依靠正直稳定的坐姿,当然有很强的入静的作用力,且入静非用这个姿势不可!但是,如果不注意观心放下,则也不能静心。这就好像说,你一直都在不断地生起烦恼,那么永远也静不下来。只有将内心当中的贪执放下了,才不会一直生起烦恼,那么当端身稳定坐着后,就能像南传大师说的那样,像一杯静置的泥水,慢慢澄清。
观心放下的方法,就是内心的思想活动。
比如说,我一直觉得某某情况很纠心,但是我突然某一天意识到自己这样想是一种烦恼,我就千万百计地把这种情况理解成不纠心的道理,或者我放下自己心里的贪执,于是我不再有这个烦恼了。就是这样一种心里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需要忏悔反省自心的那些贪执,同时也可以对事物现象作出合理的不会让人产生纠结的理解。
我们无论是在打坐,还是在吃饭,走路,都可以随时注意这样调节自己的内心。因为啊,这个心情是有持续性的,比如说,某天,我遇到一件伤心事过后,我可能接下来的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会持续这种悲伤的心情而不能自拔,在这段时间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效果,都是悲伤的,都是心不静的。所以说,打坐要想静心,那么注意平时每天24小时当中的心理情况,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所以,要求要每天都要持守戒律,为的就是静心,为的就是防止犯戒过后,很长时间都会处于内心不清净的心理,打坐也就不能静心。
所以说啊,每天24小时,都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想法,注意观照自己内心有什么纠结的,有什么烦心的,然后想办法,调整自己的想法,要么是放下自己内心的贪执,把这事情放下,这份贪着放下,同时也可以对这事情做出让自己不再烦恼的理解。
成不了百万富翁,或者成为百万富翁很困难纠结,那我就从内心放下这个一直以来想成为百万富翁的想法贪执。
追求不到那个美女,或者觉得追求美女很纠结,那我就从内心放下这个一直以来想追到美女的想法贪执。
一天到晚都觉得口淡,嘴巴想吃好吃的东西,不然难受,那我就从内心放下这个一直以来馋嘴的想法和贪执。
因为一直追名逐利,所以患得患失,算尽心机,费尽心力。我觉得太心烦憔悴了,那我就从内心放下这个一直以来追求名,贪求金钱利益得失的贪执。
还有很多内心对各种不同的事情,事物产生的贪和嗔,我们都要善于观照到,只要我们能观照到它们,能认识到这些内心的想法是一种烦恼,我们就主动地放下它们。这就是入静真正的根本方法。
比如说,可能某些人是天人转世,或者修行提高了境界,所以总是看这个人也不顺眼,那个人也心烦,这个人长得歪瓜裂枣的,那个人说话听着难听,这个人做事方法不合理,那个人做事违背正义,总是烦恼说为什么这个社会有这么多骗子坏人啊,等等等等,看什么人都心烦,都产生嗔,这种心理,要注意观照到,同时要注意消除,要放下这个烦恼。要对那些人和事做出不让自己烦恼的理解。或放下对于环境的苛求。否则,你永远每天24小时都处在这种心情当中,打坐当然不能入静,而且你自己还意识不到。这就是我上面说到的心情持续效应。你如果遇到某件对你打击很大的事,或者你时常下意识地处在嗔怒贪执等心理当中,那么你可能每天24小时都处在这种心不清净的状态当中,而你自己还无法察觉。当然,即使端身打坐也就不会有效果了,哪怕真的做到了脊直肩张的姿势,可能也不会入静。因为你其实一直想着这个问题的。你一直处在这种心情当中。
当然,如果修行提高了境界,确实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你能感应到别人心中的烦恼,你也会跟着起烦恼。所以那些修行高的,就选择了遁世,尽量少入世俗,否则很难往更高的境界修行,或难以保持。你要想啊,你修为高了,自然就脱俗了,入了禅定就离欲界了,是吧。
又比如说,一些修行者突然跑到陌生的寺院修行,人生地不熟,清规戒律吃素,或者自己跑到某山林隐居,条件艰苦,那么你肯定是不习惯的,于是很长时间都适应不了的话,那么你一直都是处于一种嗔的心理状态的。都会觉得好像打坐很艰苦,很难,处于这种难受的心理。其实不是打坐难,是你突然过上条件艰苦的生活,一直不适应,所以一直心情不好。那么就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内心想法。要么就要果断地放下对于以往安逸的城市生活的向往,心安理得地快速适应现在这种条件的生活,而不再生起任何一点的不适应心理。要么还是离开。你要知道啊,你不适应现在生活,其实就是心里面一直还惦记着城市里面安逸的生活的。
还有对打坐也可能产生贪嗔的妄想。
比如憧憬着打坐要产生快感啦,认为打坐很难啊,认为打坐很神圣啊(认为神圣这种心理里面就有贪和嗔,好好想想,是不是,贪某种东西,你才觉得某种东西神圣,你认为它神圣,你就产生了嗔念),贪图快速进步啦,自负啦,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内心的烦恼。贪,嗔啊,佛典上说是根本烦恼啊。
总之,善于观照察觉到内心的贪嗔烦恼杂念,而放下内心的贪执,善思维做出不再贪执和烦恼的理解,是静心入静的根本方法,每天24小时都通用的,这样你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情。再配合上打坐时候脊直肩张,平稳而坐,稳定的坐姿,一定会取得良好的静心效果的。不信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