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吧 关注:12,007贴子:73,686
  • 9回复贴,共1

《围城》札记-------哲学难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天涯上的帖子,觉得不错,转过来。
  《围城》札记-------哲学难题
《围城》,白话小说也。按钟书先生之意:乃“锱铢积累”、“优世伤生”之作。
   今日有论《围城》者,大致有两派观点:一派,谓其书为“伪经”。另一派,却是极推崇,赞其为“超经典”。余于此二论,皆不以为然,言“伪经”者,浮躁狂妄之辈;而言“超经典”,又多于情理化,失其理性本源。若今日硬要为《围城》正名分,我之愚见,用“小说”二字概之,即可,此既合乎《围城》之真性,又能以“无为”姿态出现,实为两全之事。且夫春秋之惠施,立于“名学”,按其学说------狗即是羊,车即为床。而今世“名学”不彰,故有争“伪经”、“超经典”者。
   其实,“小说”二字之分量,大于“经典”之价值。近世科学系统化,学问被分细------史书中看不到艺术;哲学中不能体会情意.......,皆是也!而只有小说-------能让哲学者发现问题;让政治家看到斗争;亦能让儒生感叹“世风不古”、更能让才子佳人“吟诗作对”。概言之,小说乃文化之大百科,是系统科学的“经验实验品”(余杜撰之辞)。由此可知,小说无需“经典”之加冕,小说本是伟大之原型,何必画蛇添足。
   “城外人想进城,城里人想出城”,进进出出,几千年矣。问题虽未解决,却已发现问题。而若能解决,人类之精神世界又将如何?更完美?或是更失败?《围城》能解决么?不能也-----只是经验性之模糊,而模糊之极,即为清晰。清晰后,看到的是什么?魔鬼状态?上帝状态?呜呼!人实在渺小,虽有创造性,却不知原始性,更不知如何结束,每次只走老路。
  


1楼2016-09-08 17:30回复
    中国的史书被公认为极具文学价值,行文说理、遣词造句都是一流的;中国的哲学经典并不教条,都是在生活、自然中讲述道理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9-17 17: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