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吧 关注:20,635贴子:77,277
  • 7回复贴,共1

大棚专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详细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要给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
在冬季由于需要保温的原因,温室大棚经常需要保持封闭的状态,棚内空气与外层阻隔,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在日出后,温室蔬菜的光合作用会逐渐加快,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蔬菜作物几乎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造成病害和减产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人工方法适量地为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气体。
为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方便 最安全的方式是采用悬挂吊挂式二氧化碳气肥的方法。


1楼2016-09-03 15:39回复
    二氧化碳气肥简介
    气肥发展前途很大,但目前科学家还难以确定每种作物究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后效果最好。除了二氧化碳外 ,是否还有其他气体可作气体肥料?
    最近,德国地质学家埃伦斯特发现,凡是在有地下天然气冒出来的地方,植物都生长得特别茂盛。于是他将液化天然气通过专门管道送入土壤,结果在两年之中这种特殊的气体肥料都一直有效。原来是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燃气起的作用,甲烷用于帮助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而这些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帮助植物充分地吸收营养物质。
    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因此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气肥。美国科学家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农场里,利用二氧化碳对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他们发现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使用,效果最显著。在这两个时期中,如果每周喷射两次二氧化碳气肥,喷上4~5次后,蔬菜可增产90%,水稻增产70%,大豆增产60%,高粱甚至可以增产200%。


    2楼2016-09-03 15:40
    回复
      2025-08-06 10:58: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变化规律
      根据我们用二氧化碳测量仪器对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调查,以寿光为例,寿光由于普遍施用大量的稻壳粪,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呈现以下规律: 刚揭帘时二氧化碳浓度普遍达到800~1200ppm,高的达到1500ppm 然后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根据闭风时间不同,在上午通风前下降到300~600ppm。 通风期间,棚内浓度很快下降到400ppm左右。下午闭风后,棚内浓度在300~400 ppm,施用有机肥多的棚子浓度会缓慢上升。 从以上规律可以看出,除了中午通风时无法调控二氧化碳,上午和下午闭风时间内,都可以调控二氧化碳。 上午,植物光合作用强烈,可以将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200ppm,并保持到通风前。 下午,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稍弱,可以在闭风后将二氧化碳浓度调控在800ppm。下午的浓度低一点还可以避免第二天早上的浓度过高。因为第一天晚上浓度高,再加上一夜的呼吸作用和稻壳粪的发酵,第二天早上的浓度很容易超过2000ppm。长期如此,会导致叶片气孔缩小及植物早衰。


      3楼2016-09-03 15:40
      回复
        ★〓〓★【吊袋二氧化碳气肥】★专业厂家生产★咨询订货热线:15538196865
        我国目前有温室大棚5000多万亩,年产值5000亿元左右,而80%产值来源于冬、春、秋季,因为这三个季节蔬菜产值高,亩产值2万元—3万元。但这三季由于温室大棚有近5个月限制通风,二氧化碳浓度不足,严重制约了蔬菜产量。15年来全国蔬菜单产仅提高3%左右,主要靠扩大面积提高收入。推广这项技术,将使我国保护地蔬菜发生革命性变化,其增产和缩短生长周期的综合效益,可使每亩温室增收达到万元。如果全国1/3温室大棚推广该技术,可增收千亿元以上。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走内涵式高效农业路子意义重大,也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城市的“菜篮子”问题。
        植物体中含碳和水高达95%以上,含氮、磷、钾不到5%。几十年来,通过增施氮、磷、钾肥使作物增产50%以上。
        植物体的干物质中,有机物质占90%左右,而碳素又约占有机物质的40%,是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元素。这些碳素,则来自于CO2。所以说,CO2对生物界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水是农业的命脉,千百年来,兴修水利成为农业增产增效的主要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水浇灌作物可以增产3---5倍。二氧化碳作为植物生长的主要物质原料,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因子之一,它既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也是初级代谢过程、光合同化物分配和生长的调节者,参与植物体内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对植物生长有直接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不仅能显著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同时还能通过扩大光源利用范围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比较稳定,变化不大,一般为0.03%----0.04%,这个浓度在温度25℃以下时,随着温度的提高,光合作用增强,创造的有机物质增多,作物表现出旺盛的生长状态;当温度超过30℃时,光合作用创造的有机物与作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同,甚至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作物停止生长。
        冬季温室蔬菜生产为了保温的需要,常使大棚处于密闭的状态,造成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相对阻隔,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日出后,随着蔬菜光合作用的加速,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有时会降至二氧化碳补偿点(0.008%---0.01%)以下,蔬菜作物几乎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造成病害和减产。国外通过燃烧白煤油和焦炭的方法增加温室中的二氧化碳,能起到增产作用,可是由于成本高和燃烧时易产生有害气体,大面积推广受到影响。现在,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每亩棚内均匀吊挂15-20套二氧化碳气肥,每套400-500克,在白天阳光照射下可自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晚间无太阳光则很少产生或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非常适合农作物的自然生长条件,不管任何条件下均不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绿色环保无污染;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明显优于其它二氧化碳增施技术。


        4楼2016-09-03 15:41
        回复
          在冬季由于需要保温的原因,温室大棚经常需要保持封闭的状态,棚内空气与外层阻隔,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在日出后,温室蔬菜的光合作用会逐渐加快,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蔬菜作物几乎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造成病害和减产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人工方法适量地为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气体。
          为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方便 最安全的方式是采用悬挂吊挂式二氧化碳气肥的方法。


          5楼2016-09-05 10:13
          回复
            为什么要给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
            在冬季由于需要保温的原因,温室大棚经常需要保持封闭的状态,棚内空气与外层阻隔,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在日出后,温室蔬菜的光合作用会逐渐加快,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蔬菜作物几乎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造成病害和减产的结果。因此需要采用人工方法适量地为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气体。
            为温室大棚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方便 最安全的方式是采用悬挂吊挂式二氧化碳气肥的方法。


            6楼2016-09-05 10:16
            回复
              7楼2016-09-06 09: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