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信吧 关注:36,780贴子:1,665,226
  • 36回复贴,共1

一个吃瓜群众八年来的印象杨永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第一次在杨教授吧发帖真的是很激动啊。
开门见山的说,我本人并不是来此地感激/怒斥杨教授的出院盟友,同样的也不是老杨的五毛水军。我只是一名和广大本吧吧友一样的吃瓜群众,所以今天我想来谈一谈一个普通吃瓜群众对于杨较少的八年印象。


IP属地:山东1楼2016-08-23 13:33回复
    发这篇贴子的契机其实有些回首往事的味道,知道杨教授是在2008年的春天,那时候楼主还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也是刚刚开始玩水深火热之中的魔兽世界的新Wower。那一年杨教授的大名在wower之中如雷贯耳,也正是杨教授的网瘾治疗事业风声水气之时。作为一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真的是被同为山东老乡的杨教授之魄力深深折服了。所以我也十分感谢杨老的帮助,让我喜闻乐见的在三年之后选择了应用心理学这个专业进行学习,不夸张的说杨老是我心理学的“灵魂导师”。
    然而学生才疏学浅,只能上个二流大学,先天的英语不足也只能让我无缘心理科学的研究之路。然而,种种的打击并没有让我放弃对科学的爱好,现在我还会买中国知网的账号,下载前沿的研究来看。或者还会看一些科技性质的杂志,于是这也就成了我这帖子成文的契机。


    IP属地:山东2楼2016-08-23 13:43
    收起回复
      2025-05-10 07:05:20
      广告
      不要侮辱我杨叔,你们这些黑子。
      (5毛一条 括号里的删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8-23 13:43
      收起回复
        心疼lz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8-23 13:56
        回复
          于是趁着午休的间隙,我上网查了查杨叔的近况,我本以为杨叔早就应该不做网瘾了,应该早就开展了什么手机依赖矫正治疗中心了吧。然而让我震惊的是,我发现杨叔在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世人非议之后。仍然不忘初心,兢兢业业的站在网瘾治疗领域不动摇。我震惊了,我打心眼里佩服杨教授在学说之上的执着,比那些天天换课题,什么热门做什么的专家学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足以和杨志良,郭秀艳,黄希庭,朱滢等心理学术大咖们一决高下,还有我们亲爱的陶宏开陶教授。


          IP属地:山东6楼2016-08-23 13:56
          收起回复
            因此,作为一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我想谈一下这么多年以来对于杨教授的印象。
            正如之前所说,最早接触杨教授是0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各大电视台正在热播杨教授的丰功伟绩。我也有幸的通过电视学习到了杨教授的核心思想,虽然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当初我还是一名可怜的wower,作为一名被点名妖魔化游戏的玩家,我深知我身上背负着多大罪孽。但是当初的我执迷不悟(现在依然是,只不过换了游戏),在心中将伟大的杨教授刻画成了一个手持电杖的魔鬼,跟着众人一起抨击,怒斥教授。
            殊不知我有病,得治。
            那个时候的杨教授真的是风生水起,经常可以在新闻论坛上看到相关的报道和讨论。同时整个国内也掀起了一股开办网瘾治疗中心或是不良行为矫正的热潮。


            IP属地:山东8楼2016-08-23 14:17
            回复
              后来进入了大学,开始了正式的学习之后,我一直怀揣一个志向。就是以后来杨教授的网瘾治疗中心实习,毕业论文就写这种治疗方法的成效。然而,这几年过来,最初的观点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对认知过程更加感兴趣而对咨询,治疗方面的兴趣却减弱了。同时随着杨教授新闻的冷却,从10年11年开始的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便自以为杨教授的网瘾治疗应该已经不攻自破了吧。现在不要说小孩子,就连五六十岁的老人,生活也已经离不开网络。特别是手机游戏几乎是家长玩老人玩。公民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己玩可以孩子玩不行这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例应该已经不存在了吧。
              然而,今天偶然间我竟然发现,老杨居然还在做网瘾治疗,而且还有家长源源不断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网瘾治疗中心的。
              脑子是个好东西,真希望人人都有


              IP属地:山东10楼2016-08-23 14:55
              收起回复
                还没定性他就敢说自己治疗的孩子有网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8-23 15:52
                收起回复
                  2025-05-10 06:59:20
                  广告
                  我的天啊八年了?八年前我只知道有个人在打着“戒除网瘾”的旗号残害生命却不知道这人叫啥。。也就是最近才知道这人叫杨永信。


                  IP属地:河南12楼2016-08-23 16:04
                  收起回复
                    不过话说回来,凭借我那一点浅薄的专业知识,我认为杨永信的专业治疗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效的。
                    如果说给他按个心理学流派的话,我会给他按一个行为主义还是操作行为主义者的帽子。
                    早期的(经典和操作)行为主义者否认人的意识,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和反应叠加而成的。一开始我认为杨永信是利用惩罚的方式来塑造孩子的行为的,然而我后来举得其实他使用的是负强化。
                    所谓惩罚和强化,在经典行为主义理论中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正强化是当个体表现出了一种强化者需要的自发行为反应时给予其一个有利的刺激。比如你考试一百分你妈奖励你一个守望屁股,但是前提是你之前并不知道你考了一百分你会得到一个守望屁股。哦比较恐怖的情形是,你表现良好,杨教授让你决定电不电某些盟友(获得权力)
                    负强化是当个体表现出来一种强化者需要的自发行为反应时,给予其消除一个原有的不利的刺激。比如杨教授二话不说就电你,你表现出顺从后,电击消失。
                    而惩罚也分为两种
                    和以上类似的是一种是出现不想要的行为反应,就给予一个不利的刺激。比如你做错事情,杨教授电你。
                    还有一个是出现不想要的行为反映,就撤销一个有利的刺激。比如你本来你明天就要出院了,结果今天去网吧被抓住了,呵呵,,再呆半年吧。
                    以上就是正惩罚和负惩罚
                    一般来说,对行为的塑造,强化比惩罚更好用,负惩罚比正惩罚更有效。
                    行为主义最大优势就是立竿见影,有一种治疗特殊恐惧症(对某一特定物体不恰当的恐惧)方法叫做系统脱敏就是行为主义理论的逆推。(反射的消退)


                    IP属地:山东13楼2016-08-23 16:29
                    收起回复
                      ps, 波比娃娃而非芭比娃娃


                      IP属地:山东15楼2016-08-23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