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针灸穴位国际标准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针对一些媒体有关“韩国韩医协会称韩医针灸被世卫组织定为国际标准”的报道,中医专家指出,在针灸穴位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中,中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针灸医学的发源地是中国,它的理论体系属于中医理论体系。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参与针灸国际标准制定的有关中医专家
据专家介绍,早在1990年,我国就制定了针灸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经穴部位》。该标准颁布以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世界上开展针灸教育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所使用的针灸教材,在经穴定位上大多采用了这一最新标准文本。
200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在马尼拉召开第一次国际标准《经穴部位》非正式会议,会上确定了制定标准的工作内容与进度。2004年3月,来自中、日、韩三国的针灸科研、教育、临床方面的12位资深专家,又在北京就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化工作再次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在“针灸腧穴定位的原则”、“针灸腧穴定位的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为“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的最终出台奠定了基础。2004年10月在日本召开第三次会议,讨论了“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草案。
2005年4月25~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第四次国际标准《经穴部位》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召开。21名来自中、日、韩三国的针灸科研、教育、临床专家及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中方专家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王雪苔、黄龙祥、晋志高、吴中朝4位教授组成,针灸所研究生谭源生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对第一次工作组会议所遗留的18个定位有分歧的穴位和24个定位一致但表述有分歧的穴位达成一致意见,这些穴位的标准完全采用了中国提出的方案。至此,已有355个穴位的定位采用了中国的方案。同时,关于英文翻译的原则和经穴图、经穴模型的制作等问题,中国代表团也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并被会议所采纳。在针灸穴位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中,中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针灸医学的发源地是中国,它的理论体系属于中医理论体系。
专家们对“韩国韩医协会称韩医针灸被世卫定为国际标准”这一报道提出质疑:区域标准≠国际标准。韩国韩医协会6月19日发表的《WHO针灸穴位国际标准书》封面的英文是,“WHO Standard Acupuncture Point Location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较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世界卫生组织针灸穴位西太平洋区域标准”。一个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发布,需要通过规划、提案、立案、备案公示起草论证确定草案文本、批准程序、发布出版等7个步骤。在批准阶段,要通过国家团体投票表决。专家们对韩国韩医协会出台的这个“国际标准”表示质疑。
据有关人士透露,WHO官员已谴责韩国表态,并将于近日在中国召开发布会,向外界说明真相。据悉,WHO有官员已通过私人渠道向中国表达了歉意及对韩国的谴责。
香港《文汇报》报道,WHO传统药物合作中心的丹尼拉·巴戈泽博士强调,“在2006年11月日本筑波会议之前,WHO就已经明确了多数穴位定位标准,其中90%都采纳了中国专家的方案。这足以说明,中国针灸在国际上的公认地位。”
事实上,韩国韩医协会歪曲事实的行为也已经遭到韩国国内有关专家的强烈谴责。大韩医师协会下属的医疗一元化特别委员会通过媒体表示:“韩医协会 发布的‘韩国针灸术压倒中国成为世界标准’的报道纯属虚构。”该委员会还敦促韩医协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当前,韩医协会已经间接承认自己夸张,但不愿公 开纠正错误。
另外,中国中医科学院2日也透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十一项针灸国家标准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阎树江透露,针灸学科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为继续保持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力争在五年内完成针灸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 针灸标准的实施应用;以我为主,制定更多的针灸国际标准。
作为首批发布的这十一项针灸国家标准包括:艾灸、头针、耳针、三棱针、拔罐、穴位注射、皮肤针、皮内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以及“耳穴名称与定 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称,此次推出的针灸操作规范是针灸临床常用的、发展成熟的针灸优势特色技术。标准中严格规范了各项 技术的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等内容,并列出了主要适应症。
他认为,针灸操作技术是针灸的核心内容,不仅与针灸疗效相关,也是保证针灸安全性的关键。针灸操作规范的制定,对提高针灸科技竞争力,促进针灸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一些媒体有关“韩国韩医协会称韩医针灸被世卫组织定为国际标准”的报道,中医专家指出,在针灸穴位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中,中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针灸医学的发源地是中国,它的理论体系属于中医理论体系。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参与针灸国际标准制定的有关中医专家
据专家介绍,早在1990年,我国就制定了针灸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经穴部位》。该标准颁布以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世界上开展针灸教育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所使用的针灸教材,在经穴定位上大多采用了这一最新标准文本。
200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在马尼拉召开第一次国际标准《经穴部位》非正式会议,会上确定了制定标准的工作内容与进度。2004年3月,来自中、日、韩三国的针灸科研、教育、临床方面的12位资深专家,又在北京就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化工作再次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在“针灸腧穴定位的原则”、“针灸腧穴定位的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为“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的最终出台奠定了基础。2004年10月在日本召开第三次会议,讨论了“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草案。
2005年4月25~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第四次国际标准《经穴部位》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召开。21名来自中、日、韩三国的针灸科研、教育、临床专家及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中方专家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王雪苔、黄龙祥、晋志高、吴中朝4位教授组成,针灸所研究生谭源生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对第一次工作组会议所遗留的18个定位有分歧的穴位和24个定位一致但表述有分歧的穴位达成一致意见,这些穴位的标准完全采用了中国提出的方案。至此,已有355个穴位的定位采用了中国的方案。同时,关于英文翻译的原则和经穴图、经穴模型的制作等问题,中国代表团也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并被会议所采纳。在针灸穴位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中,中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针灸医学的发源地是中国,它的理论体系属于中医理论体系。
专家们对“韩国韩医协会称韩医针灸被世卫定为国际标准”这一报道提出质疑:区域标准≠国际标准。韩国韩医协会6月19日发表的《WHO针灸穴位国际标准书》封面的英文是,“WHO Standard Acupuncture Point Location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较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世界卫生组织针灸穴位西太平洋区域标准”。一个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发布,需要通过规划、提案、立案、备案公示起草论证确定草案文本、批准程序、发布出版等7个步骤。在批准阶段,要通过国家团体投票表决。专家们对韩国韩医协会出台的这个“国际标准”表示质疑。
据有关人士透露,WHO官员已谴责韩国表态,并将于近日在中国召开发布会,向外界说明真相。据悉,WHO有官员已通过私人渠道向中国表达了歉意及对韩国的谴责。
香港《文汇报》报道,WHO传统药物合作中心的丹尼拉·巴戈泽博士强调,“在2006年11月日本筑波会议之前,WHO就已经明确了多数穴位定位标准,其中90%都采纳了中国专家的方案。这足以说明,中国针灸在国际上的公认地位。”
事实上,韩国韩医协会歪曲事实的行为也已经遭到韩国国内有关专家的强烈谴责。大韩医师协会下属的医疗一元化特别委员会通过媒体表示:“韩医协会 发布的‘韩国针灸术压倒中国成为世界标准’的报道纯属虚构。”该委员会还敦促韩医协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当前,韩医协会已经间接承认自己夸张,但不愿公 开纠正错误。
另外,中国中医科学院2日也透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十一项针灸国家标准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阎树江透露,针灸学科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为继续保持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力争在五年内完成针灸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 针灸标准的实施应用;以我为主,制定更多的针灸国际标准。
作为首批发布的这十一项针灸国家标准包括:艾灸、头针、耳针、三棱针、拔罐、穴位注射、皮肤针、皮内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以及“耳穴名称与定 位”。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称,此次推出的针灸操作规范是针灸临床常用的、发展成熟的针灸优势特色技术。标准中严格规范了各项 技术的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等内容,并列出了主要适应症。
他认为,针灸操作技术是针灸的核心内容,不仅与针灸疗效相关,也是保证针灸安全性的关键。针灸操作规范的制定,对提高针灸科技竞争力,促进针灸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