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吧 关注:306,327贴子:14,922,069
  • 2回复贴,共1

三国美女榜——甄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甄宓的事迹我知道的很少,除了在《三国演义》中捕捉到蛛丝马迹之外,其余的所知皆来自于影视作品。甄宓的美丽是毫无疑问的,建安时代的两大才子为其倾情,更有其中之一为其写下传诵千古的《洛神赋》。以洛水之神比拟其绰约的美态,可谓绝之又绝。
    甄宓原是袁绍的儿媳。袁氏兵败,其妻刘氏为求自保,献出了玉肌花貌的甄宓。可怜这个女子一开始便失去了人格的尊严。
    曹丕才高八斗,博古通今之余善骑射,乃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文武全才。只因其生性多疑,不能容物,因此不可能做一个好丈夫。
    生逢乱世,一个弱女子如何为生?甄宓跟随曹丕原本是找到了坚强的依靠,可她偏偏是个思想和性情柔和的女子。这和与世无争的曹植恰为知音。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曹植,因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只敢暗暗恋着甄宓,从不敢越雷池半步。洋洋洒洒的《洛神赋》抒发了他心中对佳人的爱慕。可他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追求真爱。最后落得个被贬他乡的下场,真是令后人也心灰意懒。


1楼2005-10-04 20:18回复
    《洛神赋》描写者谁,至今未知,和曹植的那些故事也是捕风捉影,就算是《洛神赋》中描写的那个人,虽然赋中写道“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也不能说明她就叫甄宓


    2楼2005-10-04 21:43
    回复
      2025-08-31 11:20: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洛神赋》中的神秘女子是谁?
       位列“三曹”之一,素以文采见长的曹植在他一生的作品中,除七步诗之外,《洛神赋》便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了。但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的洛水之神到底是谁呢? 
       甄后,是曹丕的妃子。作为小叔子的曹植居然动了爱慕之心,这就兄弟之道言,是其不义;就君臣之道言,是其不忠。不义不忠,大逆不道,成何体统? 
        于是从古至今,便有一支浩荡大军,来辨伪正本,口诛笔伐。唐彦谦曾经说: 
        “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陈王,就是指曹植。 
        宋人刘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 
        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曹植写《感甄赋》,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 
        第三,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纯属无稽之谈。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 
        第五,《洛神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 
        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如果说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妻。 
        与此相对立的是小说传奇和一些诗人,干脆认为洛神就是甄后。 
        《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 
        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甄后》篇中,甄后大骂曹操、曹丕,说“丕不过贼父之庸子耳”,连父带子一块骂。后面还有一段评语是这样的:“陈思时一见,《感甄赋》不虚作矣。” 
        综观千百年来的争论,对立的双方都没有拿出充分而直接的证据来说明是感甄或不是感甄,大多是推论。 
        如果说是感甄之作,用什么确凿的材料来推翻否定者所提出的六点疑问? 
        如果不是为感甄而作,那曹植又为什么写这篇《洛神赋》? 
        如果说是寄托君臣之道,作为政治上屡次受其兄长迫害的曹植,会产生《洛神赋》中所表现的那么真挚的感情吗? 
        似乎也不可能,所有的这一切仍旧是悬而未解的谜。


      3楼2005-10-04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