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武侠小说无疑是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大宗。其渊源可攀附至太史公中的《刺客列传》。在我国古代的笔记、传奇等中,历来便有对剑侠、剑仙的记述。上世纪60至80年代,所谓的“新派武侠小说”风靡一时,以金庸的成就最为人瞩目。但自《鹿鼎记》后,号为“武林盟主”的金庸宣布封笔。武侠小说进入“后金庸时代”。九十年代,黄易逐渐确立其当代武侠宗主地位,影响日益扩大。本文拟对其作品进行分析,进而揭示自所谓“新派”之后武侠小说的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历史化 玄学 商业化
论及武侠小说,金庸是一个绕不开的名词。在他之前,从没有一个武侠小说家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在武侠小说作家之中,十余部作品不能算多的,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人的作品能像他的那样雅俗共赏。北大教授严家炎更称之为“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甚至有人在排列20世纪文学大师的座次时,将他的名字排到第四位。排名合理与否暂且不论,但作为一个通俗小说家,能有这种殊荣,也足见其影响力了。然而,再看武侠文坛,自金庸封笔后,忽尔又沉寂下去了。虽偶有优秀作家出现,但总难负起重振当年雄风的重任。原因之一,或许是与金庸作品所树立的典范意义难以超越;另一方面,或许也正如某些评论家所分析的:“……用宏篇巨制来建构一个完全独立于现实的武侠世界,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从武侠小说精神趣味的展现以及种种最为引人入胜、曲折幽微的情节的表达来看,它却需要有一个足够长的和复杂的文本构造。”此外,其后的作家往往试着尝试将现代派的写作手法引入武侠小说,但“武侠小说的精神内涵至今仍然倾向于古典与传统,属于新守成主义文学思潮的范畴。”(1)在人们的阅读期待中,武侠小说“与其说是对外在社会理想的追求,不如说是对人类内心精神世界的感悟。因为从根本上讲,武侠小说‘反映了人类古老的英雄梦在工业社会的延续,又是羁縻于世俗社会中的现代人试图超越具体时空限制的替代性投射,而虚拟的超现实的江湖世界,则是人类永恒的乌托邦幻想的本能在现代的本能在现代文明的体现’”。(2)而现代手法的引入,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新的精神趣味和价值倾向的引入。当这两者互相冲突而革新者的才力又未必能与之前的规范树立者抗衡、陷入“为变而变,为新而新”的状况之时,便往往被人视为末流旁支。
当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界时,黄易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名字。在以因特网连结世界的今天,他的文字以比特的速度在华人世界传播,其影响力日益扩大。有一段文字可资佐证:“从探讨武道与天道的第一部作品《破碎虚空》,黄易便沉醉于武侠创作的天地中。其后以明初的纷乱江湖为背景的《覆雨翻云》,不但是奠定其重要地位之长篇巨著,更构织出一个动人独特的武侠世界,风靡了无数武侠读者。随即他更以不断创新的手法,亟思为传统武侠注入新的元素,创作出结合历史、科幻、战争、谋略的《寻秦记》,再度成为武侠迷争睹的杰作……”(3)毫不夸张地说,“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这一称号并非过誉之辞。
与此同时,其实自其作品出现的那一天起,对其的诟骂和批评也不绝于耳。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自有武侠小说和武侠作家以来,相信黄易是引起最大争议的作家。”(4)分析起来,与金庸的作品相比较,黄易有其庸俗化和功利性的一面,而且因之而引出了诸多问题。因此,站在反对的立场上,是比较占优势的。但,一位评论家对金庸作品的态度放在此处也比较合适,黄易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众文化批判的绝好范本,应客观、公允地评价……不能褒者无限拔高,贬者又不屑置评”。(5)何况,就算抛开这些不谈,黄易的武侠小说也自有其可观之处,绝不是“色情文化”、“游戏文化”这样简单的定义可以概括的。武侠小说是我国仅有的与传统文化保持着较深联系的文学体裁,是与新文学传统相对的“本土文化传统”(6)中最主要的一支,当金庸将武侠小说提升到一个高度,武侠小说在最颠峰的时刻又沉寂了,黄易的成就虽还及不上金庸,但他能在金庸之后再掀热潮,对武侠小说的贡献是不能忽视的。
关键词:历史化 玄学 商业化
论及武侠小说,金庸是一个绕不开的名词。在他之前,从没有一个武侠小说家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在武侠小说作家之中,十余部作品不能算多的,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人的作品能像他的那样雅俗共赏。北大教授严家炎更称之为“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甚至有人在排列20世纪文学大师的座次时,将他的名字排到第四位。排名合理与否暂且不论,但作为一个通俗小说家,能有这种殊荣,也足见其影响力了。然而,再看武侠文坛,自金庸封笔后,忽尔又沉寂下去了。虽偶有优秀作家出现,但总难负起重振当年雄风的重任。原因之一,或许是与金庸作品所树立的典范意义难以超越;另一方面,或许也正如某些评论家所分析的:“……用宏篇巨制来建构一个完全独立于现实的武侠世界,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从武侠小说精神趣味的展现以及种种最为引人入胜、曲折幽微的情节的表达来看,它却需要有一个足够长的和复杂的文本构造。”此外,其后的作家往往试着尝试将现代派的写作手法引入武侠小说,但“武侠小说的精神内涵至今仍然倾向于古典与传统,属于新守成主义文学思潮的范畴。”(1)在人们的阅读期待中,武侠小说“与其说是对外在社会理想的追求,不如说是对人类内心精神世界的感悟。因为从根本上讲,武侠小说‘反映了人类古老的英雄梦在工业社会的延续,又是羁縻于世俗社会中的现代人试图超越具体时空限制的替代性投射,而虚拟的超现实的江湖世界,则是人类永恒的乌托邦幻想的本能在现代的本能在现代文明的体现’”。(2)而现代手法的引入,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新的精神趣味和价值倾向的引入。当这两者互相冲突而革新者的才力又未必能与之前的规范树立者抗衡、陷入“为变而变,为新而新”的状况之时,便往往被人视为末流旁支。
当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小说界时,黄易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名字。在以因特网连结世界的今天,他的文字以比特的速度在华人世界传播,其影响力日益扩大。有一段文字可资佐证:“从探讨武道与天道的第一部作品《破碎虚空》,黄易便沉醉于武侠创作的天地中。其后以明初的纷乱江湖为背景的《覆雨翻云》,不但是奠定其重要地位之长篇巨著,更构织出一个动人独特的武侠世界,风靡了无数武侠读者。随即他更以不断创新的手法,亟思为传统武侠注入新的元素,创作出结合历史、科幻、战争、谋略的《寻秦记》,再度成为武侠迷争睹的杰作……”(3)毫不夸张地说,“九十年代的武侠旗手”这一称号并非过誉之辞。
与此同时,其实自其作品出现的那一天起,对其的诟骂和批评也不绝于耳。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自有武侠小说和武侠作家以来,相信黄易是引起最大争议的作家。”(4)分析起来,与金庸的作品相比较,黄易有其庸俗化和功利性的一面,而且因之而引出了诸多问题。因此,站在反对的立场上,是比较占优势的。但,一位评论家对金庸作品的态度放在此处也比较合适,黄易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众文化批判的绝好范本,应客观、公允地评价……不能褒者无限拔高,贬者又不屑置评”。(5)何况,就算抛开这些不谈,黄易的武侠小说也自有其可观之处,绝不是“色情文化”、“游戏文化”这样简单的定义可以概括的。武侠小说是我国仅有的与传统文化保持着较深联系的文学体裁,是与新文学传统相对的“本土文化传统”(6)中最主要的一支,当金庸将武侠小说提升到一个高度,武侠小说在最颠峰的时刻又沉寂了,黄易的成就虽还及不上金庸,但他能在金庸之后再掀热潮,对武侠小说的贡献是不能忽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