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去了两次平安州。
1、66回,“老爷(贾赦)有事,是件机密大事”。这一回里还提到柳湘莲。
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劫去. 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
2、68回,因为66回中,“且说贾琏一日到了平安州, 见了节度,完了公事.因又嘱他十月前后务要还来一次, 贾琏领命”,贾琏又去了一趟平安州。
可见:
1、平安州一点都不平安,薛蟠“一路平安赶路”,偏偏到了平安州就遇上强盗。这个名字,更像是一种“反衬型的象征”,就像是名为“鸳鸯”,却是无奈誓绝鸳鸯。
2、柳湘莲身份奇特,功夫了得,像一个行走江湖的侠客。
3、作者烟云迷离、点到即止,没有交代贾琏此行为的是什么“机密大事”,但可以“合理想象”——是关乎家族命运的大事。
更奇怪的是,69回写到贾珍。“那日已是腊月十二日,贾珍起身,先拜了宗祠,然后过来辞拜贾母等人.和族中人直送到洒泪亭方回,独贾琏贾蓉二人送出三日三夜方回.”
贾珍去哪儿,为了何事,起身前为何还“拜了宗祠”,“和族人”一起送,送的地方名曰“洒泪亭”。
而这之前一年,贾政“点了学差,宝玉等送至洒泪亭”——也是送到“洒泪亭”。
这令人惊心的“洒泪亭”,宁不令人深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