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经常恹恹欲睡,头昏脑热之状态中,想寻求一点清凉的慰藉,脑子里常闪现出的就竹林之幽静闲适,最喜欢的一句诗文“竹露滴清响”老萦绕在耳边。
其实我也没见过什么真正的好竹林,但也正是因为没见过,所以就赋予了想像的无限空间。竹林,可以是江南后院的郁郁葱葱,林边,还荡漾着荷塘。酷暑的阳光再怎么炽热,洒进竹林已是星星点点,斑驳的竹影罢了。竹林中会有一条青石稀疏的小路,作为进出竹林的主道把竹林分成了左右两林,但也只是象征性的,因为那条路实在太窄了,还不足以看出两林的分界。午后,蝉声正躁,林木蔫蔫,后院顿然洞开,着纺绸的老者清瘦却矍烁,一张藤椅,一盏清茶,一支小几,竹林宛如仙风道骨人家。微风拂过竹梢,唰唰唰如轻哨疾劲,枝叶扑簌簌又如涛涌浪扑,一阵风声一阵歌,风过处,疏朗的竹林便悄寂无声,老者轻憩,清凉无尘。
此时,只听竹林后的荷塘传来了浪里白条的扑腾声,夹杂着孩子们的嘻笑。老者已然顿醒,便拿过茶壶嘬一口茶。这时,只听得孩子们的声音渐行渐近,好像是穿过荷塘,寻林而来。果然,听得一个脆声在边喊爷爷边走近,老者赶紧答应了一声,不一会儿,几个光背赤脚的捣蛋便循声而至。
“爷爷,你在这儿呢!”捣蛋们浑身湿淋淋地围了上来。
“怎么?抓鱼呢?”
“不是,爷爷,我们刚才在前门敲门你没听见,我们就从荷塘翻过来了。”
“啊,爷爷刚才睡着了,有什么事吗?”
“嘿嘿嘿,爷爷,刚才我们抓知了,小硕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一只胳膊不能动了,爷爷你给看一下吧。”
“你们这帮淘小子,吃苦头了吧,小硕呢?”
“在前院门口。”
老者赶紧进屋,去开前院的门,淘小子们跟了过来,打开门,另两个淘小子站在大门口,其中一个呲牙咧嘴,一幅痛苦状。老者先观察了一下伤者的情况,又拉拉小硕的手,小硕痛得叫了起来,老者道:“不要紧,脱臼了。”
淘小子们松了一口气,其中一个叫道:“爷爷,你给上一下吧。”
“不要着急。”话音没落,只见老者抓起小硕的手,一推一拿,小硕还没来得及喊痛,老者就说:“好了,不要紧了,这两三天内手不要剧烈活动。”
小硕微微动了一下手,果然不痛了。淘小子们开心得大叫。其中一个带头的叫道:“爷爷,要收多少钱?”
老者在他的屁股上拍了一下,:“就这么多钱。”
淘小子们谢着爷爷,欢天喜地的又疯去了. 屋里恢复了安静,老者于是又进入了后院的竹林。天好像阴了下来,竹涛阵阵,茶风凉意。老者闭目养神,这时,后院的门又开了,一个绿衣姑娘走了过来。老者张开眼:“小燕子,你回来了。”
绿衣姑娘娇声道:“爷爷,你醒了?我想下塘把菱苗整理一下。”
“好。”
于是,绿衣姑娘从竹林旁的小棚里拖出一只像浴盆大小的长方形菱桶,没几步就拖到了河岸边,把它顺着岸势推下了塘。姑娘轻挽裤腿进了菱桶,菱舟在绿荷间缓缓行进,姑娘不时用手捧起一把菱叶放进桶内,绿荷白花映着姑娘红润的脸庞,真是一幅绝美的“绿塘莲舟”图。
后院竹林深,莲动下渔舟。清静而又包容,情趣不失雅致。夏之悠长,韵味也长。
我心所思之竹林,还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清”到什么程度,可以让人起身欲逃?那水,明净清澈得心酸,那风,悄然无人地刮过,那竹,箭指青天而飒飒萧索。孤寂的感觉立满心头,清幽的环境叫人感伤。
其实,“境由心生”,柳宗元多半还是由于自己的境遇而忧伤,所以在如此静绝空灵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某种心灵的孤寂,大自然逢迎了他的心情,让他误入一片意在与他心意相通的石潭,但是品味孤独和失意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是那么一种苍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柳宗元就“不可久居”了。“逃”是对的,当我们遇到令我们油然顿生愁绪之地,那么离开,去另寻一片芳草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是最合适不过的处事之道了。最怕就是不肯另辟蹊径,死钻牛角尖。就像我现在身受酷暑煎熬,却并不去想,而是心所想往之我的精神竹园,也是另一种精神逃离法。
我还在想,其实这样美的小石潭,如果是与自己心仪的人共游,恐怕于至静至清中生出的就不是惶恐孤绝,而是美不胜收的怡情悦然了。
清清的潭水映出爱人可爱的模样,执手相坐于潭边,看那小鱼鼓动着小嘴,神定自若的游来游去,一鳞一鳍都是那么明朗可见,一摇头一摆尾都清晰入目,深遂的竹林宛若巨大的群山环抱。松涛阵阵,如泣如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与人间隔绝,头可枕爱人温暖的肩膀,眼可见满目清幽之景,心早已是喷香满室,除此无它了。
其实我也没见过什么真正的好竹林,但也正是因为没见过,所以就赋予了想像的无限空间。竹林,可以是江南后院的郁郁葱葱,林边,还荡漾着荷塘。酷暑的阳光再怎么炽热,洒进竹林已是星星点点,斑驳的竹影罢了。竹林中会有一条青石稀疏的小路,作为进出竹林的主道把竹林分成了左右两林,但也只是象征性的,因为那条路实在太窄了,还不足以看出两林的分界。午后,蝉声正躁,林木蔫蔫,后院顿然洞开,着纺绸的老者清瘦却矍烁,一张藤椅,一盏清茶,一支小几,竹林宛如仙风道骨人家。微风拂过竹梢,唰唰唰如轻哨疾劲,枝叶扑簌簌又如涛涌浪扑,一阵风声一阵歌,风过处,疏朗的竹林便悄寂无声,老者轻憩,清凉无尘。
此时,只听竹林后的荷塘传来了浪里白条的扑腾声,夹杂着孩子们的嘻笑。老者已然顿醒,便拿过茶壶嘬一口茶。这时,只听得孩子们的声音渐行渐近,好像是穿过荷塘,寻林而来。果然,听得一个脆声在边喊爷爷边走近,老者赶紧答应了一声,不一会儿,几个光背赤脚的捣蛋便循声而至。
“爷爷,你在这儿呢!”捣蛋们浑身湿淋淋地围了上来。
“怎么?抓鱼呢?”
“不是,爷爷,我们刚才在前门敲门你没听见,我们就从荷塘翻过来了。”
“啊,爷爷刚才睡着了,有什么事吗?”
“嘿嘿嘿,爷爷,刚才我们抓知了,小硕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一只胳膊不能动了,爷爷你给看一下吧。”
“你们这帮淘小子,吃苦头了吧,小硕呢?”
“在前院门口。”
老者赶紧进屋,去开前院的门,淘小子们跟了过来,打开门,另两个淘小子站在大门口,其中一个呲牙咧嘴,一幅痛苦状。老者先观察了一下伤者的情况,又拉拉小硕的手,小硕痛得叫了起来,老者道:“不要紧,脱臼了。”
淘小子们松了一口气,其中一个叫道:“爷爷,你给上一下吧。”
“不要着急。”话音没落,只见老者抓起小硕的手,一推一拿,小硕还没来得及喊痛,老者就说:“好了,不要紧了,这两三天内手不要剧烈活动。”
小硕微微动了一下手,果然不痛了。淘小子们开心得大叫。其中一个带头的叫道:“爷爷,要收多少钱?”
老者在他的屁股上拍了一下,:“就这么多钱。”
淘小子们谢着爷爷,欢天喜地的又疯去了. 屋里恢复了安静,老者于是又进入了后院的竹林。天好像阴了下来,竹涛阵阵,茶风凉意。老者闭目养神,这时,后院的门又开了,一个绿衣姑娘走了过来。老者张开眼:“小燕子,你回来了。”
绿衣姑娘娇声道:“爷爷,你醒了?我想下塘把菱苗整理一下。”
“好。”
于是,绿衣姑娘从竹林旁的小棚里拖出一只像浴盆大小的长方形菱桶,没几步就拖到了河岸边,把它顺着岸势推下了塘。姑娘轻挽裤腿进了菱桶,菱舟在绿荷间缓缓行进,姑娘不时用手捧起一把菱叶放进桶内,绿荷白花映着姑娘红润的脸庞,真是一幅绝美的“绿塘莲舟”图。
后院竹林深,莲动下渔舟。清静而又包容,情趣不失雅致。夏之悠长,韵味也长。
我心所思之竹林,还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清”到什么程度,可以让人起身欲逃?那水,明净清澈得心酸,那风,悄然无人地刮过,那竹,箭指青天而飒飒萧索。孤寂的感觉立满心头,清幽的环境叫人感伤。
其实,“境由心生”,柳宗元多半还是由于自己的境遇而忧伤,所以在如此静绝空灵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某种心灵的孤寂,大自然逢迎了他的心情,让他误入一片意在与他心意相通的石潭,但是品味孤独和失意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是那么一种苍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柳宗元就“不可久居”了。“逃”是对的,当我们遇到令我们油然顿生愁绪之地,那么离开,去另寻一片芳草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是最合适不过的处事之道了。最怕就是不肯另辟蹊径,死钻牛角尖。就像我现在身受酷暑煎熬,却并不去想,而是心所想往之我的精神竹园,也是另一种精神逃离法。
我还在想,其实这样美的小石潭,如果是与自己心仪的人共游,恐怕于至静至清中生出的就不是惶恐孤绝,而是美不胜收的怡情悦然了。
清清的潭水映出爱人可爱的模样,执手相坐于潭边,看那小鱼鼓动着小嘴,神定自若的游来游去,一鳞一鳍都是那么明朗可见,一摇头一摆尾都清晰入目,深遂的竹林宛若巨大的群山环抱。松涛阵阵,如泣如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与人间隔绝,头可枕爱人温暖的肩膀,眼可见满目清幽之景,心早已是喷香满室,除此无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