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总群号:334837495 刚更名设立的新学院吧,把以前轨道学院的车辆工程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划分出去后又得到了以前机电工程学院的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专业加上土木建筑学院的交通工程专业,另外还新设立了物流工程和安全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和交通工程以前在本学院都是就业率靠前的一本专业,所以新学院的实力应该是大大增强了)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是我校为强化“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办学特色定位,将交通运输与物流相关学科进行学科、专业调整而设立的学院。学院下设交通运输系、交通工程系、物流工程与管理系、安全工程与工业工程系、交通概论教学部共计“四系一部”,拥有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现代物流实验中心、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工程实训中心。本科培养方面:现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工业工程、安全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在校生3000余名。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方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拥有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师资方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0余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天佑学者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治学风格严谨、爱岗敬业的优秀师资。科研成果方面: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53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类横向课题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800万元。获得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12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6部;获授权专利3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近20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和SCI/EI/ISTP检索。学院紧紧围绕我校“争一流、创特色”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框架体系。全面促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将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行业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使学院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现代物流、交通安全等交通运输与物流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服务政府和企业的智库以及服务社会的高水平实验基地。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是我校为强化“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办学特色定位,将交通运输与物流相关学科进行学科、专业调整而设立的学院。学院下设交通运输系、交通工程系、物流工程与管理系、安全工程与工业工程系、交通概论教学部共计“四系一部”,拥有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现代物流实验中心、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工程实训中心。本科培养方面:现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工业工程、安全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在校生3000余名。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方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拥有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师资方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30余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天佑学者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治学风格严谨、爱岗敬业的优秀师资。科研成果方面: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53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类横向课题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800万元。获得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12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6部;获授权专利3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近20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和SCI/EI/ISTP检索。学院紧紧围绕我校“争一流、创特色”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框架体系。全面促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将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行业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使学院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现代物流、交通安全等交通运输与物流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服务政府和企业的智库以及服务社会的高水平实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