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小说吧 关注:3,547贴子:76,256
  • 5回复贴,共1

我们为什么空虚—写给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校的空虚
2、资本鼓吹享乐主义,制造空虚
3、青年的朝气去了哪里
4、世界工厂的空虚
5、两个时代,两种劳动观
6、现代人有文化吗?
7、拿出你百分之一的精力和时间
作为一个初涉人世的少年、青年,当我们陡然面对起这个世界,给予我们最大震撼的常常是这个时代的空虚、浮躁、焦虑和堕落。金钱和腐化主导我们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网络、电视、报纸,各种媒体天天都在轰炸着大量的负面新闻。感官欲望、色情、暴力、犯罪、腐败、虚荣、声色犬马、八卦新闻,所有这一切都在冲击腐蚀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在现实中还没有来得及经历深刻、高尚、优美、向上的情感,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一个健康、正直、强大的身体和灵魂,就常常被这些负面的东西所包围、压倒。这个时代好似一个牢笼,我们的心灵无法自然舒展,我们无法自由呼吸。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7-02 20:20回复
    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热爱,真纯的爱情,同志般的友情,人间大爱,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所有这一切似乎都是传说。
    在我们的青年心中,无聊、空虚、浮躁、焦虑、迷茫、痛苦比比皆是。太多太多的青年感叹,生活真是无聊乏味。太多太多的青年感叹,老了,老了。青春本该如朝霞般光芒四射,朝气蓬勃,可是我们的很多青年却已近暮年。
    我们发现,竟然没有一个老师可以带领我们前行。因为大多数的老师也是疲于奔命,为钱在卖命,他们不关心我们的内心。幼儿园的老师在收礼,一些大学老师甚至将我们视为打工仔。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负责任的老师,但是他们这些中年人却并不懂得我们这代青年的心,他们的教导无非就是嚼了千遍万遍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生活很艰难”。我们懂得生活的艰难,但是我们内心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他们不懂得这些问题。我们这些孤独的灵魂,在到处摸索。
    我们深刻的感觉到,这是一个缺乏意义的时代。这个时代缺乏一种可以凝聚人心的精神,缺乏可以让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7-02 20:20
    回复
      2025-11-09 14:20: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们的内心形容枯槁;我们渴望啜饮生命的甘醇;我们渴望意气风发,充满朝气和自信;我们渴望每个清晨都是崭崭新的一天;我们渴望一种热爱、一种热情。可是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几乎都找不到这样的热爱和热情。很少有什么能够深刻打动我们的内心。我们找不到发自内心的喜悦,找不到发自内心的对于生命的热爱和感激。
      我来到这个世上,为了看见太阳和苍茫无际的蓝天
      我来到这个世上,为了看见太阳和巍巍群山的峰巅
      诗人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可惜,我们在城市呆的太久,甚至连欣赏太阳和星星的心情都没有了。
      我们依稀还记得中学课本上的那段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将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事业。
      我们多么愿意自己的一生过得无怨无悔,多么愿意活出真正的人的味道。可是我们无所适从。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7-02 20:21
      回复
        学校的空虚
        我们很难从学校找到这样的热爱和热情。
        每个孩子生来就有求知的强烈愿望。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婴儿、儿童、少年,就会发现他们几乎对一切事物感兴趣。花花草草、虫子、动物、植物、土壤、水、星星、月亮、太阳,大自然的一切,还有玩具、飞机、汽车、船等等人造工具。他们的脑子里装着无数的为什么,他们的想象力四处驰骋。为什么会有红橙黄绿这些颜色?我和蚂蚁可以交流吗?火为什么会热?为什么会有文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法律规范?他们的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千万个为什么。他们自己活泼好动,充满生命力,因此便觉得世界生机勃勃。
        如果我们有好的教育体制,有好的家长、学校、老师,一定可以引导好孩子们,让他们快快乐乐的学习。可惜,现实恰好相反,学校常常都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也有一些学生觉得学校生活非常有意思,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其实比较乏味。
        应试教育毁坏了很多人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是如此枯燥乏味,把孩子当傻瓜教育,标准答案、死记硬背、教条主义,学习学习学习考试考试考试,优胜劣汰,竞争。学校好似牢笼,天天在题海耗费着生命。一些学生因此对学校、父母、人生厌烦到极点。许多学生,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辍学。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7-02 20:21
        回复
          他反对建国初的应试教育:
          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试试点。
          他说:
          你们的教学就是灌,天天上课,有那么多可讲的?教员应该把讲稿印发给你们。怕什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讲稿。讲稿还对学生保密?到了讲堂上才让学生抄,把学生束缚死了。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
          他鼓励青年人的创造精神:
          年轻人要胜过老年人的,学问少的人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不要被权威、名人吓倒,不要被大学问家吓倒。要敢想、敢说、敢做,不要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这种束手束脚的现象不好,要从这种现象里解放出来。
          他提倡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
          要让群众在这个大革命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去识别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他提出要在实践中学习: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7-02 20:23
          回复
            工人只是机器,不需要思考,只需严格执行管理部门的指示,机械地重复几个简单的操作。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如果再要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基本上就没多少空余时间了。
            恶劣的伙食。吃饭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吃饭是为了恢复体力,好被再一次榨取血汗。
            工人被随机分配到流水线上,每名工人都被严格地限定在生产位置上,不允许走动,工作期间工人之间不允许交流。不同车间的工人也被严厉禁止相互走动。在有的车间,一条流水线上甚至不允许有两名以上的老乡。
            在宿舍安排上,同乡不会被安排在同一个房间,一个车间的同事也不会住在同一间宿舍。住在宿舍里“像在坐牢”。分隔化、原子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工人生活关系和社会关系被完全割裂,工人除了孤独、无助,只剩下冷漠。
            试问,在这样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中,工人如何会有熟人、朋友?当遇到问题、困难的时候,工人找谁去倾诉。难怪在富士康帝国,在这个被某些人、某些集团引以为自豪的世界最大代工厂,我们看到了13连跳。13个鲜活的生命。多么美好的生命,他们还没有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就经历了最残酷的磨折。
            试问,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少年、青年如何才能不感到空虚、迷茫?这样的生活是人过的生活吗?
            很多无良专家说,你可以不去富士康啊,你可以离开富士康啊,你有你的选择权啊。
            可是在这个世界工厂的体制下,工人们能够有什么选择。无非是在这个血汗工厂或那个血汗工厂之间做出选择,无非是在这个“富士康”或那个“富士康”之间做出选择,无法是在比较残酷或非常残酷之间进行选择。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7-02 2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