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7,034贴子:9,671,392

回复:【中医历史科普】浅谈曾经辉煌的中医外科手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我很想知迷药的配方,一种是药后迷迷糊糊跟着你走的,叫干嘛就干嘛,事后不知;另一种是直接昏睡。貌似这两种药黑市都有得卖,不过是西药,邻居也有人中招,直接回家拿钱给人


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6-06-24 07:57
回复
    如果中医外科早成熟到了现代解剖的水平,那么中医基础理论怕是得改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06-24 08:53
    收起回复
      2025-09-05 03:18: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作为中医药的普及,楼主写的这篇文章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教育青年一代,学习中医药,一定要读《中国医学史》。中医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西医没有进入中国以前,内科与外伤疾病都是在应用中医药。由于外科疾病的特殊性,掌握的人少,再加上古人的保守,所以失传的技术多。不大量读书学习,有很多人连中医的《解剖学》都不知道,有的人还说中医就没有《解剖学》,《八十一难经》描述的五脏六腑形态和尺寸多少,宋慈《洗冤集》,《医林改错》这些都是中医的解剖学,不普及就没有人知道了。


      IP属地:北京27楼2016-06-24 09:13
      收起回复
        反正我知道明朝以前就可以缝合气管,可以截肢体。。。。他们有来缝伤口的线是桑白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6-06-24 09:24
        回复
          前一阵子和同事聊的时候还说过,中国就没把这些“技”抽象出“理论”,而古希腊就有那些“理论”。


          29楼2016-06-24 10:26
          收起回复
            现在中医高人都不怎么悬壶济世了。很多手艺都埋没在历史中了。
            _____________每一次孤独前行,都是对毅力的又一次考验。


            IP属地:河北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30楼2016-06-24 15:42
            收起回复
              没有麻醉剂,中医想开展手术,想都不要想。人在清醒的情况下开膛剖肚做手术,是要被活活痛死的,普通病人不是关公。强烈的疼痛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引起休克而亡。所以中医的外科手术史就是一部麻醉药史。


              31楼2016-06-24 15:53
              收起回复
                在唐宋期间,药物麻醉发展迅速,全身麻醉法已经应用于临床。唐代段成式撰写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其中记载了当时荆州的一位外科医生,对患者因小腿骨折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的故事。唐代孙思邈在使用中药麻醉上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其《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五卷中强调了大麻的麻醉功效,当“治腕折骨损,痛不可忍”时,“以大麻根及叶捣汁,饮一升。无生麻,煮干麻汁服”。不仅如此,孙思邈在他的《华陀神医秘传》中还详细记载了专用为痈、疽、疮、疡等开刀时的麻醉药方剂一组,共计三张处方。其中的“华陀琼酥散神方”最为后人称道,组方是:蟾蜍一钱、半夏六分、羊踯躅六分、胡椒一钱八分、川乌一钱八分、川椒一钱八分、荜拔二钱研为末,每服半分,陈酒调服,如欲大开,加白酒药一丸。唐代骨伤学家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主张使用“整骨药”这种麻醉药: “常用整骨药,用大草乌,刮去皮,为细末,每服逐半钱,温酒调下。如未觉,再添二分药,酒下”,“又方,用乳香、没药各一两,别研;次用血竭、自然铜、无名异、醋煮黄木鳖子各一两,地龙二两,并为末,蜜丸如龙眼大,嚼烂,热酒咽下。俟了,用生葱嚼解”。更值得称道的是,蔺道人还对麻醉药用量、麻醉深度、麻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由于麻醉药的应用,使中国的骨折整复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蔺道人也无可争议地成为骨伤科历史上应用麻醉药的先驱之一。
                宋朝窦材所著《扁鹊心书》中记载了内服全身麻醉方剂“睡圣散”,此方由山茄花(又名曼陀罗花、洋金花、风茄子)、火麻花(即大麻)共研为末,“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同时还强调了成人与儿童的不同用量和效果指标,成人“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最早施行全身麻醉术者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扁鹊,遗憾的是,无论是扁鹊的著作还是华佗的著作及麻沸散的配方均已失传。幸运的是,作为以山茄花和火麻花为主的全身麻醉方剂“睡圣散”,从《扁鹊心书》收录起,以后的医学典籍无不载之,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2楼2016-06-24 16:02
                收起回复
                  2025-09-05 03:12: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元代五世名医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主张骨折在手法复位困难时,行切开复位法。在总结前人麻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草乌散”,首次提出把追加使用曼陀罗花的全身麻醉法用于骨科临床治疗,“服后若麻不得,可加曼陀罗花及草乌五钱,’用好酒少些与服”。 “用此麻之,任从用钳拽,或凿开取出”。麻醉用量按照患者年龄、体质及有无出血等具体情况而定,“颠扑损伤,骨肉疼痛,整顿不得,先用麻药服,待其不知痛处,方可下手。或服后麻不倒,可加曼陀罗花及草乌五钱,用好酒调些少与服,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药。被伤者有老有幼,有无力,有出血甚者,此要逐时相度加入,不可过多”。这种既追求理想的麻醉效果,又要防止用药过量产生意外的麻醉原则,与现代医学全身麻醉的给药原则何其相似。以曼陀罗花、乌头为主药制成的“草乌散”,比日本“医圣”华冈青州于公元1805年使用曼陀罗花为主的药物作为手术麻醉剂(被誉为“世界外科学麻醉史上的首创”),要早400多年。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许多麻醉方剂进行了验方和详细收录,把麻醉方的药味从危氏沿用下来的十余味精简到两味,证实仍然有麻醉作用,这是一大进步。其配方为“曼陀罗花、火麻花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清代赵学敏在其著作《串雅内编》中介绍了一种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开刀麻醉药方,不仅如此,还提出了用人参、生甘草、陈皮、半夏、白薇、菖蒲、茯苓组成的复方作为内服麻药的催醒剂,这是催醒方法的又一次发展和提高。《串雅内篇》中均详细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开刀药方。另外,吴谦的《医宗金鉴》、祁坤的《外科大成》和张骥的《华陀传补注》等也都是清代中药麻醉极为珍贵的文献。


                  33楼2016-06-24 16:15
                  回复
                    不错,值得加精。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6-06-24 16:52
                    回复
                      楼主是整形外科的研究生,平时跟割双眼皮的手术跟多了,对五官的手术比较感兴趣,就多讲一点关于这个眼科手术的发展吧。
                      起先的“晶状体针拨术”虽然可去除混浊的晶状体对视野的遮挡,达到复明目的,但晶状体残留在玻璃体内,过成熟后晶状体溶解,可诱发青风内障(即闭角型青光眼),数年后仍会失明,因此只适合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手术。到了当代,国医大师唐由之先生改良了术式,将混浊晶状体套出眼外,消除了并发青风内障的危险性,但术后眼睛屈光不正仍然未能矫正,视力不能恢复。直到人工晶状体的发明和推广,患者才能在术后恢复视力,是眼科手术的一大革命。同时,随着飞秒激光和超声技术的普及,新的术式被陆续开发,如“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更是极大减小了手术创伤。可见,现代工程学技术的发展,对外科手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场伟大的革命。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工程学,也是外科手术发展的一大助力。作为中医出身的外科医师,我们不能排斥工具的进步。你总不能说:“这是西医的东西,我们不要!”到时候,治不了患者还是自己吃亏。我们应尽可能地吸收新生技术,内化为中医的东西。这既是对中医外科学的补充,更是对患者健康的负责。 各位看官,你们认为呢?


                      IP属地:浙江37楼2016-06-25 00:41
                      收起回复
                        夜猫子要睡了。明天更新一些中医首创的外科操作!


                        IP属地:浙江38楼2016-06-25 00:43
                        收起回复
                          还有,今天承蒙@提挈阴阳 网友在本贴讲解古代中医麻醉方面的医学史,楼主非常感谢!也非常惊喜,楼主今天终于能够抛砖引玉!希望各位有见闻的吧友也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知识,一些看法。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应用,更在于分享。


                          IP属地:浙江39楼2016-06-25 00:53
                          回复
                            受益不浅!感谢楼主和各位中医老师的分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6-06-25 10:44
                            回复
                              2025-09-05 03:06: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中医有黄帝内经,也有黄帝外经。


                              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6-06-25 16: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