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潭山陕会馆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是清中前期秦晋商人在源潭街作生意时出资共同修建的叙乡谊、通商情、结友谊、敬关爷的社交性公共场所,又名“山陕庙”,是源潭古镇商业繁华的历史见证。其建造年代比赊店山陕会馆还早25年,1987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6月25日,山陕会馆西陪殿脊檐饰件被盗以后,民众反响强烈,也引起了县级文保部门的重视,积极申请协调资金80万元对源潭山陕会馆进行了全面复修,不仅装配了被盗的饰件,更重要的是对整座殿堂进行了恢复原貌整修,将即将坍塌的西陪殿前檐、后墙裂缝、原玻璃窗棂、上楼楼梯都进行了复修。

据了解,源潭镇政府拟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这一古代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古镇,恢复重建甬道前戏楼和钟鼓楼及东西厢房,大殿塑立关公夜读《春秋》的神像,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文化苑,目前正在进行规划中。同时源潭镇切实加强对镇域内文物景点的保护,给目前县内最大、最古老的何庄“千年银杏树” 安装了保护栅栏,这一举动受到县内外文保人士和广大群众的赞扬。

2015年6月25日,山陕会馆西陪殿脊檐饰件被盗以后,民众反响强烈,也引起了县级文保部门的重视,积极申请协调资金80万元对源潭山陕会馆进行了全面复修,不仅装配了被盗的饰件,更重要的是对整座殿堂进行了恢复原貌整修,将即将坍塌的西陪殿前檐、后墙裂缝、原玻璃窗棂、上楼楼梯都进行了复修。

据了解,源潭镇政府拟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这一古代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古镇,恢复重建甬道前戏楼和钟鼓楼及东西厢房,大殿塑立关公夜读《春秋》的神像,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文化苑,目前正在进行规划中。同时源潭镇切实加强对镇域内文物景点的保护,给目前县内最大、最古老的何庄“千年银杏树” 安装了保护栅栏,这一举动受到县内外文保人士和广大群众的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