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891贴子:1,153,194
  • 17回复贴,共1

【话题】来偷跑一种理解,为道日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现如果自己的话说的太圆满的话,会让人产生,哦,是这么回事。
然后就 没有然后了。
这次发个帖子,直接说原文,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为道日损,这个和无为有关的事,就是我最喜欢说的事了。
这次不拿梨子,只会做些说明。
二楼说下内容。
我并不喜欢争论,如果,我是说如果,对这句有什么看法,请说白话。
和喜欢溯源较真的文学派不同,我算不上实用派,更算不上文学派。


IP属地:浙江1楼2016-05-30 22:19回复
    先复制几个平常的理解:
    求道要去情、欲,贪、憎、痴、颠倒梦想等等一点点损掉。
    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
    也有说损的主观意识,惯性思维。


    IP属地:浙江2楼2016-05-30 22:24
    回复
      2025-08-06 00:30: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道不是意识形态的“凭空”产生,惯性思维的惯性如果理解成自然似乎有理,而自然的惯性不是思维所产生,不因思维而生灭,而然是最完美的预判,自然而然是道的客观存在,也是道的意识存在。
      求道和为道不是一个层阶,求之不得,为之无获,而道自然而然。
      为道日损,损不是为之的方法 ,而是自然而为,也可以说是自然惯性,通俗点就是自然的水到渠成。
      损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一旦损之是主观所为,就变成了损之而益,继而又益之而损,此起彼伏,当平衡不在时,为道的结果就是空空,日损也是镜花水月,春秋大梦。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5-30 22:43
      收起回复
        一般来说,对于一件事,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反应。
        像不同的见解和解决方式,当人数开始增加的时候,出现完美解决方案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大(理想的情况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来提炼一下。
        解决方案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最终只会有一个解决方案会被执行(先别较真什么这些方案互相影响,吸收,待定方案这类麻烦的事)。
        这个过程是不是和学习的过程是一致的?把所有人看成一个整体,人数的增加可以视为一个人的学识增加。
        学识的增加,就会不断冒出新的解决方式。
        等等,这里放缓一下。
        正是因为学识的增加,就会越来越明白原先的解决方式是多么的错误。
        进而!进而排除了一些“劣质”的解决方式。
        这种表现在表面上是一种损的过程(多变少),实质上是一种挑选和过滤的过程。
        一些比较逗比的解决方式,会在一开始被扼杀掉,脑海里的呈现的解决方式会越来越少。
        可以被选择的解决方式也越来越少,到了最后,遇到问题,脑海里冒出的就是比较可行的解决方式。
        这种状态达到极致的,便是无为。
        我昨天说的无为和这里的无为看起来不一样,实际上只是形式问题。
        就这样吧,明白的看一下就知道我想表达的意思,帖子结束。


        IP属地:浙江4楼2016-05-30 22:4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5-30 23:13
          回复
            从决策的角度说是损为筛选,从人文的角度呢?看过水浒的都知道“刀笔小吏”,如宋江。会一套玩弄文字的把戏,这也往往是儒的负面。把一个简单直白的道理硬能说出许多道道来。为道者就是要把这些损了。也不知为什么,大秦帝国立国时间不长,就充斥着这些东东,所以刘邦的约法三章会大得人心。


            7楼2016-05-31 12:51
            收起回复
              我向往道,而我不求道,道自然来。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5-31 17: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