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22日在京举办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并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根据这份报告,今年我国小麦可能出现12年来首次减产。
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6180万亩,同比下降30万亩左右;产量预计13010万吨,同比略减10万吨左右,可能出现自2004年至今12年来的首次减产。
由于小麦产区受到超强厄尔尼偌天气影响,今年我国小麦产区在成熟时常会出现大片的白穗病,呈现大面积爆发,造成单产严重减产和品质大幅下降已成定局。农民目前能够表示出来的是更多无奈:去年小麦丰收1100-1200斤/亩,今年只有600-800斤/亩。
一方面是减产,一方面是价格低于往年,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避免谷贱伤农,国家规定今年的小麦收购,继续实行最低保护价:一等小麦每50公斤122元(即每斤1.22元);二等小麦每50公斤120元(即每斤1.20元);三等小麦每50公斤118元(即每斤1.18元)。可实际上,许多农民朋友种植的小麦并不能卖到这样的价钱。这是为何呢?是政策棚架,还是另有原因?
就过儿所在的河南邓州市走访农民了解到,农户浇水灌溉、施药及时的农户亩产仍有千斤左右的,反之则大多数亩产仅有600--700斤。小麦的收购价格也不尽人意,目前水分14点仅1元,大多数20点水分左右的仅有9.6一斤还要百斤扣6斤粗略一算划到8毛多一斤。而与之前国家规定的最低保护价相差太大。
那么问题在那里?
国家托市保护价收购点大多为乡镇粮管所,但今年未见粮管所设点以保护价收购小麦
个体商贩游走与农户和收购企业之间,价格视市场而定。
农民不愿囤积等待政策保护价,从田间地头收割后立即贩卖,水分大卖不上价。怕下雨青色未退就急于收割,更有大多数农民不知道有最低保护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