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6,999贴子:9,668,740

【读书疑问】中西医“畸”性交“媾”之浅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你要努力学习中医药……
很好~不管你是否愿意,我都想与你握手、拥抱!
什么?你要弘扬中医药……你真有这个“魄力”……
太好~我想“吻”你……我已经分不清你是雌雄了~异性更好……如果您真能做到弘扬“中医药”~您大可以告我“非礼”你……
学习中医药需要大量长时间阅读文献书籍~这是废话……还得从今到古、从古到今的反复阅读……读到自己太浅薄、入点门、得皮毛、微有悟时~还需继续临床深读……中医是一辈子学习的事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大道至简,大象无形(不要因为一生学习武术而有所悟的人创立了“武当派”~而认为这就是武当派功夫~这是愚蠢)……
好了~废话不多说……奔主题……
为什么~真正的中医药人都不喜欢西医“方法”~甚至鄙视、嗔恨其方法……除了西医有效果、霸道之外~还有就是西医效果的后面是毁灭……这种毁灭式效果疗法~不可取!
动不动就告人曰:不可救治、绝症……击垮人的求生欲,更增加人的负担~雪上加霜阿……
咬牙切齿的我说:这些且不论……
让看客:有所得而归~知所然而归~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5-21 21:51回复
    中医乃我国“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鸦片战争前,中国医界一直是中医一枝独秀。列强入侵后,西学东渐,西医学也在中国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冲突在所难免。在日益激化的中西医论争中,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已落后于时代,是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尤其是废止中医思潮成为政府千方百计排斥、摧残中医的思想基础。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5-21 21:53
    回复
      2025-09-02 01:18: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从道光皇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制造各种障碍阻止中医的发展,甚至企图用行政手段消灭中医。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中医界进行了长期的顽强抗争,仅直接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请愿抗争就有十多次,地区性的抗争更是难以计数,古老的中医经历了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5-21 21:53
      回复
         1、北洋时期的首次抗争
          北洋时期,政府一味推行西洋医学,而无视中国传统医学的存在。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而没有涉及中医,则完全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5-21 21:54
        回复
           1922年3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了《管理医士暂行规则》,规定发给医士开业执照的资格,必须经各地警察厅考试及格领有证明文件者,或在中医学校、中医传习所肄业三年以上领有毕业文凭者;医士诊病必须开设二联单,汇存备查,如有药方不符或医治错误,经查“予以相当处分”等。如此摧残医生、束缚医学的条款受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上海中医学会迅速行动起来,与中华医药联合会召集了有170人参加的大会,大家一致认为审查医士资格应由医学会或推出各地名医主试,而不是由警察厅主试;并通知全市医生拒领执照,定期召开全国中医大会,各地纷纷响应。会后派代表赴南京请愿,要求内务部取消《医士规则》。在一片反对声中,内务部被迫宣布暂缓实施《医士规则》。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5-21 21:56
          回复
             国民政府没料到会造成如此轩然大波,当时正值召开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叶楚伧、李石曾、薛笃弼等要人亲自接见了请愿代表并表示慰问。这迫使卫生部不得不公开表示对中医并无歧视,并面允代表:该提案虽获通过,但暂不执行;改称中医为国医;同意成立“中医学社”。
              虽然这次斗争取得了一定胜利,但政府的反中医政策丝毫没有改变,废止中医一直在以变相的手法进行着。不久,教育、卫生两部通令中医禁止参用西药及器械;中医学校降格为中医传习所或中医学社,不准用学校的名称,以限制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医院改为医室等。目的仍是企图逐渐消灭中医,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尤为南京政府所忌恨。该会人力、物力、财力雄厚,动辄通电全国,号召力很强,是中医界与南京政府斗争的强有力的组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5-21 21:58
            回复
               1930年3月,由焦易堂等人提议,仿照国术馆之例,在南京设立了中央国医馆,并在各省及海外设立分馆、支馆。它负责制订学术标准大纲,统一病名,编审教材,设有学术整理委员会和编审委员会。人们正奇怪呢,难道国民政府忽然热心起中医来了?其实是为了缓和中医界的愤怒情绪。国医馆的经济来源,名义上是国民政府每月支给五千元,但从第二个月起就减半发给,使得国医馆迟迟办不起刊物、开不起训练班,要靠分馆和各地中医界的接济来维持。这是一个半官、半民、半学术的特殊组织,是在特别情况下建立的畸形机构。它的建立曾使中医界欢欣鼓舞,但因受政府操纵,国医馆名为学术机构,实为政府的御用工具。所以国医馆成立后作为不多,形同虚设,曾受到中医界的尖锐批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5-21 21:58
              回复
                1931年1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该会不符合法律强令解散。这再次激起中医药界的愤怒。2月1日,中医界在上海召开临时代表大会,有17个省市及南洋、菲律宾等223个团体的457位代表参加。这时的中医界已清醒认识到行政地位的重要性,于是明确提出中西医平等待遇,中医参加卫生行政,中医药改称国医国药,编纂中医药字典及教科书等,并再次派代表进京请愿。这次请愿的规模和声势较前一次更大,惊动了蒋介石。他先是煞有介事地答应代表,让文官处撤销两部公告。然而这不过是缓兵之计,代表们一撤,身兼教育部长的蒋介石马上以教育部的名义推翻了自己的诺言。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5-21 21:59
                回复
                  2025-09-02 01:12: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敏感词汇……请“精”读中医发现史~脑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5-21 22:03
                  回复
                     4、建国后的论争
                      建国初期,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拉开了中西医第三次论争的帷幕。1950年,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草案名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草案将“废止”变成“改造”,将中医“堕其首都也,塞其本源也”。
                      这次会议上,针对解放前医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党中央制定了我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其一便是“团结中西医”。遗憾的是,团结中西医的政策,在执行初期,被理解为把中医改造成西医。政府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进修却是现代医学;青年中医也都被选送到西医学院再学习。这一系列原因,使中医再次陷入困境。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5-21 22:03
                    回复
                       上世纪50年代,中央发现“团结中西医”政策被错误执行后,立即开展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以纠正各级领导和医务工作者对中医的偏见。然而“文革”期间,由于种种错误导向,全国绝大多数老中医被批斗、迫害;很多中医古籍被当成“四旧”送进了造纸厂的化浆池。有人用对联描述了中医的处境,上联:惨,无知,破四旧,万马齐喑,文化大革命,老中医遭摧残;下联:悲,有罪,立三股,一派胡言,中西医结合,小大夫被毒害;横批:中医危矣。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5-21 22:04
                      回复
                         2015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七场记者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之路,当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医之道中汲取智慧。王毅表示,对待热点问题首先要把好脉。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先搞清楚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不要偏听偏信,也不能乱开药方。其次,要综合施策。不要动不动诉诸武力或者制裁,而要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提出全面、综合、照顾到各方关切和各方诉求的一揽子方案。第三,标本兼治。要找到问题的源头所在,对症下药,从根子上消除滋生的土壤,这样才能使病症不再复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5-21 22:07
                        回复
                          愿我们中医药人都能好好了解中医药近百年发展史……发现史在哪里~都在老一辈中医散文集里……如邓铁涛《耕耘集》、《干祖望医话》……
                          中医药的艰辛~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我们坚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5-21 22:1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5-21 23: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