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吧 关注:1,756贴子:21,169
  • 9回复贴,共1

【浴火重生●独有熙凤】王熙凤形象的独特文化内涵初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


1楼2016-05-13 23:46回复
    王熙凤形象的独特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余皓明
    在《红楼梦》的女性群像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可谓光彩夺目。她有别于其它许多女性,如王夫人、李纨、薛宝钗、花袭人等。在她身上,传统的价值观念有所失落甚至是裂变,而这种失落裂变又恰恰与认同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使她的形象丰满活脱、玲珑和谐,同时,也呈现出复杂性。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王熙凤这一形象放在她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观照,以图对其形象的独特文化内涵进行一些初探。


    2楼2016-05-13 23:47
    回复
      2025-08-10 04:12: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注释
      〔1〕《孟子·滕文公下》见《孟子》第四十四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出版,朱熹注。
      〔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第三百九十七页。
      〔3〕赫舍克《嫉妒论》第一页。
      〔4〕人格在此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 它指的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总和,即个人的心理面貌。而不是我们平常从伦理道德意义上所说的概念。
      〔5〕三家评本《红楼梦》第一百八十九页。
      〔6 〕王克昭《试论王熙凤性格的市民特征》载《延边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7 〕季学原《凤辣子与玫瑰花》载《宁波师院学报》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8 〕季学原《凤姐与三烈婢》载《明清小说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9 〕胡世庆《论王熙凤的性格》载人大复印资料《红楼梦研究》一九八六年第六期第五十九页。
      〔10〕郭树文《王熙凤与“未来”》载人大复印资料《红楼梦研究》一九九○年第二期第三十三页。
      〔11〕埃里希·弗洛姆《自为的人》第十三页。


      9楼2016-05-13 23:55
      回复
        @爱凤婕


        10楼2016-05-13 23:56
        收起回复
          刚起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5-14 09: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