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34,213贴子:74,649,041

三国群英系列——谋士传—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5-13 19:42回复
    二楼我的


    2楼2016-05-13 19:44
    收起回复
      2025-08-12 17:10: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3楼2016-05-13 19:44
      回复
        三国,不只有武将们驰骋沙场的雄姿,也有谋士们智计超人的策划。对于三国,有人把它当成一部智慧宝典,可以说它完全当得起这个称号,因为三国中有太多的能人异士,更有许多让人折服他们智慧的奇谋跌计。每一个掌权者身边都少不了一个才智出众的谋士,孟德之所以得天下,就是有许许多多的谋士为其出谋划策 。郭嘉、荀彧、荀攸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我要介绍的不只有,他们还有许多你认识的,你不认识的能人志士们。


        4楼2016-05-13 19:51
        回复
          叫我啊出场费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5-13 20:19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5-13 20:20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5-13 20:20
              回复
                汝阉人之后,本无遗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5-13 20:28
                回复
                  2025-08-12 17:04: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4.贾诩

                  (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古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至三国曹魏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黄初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2] 。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 ,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
                  贾诩年表:
                  汉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贾诩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不久,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
                  兴平二年(195年)将军段煨与贾诩同郡,屯驻华阴,贾诩去投靠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心里怕贾诩夺其兵权,但在表面上对贾诩十分礼遇。贾诩看出后,心不自安。南阳张绣与贾诩暗中有来往,张绣便派人去迎接贾诩。贾诩临行时,有人问贾诩:“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何还要离去?”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果然大喜,率子孙前来迎接。而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建安二年(197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
                  曹建安四年(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参见渭南之战)。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贾诩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未达到预期战果。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同年六月甲申日,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继嗣。多年后,贾诩与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15楼2016-05-13 21:05
                  回复
                    看帖的吱一声,不然我去休息了


                    16楼2016-05-13 21:06
                    回复
                      吱!话说,楼主的资料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5-13 21:16
                      收起回复
                        郭嘉排荀彧前面就不用说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5-13 21:41
                        回复
                          开更了


                          20楼2016-05-14 07: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