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浸吧 关注:4,845贴子:33,664
  • 1回复贴,共1

全浸自由泳的核心及技术要点浅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全浸自由泳的核心及技术要点浅析:
一、基础力学要点
在水中重力使人体下沉,浮力使人体上浮于水面。
人体比重略小于水,即重力略小于浮力,故人能静止的漂浮于水面。
当人体水平静漂于水面(静态平衡),浮力=重力,且浮心与重心重合。
一般浮心与重心不重合,浮心在重心之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使人体顺时针旋转α角,在浮心作用线与重心作用线重合处停止旋转。所以人体在水中几乎都处于或多或少的倾斜状态,浮心与重心的距离小,则倾斜角α小。
游泳时手划水,脚打水或蹬水,浮心及重心前后往复移动,使人体产生跷跷板似的往复旋转。
人在水中游动是前进加跷跷板似的往复旋转的动态运动。
鱼在水中平稳向前游动,没有跷跷板似的往复旋转。
人在水中游动不能完全消除跷跷板似的往复旋转。
可以减小旋转的弧度及频率,达到在视觉上平稳向前的鱼式游泳感。
二、核心
风云山鹰个人认为全浸自由泳的核心是:平滑稳
平——倾斜角α小,整个身体接近平直于水面,迎水面小。
滑——好的流线型,滑行阻力小。
稳——跷跷板往复旋转的弧度及频率小,稳定性及流畅性好。
平滑稳三个字看似简单做好难!
准确熟练的技术是支撑平滑稳的必要条件,准确熟练的技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准确的技术需要良好的悟性及身体条件支撑,大多数成年人因身体条件限制(如柔韧性)技术动作已经做不到准确。
一般成年人学习掌握准确的技术是短板,练好全浸游泳比传统游泳更难!
TI全浸适合成年人简单易学,应理解为:
成年人均能做到的初级入门技术动作,是普及型的全浸(入门容易学好难)。准确的技术动作需要耐心练习和身体条件支撑,缺一不可。
提高士气,鼓动成年人(经济自主)积极参与……。
三、技术要点
1、手
1)前导手
最佳姿势见左上全浸吧左侧图示。
身体长直似原木,故有原木滚动。
重心前靠极值位,身体倾斜角α小。
锚定前导手,始终有一只手保持在前,拉长伸直身体流线型最好,浮心及重心的前后位移较车轮手小,跷跷板往复旋转的弧度及频率小。
锚定前导手的最佳姿势,大多数成年人做不到。
TI前导手(肉钩手①),大家均能做到,适合业余成年爱好者。
2)划水手
提肘移臂,肩的延长线上插入水中。
手在空中移动过程中,浮心不动,重心向前移动,身体以浮心为支点反时针旋转。
在划水手入水送肩伸直的前后短暂时间内,重心移动到最前点位;甚至可位于浮心之前使身体向前倾斜,体会到下坡游的轻松感。
手入水至送肩伸直的短暂时间内,是锚定手划水及转身的关键时间。
在肩的延长线上插入水中,属精准位入水,需要熟练的转身、移臂等技术才能做到。
精准位入水,大多数成年人也做不到。
TI宽轨入水②,大家也均能做到,也适合成年业余爱好者。
TI手(肉钩手①、宽轨入水②)入门容易,成年业余好手。
2、脚
1)轻柔紧凑踢水(连续踢水)
踢水连续不断,频率较高,身体倾斜角α小(可见身体基本水平),跷跷板往复旋转的弧度小,身体平稳感好,游动的流畅感好。
2)二次踢水(间歇踢水)
踢水动静间歇,频率低,身体倾斜角α较小(可见身体有点倾斜),跷跷板往复旋转的弧度较1稍大,身体平稳感较1)稍欠,游进中速度随低二次低频踢水,可见加速(动)减速(静)交替,流畅感较1)稍欠。
轻柔紧凑踢水——平稳流畅,招蜂引蝶。
二次踢水——节省体力,最适长游。


IP属地:重庆1楼2016-05-11 11:32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6-09 0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