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经》
《五经》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
(一)∶《易经》
古人称《易经》为“群经之首”,又称之为“五经之原”。《易经》是五经的枢纽和根本。所以写下《易经》,是为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说要推究世物之理,使人性得以充分发展,以至于完成天定的人生使命。《易经》大有究天人之际、寻造化之原之势,以求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修齐治平之本。用现代的话来说,《易经》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宇宙与人生观,使我们有信心、有定见、乐观积极、奋发有为。一言以蔽之,则为明天人合一之道。就是要找到人生的意义,实现符合天道的正确的人生。
一、卦(1)六十四卦━━伏羲画卦、乾坤居首;
二、卦辞━━(1)卦辞━━文王作
━━(2)爻辞━━周公作
易 ━━传
━━象传
三、传 ━━系辞
经━━文言传 ━━说卦传 孔子及其门人作
━━序卦传
━━杂卦传
从伏羲画卦至周代之始,经过三千六百多年。据传说,夏代的易称为“连山”,商代的易称为“归藏”。我们现在所说的《易 经》又称《周易》,实则经过了四圣之手 伏羲、文王、周公、孔子 最后由孔子修订成书.秦始皇焚书时,以《易经》为卜噬之书而独存。从此《易经》成了古今第一部完书。我们在本书稍后将发现,《易经》得以幸免秦火,尚有更深的原因,因为书中不仅记载了上天的救赎大计,而且藏有永生上帝的印记。在此不表。近代新儒家的大哲学家熊十力先生说∶“孔子作周易,始绝术数,而纯为哲学大典。”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说,学易可以避免人生走入误途。《论语·述而》载孔子言∶“加我以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也。”这句话可以和他说的另一句话连起来读∶“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见在孔子的人生中,周易对他这位乐天知命的夫子有着何等的地位。《周易》能帮助他认识天定的人生使命与目的,能帮助他避人生重大的错误。孔子说∶“不占而已矣。”这对於今天学易的人,应该是一个重大的启示。我们不可将重心偏置於占卜之类的活动,而迷信占卜。而应该从中寻找上天所定的人生目的。《系辞上传》载∶“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圣人用易来启迪天下人的心志,成就天下人的事业,了断天下人的疑难。人间的事业第一要讲究的就是“天时”。只有对这天时有充足的了解,人间的事业才可能立定成就。我们在本书中将较为详细地来探讨这个题目。
从孔子叙述中可以得知,《周易》里面深藏着不少关於上天所启示的道理,不然人何以因读易而可知天命呢?以易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两篇文字可以穷尽的。我们将仅摘取《易经》中较具代表性的语录,来研究这部古经对人类认识上帝以及上天所赋与的人生使命的指归。
另外,我们知道《圣经》为一部上帝亲自启示的经典。人们读《圣经》也是为了知天命而行天命即行上帝的旨意。而且《圣经》是对上帝旨意的完全的启示。两经既同样启示上天的道理,我们还将发现,藉着《圣经》所发出的亮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易经》。我们甚至可以作一个结论,不懂《圣经》的人不能真正读懂《易经》。
(二)∶《书经》
《书经》又称为《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宗教、社会习俗的唯一的宝典。其内容大多为古代策命告誓之原文。《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上古时全书的书名只有一个《书》字。因此孔孟论到《书经》时都是以《书》指称。后来朱熹在《书》的前面又加上了一个“尚”字,“尊而重之若天书然,故曰尚书。”在儒家看来,《书经》正如同天书。《书》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主要教本之一。孔子所修订的《书》本有一百篇。可是原书在秦始皇的一把火中被烧得荡然无存。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使《书》遭受了第二次厄运。古文《书经》又完全丧失了。我们现在所存的《尚书》称为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其历史年代跨度长达1700年之久,是一直公认的可信的史料。《书经》中所记载的中国古代先祖们对上帝的虔敬之心以及与上帝的亲密往来可能会令今天的国人大感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