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虽然这个句子出自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之手,今天读来依旧很有穿透力,让人想见其为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站在一片茂盛的庄稼面前,想见这里曾经是故国首都,而如今面目全非,黍稷离离,繁华不在,不觉悲从中来。读古而知今,古代士子将自己身份认同置于家国天下的框架内,而今天的人们更多是以一种割裂和对立的眼光来看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因为现代社会是基于政府之恶而建立的,生于今之世,反古之道,岂不悲哉?那些还有家国情怀的人只能“今人以居,古人以稽”,去远方找知己,这个远方不在地球上而是在遥远的过去,在当今这个被佛教称之为末法的时代,作为一个儒者,更多的需要一份坚守,坚守心中的信念,不因“举世皆浊”而放任自流,而是逆流而上,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以古人为参照,砥砺前行;不因整个社会拜物主义而放弃道义,忘记天下,而是以圣贤自期,严于律己,修己安人。这就是一个儒者该有的情怀。